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新《纲要》在行动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jingxiangyu 感谢 jingxiangyu 上传 0人参与

                                                            新《纲要》在行动
                                                                    ———关注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
    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带给我们是新的挑战。《纲要》强调的:“教师应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应关注幼儿……,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幼儿园教育评价以教师自评为主,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他们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等等理念对教师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角色与任务都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创造优质的幼儿教育,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教师的责任。“研究型的教师”不仅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新的理论趋势,而且也将成为我们幼儿教师即将面临的现实要求。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指出的那样:“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性的教师。”这样才使幼儿充满快乐,充满探索和发现,充满惊讶、惊喜、兴奋和成功的体验。《纲要》中对幼儿园教师角色的界定,既是对教师的要求和对教师成长的期望,也是对教师的挑战。这是历史的挑战,我们只能应战,别无选择。
怎样理解《纲要》?怎样在教科而实践中体现新《纲要》的新的教育理念?怎样把新理念转变成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怎样有利教师专业化成长。几年来,我园围绕这些新问题进行了探索。
一、更新教育理念——教师成长的基础                       
新《纲要》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与挑战。能否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因此贯彻“纲要”促进教师转变教育理念。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成为我园贯彻《新纲要》的第一仗。但是要在教师头脑中构建起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需要一个过程。
首先我们让教师明确学习目标:㈠新《纲要》是什么?㈡新《纲要》的教育理念。㈢新《纲要》所需要的实践技能。
其次组织教师学习培训。其中以园本培训为主,采取“专家讲座”、“开放式讨论”、“自主学习”“参与式学习”“自我反思”等形式进行。并注意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明确“纲要”蕴含的教育理念。记得在学习讨论期间,(一)有的教师对《纲要》一方面特别强调幼儿的自主性,体现尊重幼儿兴趣,满足幼儿需要的思想,另一方面又十分强调教师作用的重要性,在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中十余次出现了“引导幼儿”“指导幼儿”“教育幼儿”的关键字眼……感到困惑,不知该如何去把握。于是我们组织教师进行参与式讨论,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教师提出:“尊重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的需要”到底到什么程度?是无限制满足?那作为教师又该如何把握?……有教师提出:要引导幼儿、指导幼儿,那尊重幼儿的兴趣又如何体观呢?……这就是是教育实践中走进“放任幼儿”与“控制幼儿”的两种极端。这就是新观念与旧观念在碰撞。经过讨论争议、细读《纲要》、品味《纲要》的内涵,明确了《纲要》正是为避免过去在两极端价值取向的偏颇,力图在教育目的和幼儿发展之间寻找平衡点、警示着教师自觉把握“幼儿主体”、“教师主导”的适宜关系。(二)在“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上更是受到了教师们的关注。但就幼儿能力发展看,当时我们提出是“教人以渔”还是“授人以鱼”,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再次,学习培训中不能只重理念,不重实践技能,而是理念  先到、实践技能紧跟其后,有时甚至交织在一起进行。就像前面所说的“幼儿主体”“教师主导”,如何把握的这一问题。我们就请二位教师上一堂课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组织区角活动观摩、讨论,让教师在相互评价、讨论中得到体会。这是一个共同交流的结果,对教师的帮助很大,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到教育行为的真正提高。
二、创造性教研活动——教师成长的渠道
