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和孩子一起倾听,共同感受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yezi 感谢 yezi 上传 0人参与

     “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它既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幼儿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幼儿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幼儿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正如达尔克洛兹说的:“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
     听过很多堂音乐公开活动,自己也开过很多活动,不谋而合地都刻意避开了音乐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或者是对音乐欣赏这一重要的教学内容,采取了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粗粗一听,简单一讲:“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首乐曲是优美、抒情的”便草草了之。留在小朋友心中,是一片茫然。怎样引导幼儿对欣赏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表现形式整体把握,去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让孩子竖起小耳朵,用愉悦的心情学会听音乐,老师应该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音乐欣赏活动,统筹安排欣赏曲的教学方法,做好音乐和幼儿之间的桥梁。
(一)动起来。
     音乐欣赏活动不一定只坐在那儿听,可以适当地让幼儿动起来。学科综合是一个让幼儿动起来很有效的办法,包括音乐与美术、音乐与文学语言、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综和。在实施过程中,综和应把握好以音乐为教学主线,用其它学科的内容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把握好“度”让它更有效地为音乐欣赏课服务。
1、动起你的笔。
     在我给幼儿欣赏过一段音乐后,幼儿会用相应的图示表现出来,有时书中图示或者线条已经给出,供大家选择;或者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对音乐的理解创造性地画出适合音乐情感的线条、图像、色块等等,别人猛一看还以为是一节美术课呢,可是这种教学方式有其独特的审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师讲述给幼儿音乐的内涵以及情感更能激发幼儿对音乐本身的喜爱,也更能说明幼儿的内心世界对乐曲的理解。
    例如我在引导大班幼儿欣赏乐曲《小鸟》时,幼儿用画笔来表现对乐曲的理解。在第二次欣赏时,我给他们讲了空气清新的早晨,小鸟在快乐的歌唱,尽情的飞翔……他们的好奇心一下子提了起来,他们的图纸里多了旋律流动的波浪,他们告诉我这是小鸟在空中飞行的路线;多了一簇簇青草与小花,那是美丽的花园,还有蓝蓝的色块,那是大海……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理解,把音乐真正的融进了心里。
2、说出你的话
     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在音乐中失去优美、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的枯燥、乏味,失去艺术魅力。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音乐要借助想象,正因为想象的存在,音乐才会变化无穷。 教师在教学时要一往情深,交流的语言、神态要充满对音乐的浓厚情趣,同时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安排好语境,在把握好语感的基础上,把幼儿的兴趣引到音乐中来,使幼儿产生高昂和振奋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的参与到讨论中来,做好师生互动,达到以语激情,以情感人,以情激思。在音乐欣赏《梦幻曲》时,我结合故事《梨子小提琴》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乐曲的美丽,宁静,用较多的时间和幼儿分析狐狸放弃抓小鸡的想法,孩子们在争论中对音乐有了更深、更进一步的理解。
3、唱起你的歌。
     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比如,我们在听到一首乐曲的时候,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它或是快乐的,或是优美的,或是慷慨激昂的……等等),凭借自己的感性经验,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体验。幼儿欣赏教材中很多好听的歌曲,比如《小燕子》《嘀哩嘀哩》《春眠》等。我在教学欣赏曲《嘀哩嘀哩》时,我想到首先要让幼儿感受“春天”体验“春天”的美,能充分感受音乐带来的暖意,带来的笑声,用眼睛抓住春天的美好,学会聆听大自然的音乐。首先,我在教室里提前布置了以“春”为主题的场景让幼儿走进春天感受氛围,参与讨论春天的种种趣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用歌声《嘀哩嘀哩》发掘春天的美,经过前面的体验,幼儿很自然地进入角色,歌曲唱的异常兴奋动听感人,这是他们自己找到的春天的声音。最后,我们开了以“春”为主题的音乐会,我认为这是对歌曲最好的理解。
(二)敲起来。
     每个幼儿都是创造的天才,把一根木棒交给他,他绝对给你即兴敲出不同的节奏,声响,音色。这是他的潜能,他的兴趣,他在探索,他要表现,他的自我肯定。
1、敲出情境。
     在教授《鸭子拌嘴》时,幼儿听的比较模糊,我让每位幼儿手里都拿支笔在铅笔盒上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来敲击感受音乐表达的不同情境,想象鸭子走路、喝水、捉鱼、拌嘴时所发出的不同声响,用不同的节奏来表达不同的情节,再由小组合作商量表现群鸭戏水,吵闹时的情景,并注意提示幼儿所采用的节奏与音乐表现的内容相吻合。
2、敲出创造。
     在聆听《小牧民》时,我带领幼儿编创不同的节奏表现乐曲。首先,让幼儿们分辨出不同的节奏:吆喝声x --- x ---,马蹄声xx xx xx xx,挥鞭:嗖 0 嗖 0。其次,用碰铃、双响筒、小锣来敲击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使幼儿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幼儿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幼儿用敲击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节奏感知的过渡。为巩固已学的概念,我把几段风格各异的儿歌让幼儿按一定节拍创编,然后敲击出来。当他们亲自感知到节拍的时值概念时,就可以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牢牢掌握,从而灵活运用,自由创造。
 (三)合起来。
     有的欣赏课不一定是单纯的器乐欣赏,歌曲欣赏,它体现的是一种综合课型。例如我在《青蛙音乐会》时,我以青蛙作为故事主人公,设计参加青蛙音乐会的情境,教师扮演一只青蛙,给大家唱一首《小青蛙找家》,(播放《青蛙音乐会》片段欣赏),接着又有一个小朋友跳出来给大家跳了一个青蛙舞(播放《青蛙音乐会》片段),再出来一群青蛙拍着手儿表演唱歌跳舞诠释这首乐曲。根据音乐的三部曲我又设计了举办音乐会的活动“动——敲——唱”让幼儿多种方式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快乐的情绪。这绝对做到了寓教于乐,寓理于情。
     一堂好的欣赏活动有时并不要搞的很花哨,但是也不能一条死胡同走下去。怎样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快地容入体验音乐的情绪,开拓他的视野,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领会和感悟音乐作品的内容,达到精神愉悦的效果是我们每位音乐老师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也许他一辈子爱听音乐的好习惯就是你这样浇灌起来的!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发现 探究 分享——以科学探究活动“光与影”为例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