“幼儿园教科研工作”是以幼儿园全体教师为主体,以提高保教工作质量和教师素质为目的,以对保教工作中实际问题的研究为内容,以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为途径的各种国内教育研究活动的总称。新《纲要》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角色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与其联系极其为密切的“幼儿园教研工作”的研究。幼儿园的教研工作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但以往开展的有很多教研活动是由园长定,虽然也是来自于实际工作,但带着主观愿望:所观察到的问题,老师应该弥补社么,缺乏社么等。这些内容不一定是教师们需要和感兴趣的,不能代表全体教师的心声。而新《纲要》背景下的幼儿园教研活动是要能够真正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能够切实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水平;操作性强、充满乐趣,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
(一)、学会观察——教师成长的法宝
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是主人,教师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在游戏中幼儿有着最真实的自我表现,因此人们常说游戏是观察幼儿心灵的窗户。教师作为游戏过程的观察着和指导者,其目的是为了通过观察、分析,能了解幼儿,指导幼儿;为教师成功反思,改进游戏的计划,组织与指导提供生动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怎样学会观察,分析观察结果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为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每学年教师完成:一月一篇心育随笔、家园共育;一月两篇读书笔记、教养笔记;学年一篇教学反思小结、一篇论文等。从完成的效果看有很多教师存在认识浅,领会不深的感觉,追其原因很容易发现教师平时的观察、记录非常盲目。所记录的一些并不是自己关注的或是想记录就记、不想记录就不记的东西。在与教研组长和教师的交流中也反应出教师的焦虑: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对该怎样观察、怎么记录存在困难。于是就鼓励教师查找资料相互传阅,寻找机会外出培训——派教研组长外出进行在活动中怎样观察、记录的培训。回园后就及时组织教师培训。因为本次培训是教师非常需要的 ,所以教师的参与程度很高,特别是通过培训使每位教师明白了:
1、什么是观察:是一种带有主观目的的客观信息集中,是先看,后想,再提出问题的过程。
2、要观察什么:观察幼儿在游戏中回运用那些能力(游戏、认知、运动、语言、交往等能力);从观察的动机出发确定观察内容(与游戏环境、与幼儿、与教师有关的问题)。
3、怎么样进行观察:依照三要素进行观察(在情景中观察、在自然状态下观察、观察幼儿的兴趣问题);运用多种观察方法进行观察;带着问题观察,减少观察的盲目性;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集体观察与个别观察的矛盾性。
(二)乡土课程编制——教师展示的平台
       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幼儿园利用各种资源和社会资源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是课程开发的要求。富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城市,既有优秀的历史文化,又有丰富和不断发展的现代文明。因此,我园就提出构建以“家乡美”为主题的乡土化园本课程,鼓励教师大胆的、创造性的开展课程编写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其过程为:讨论编制课程的原则、目标、内容、活动的类型——各教研组收集相关资料(文字、图片、录象等)——设计所有相关的活动。
    1、乡土课程编制  
    全面发展性原则:设计课程应考虑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整体性原则 :设计课程时,将各种教育活动、教育形式与方法、手段有机结合形成整体;将课程设计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不同内容之间,各种方法之间都具有密切的联系。 
     可操作性原则 :课程编制要便于体验、理解、实施。  
     游戏性原则 :《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因地制宜原则: 课程编制根据富阳、幼儿园、班级、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具有乡土 特色。
   2、乡土课程目标 
       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家乡的特产、名人、名胜、造纸工业,获取感性经验,具有环保意识; 有认识、操作、探索的兴趣;尊敬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培养爱家乡的情感,激发为振兴家乡而学本领的热情。 
   3、乡土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确立 
    以家乡名特产为线索:龙羊栗子、白果,安顶山云雾茶,永昌臭豆腐,大青草莓,东坞山豆腐皮等。天钟山
    以家乡名胜古迹、名人、民间文艺为线索:天钟山之旅、龙门古镇、富春江,孙权、黄公望、郁达夫,梅花锣鼓、、、
    以家乡的造纸业为线索: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 ,纸业的发展,纸的故事,有趣的纸 、、、
   4、活动类型:
    活动类型:观察,参观,游戏,区域实践;认识活动,美工活动,语言活动,音乐活动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我园的教师能够利用业余时间、双休日时间结伴去目的地收集资料、实地录象。大班教师多次去造纸厂、古籍文化村联系拍摄现代造纸的全过程及古籍印刷全过程;中班教师与草莓大户联系进行实地拍摄草莓的生长过程;小班教师去农村收集民间的文化、音乐。为乡土教材的编制、实施提供了保障。为教师的奉献、敬业精神增了色,更重要的是发挥了教师创造的激情,为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有教师说,“家乡美”主题课程的编制使我学到了很多。
(三) 教育案例——教师成长的阶梯
随着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教师即研究者”越来越成为现实。幼儿园教师所从事的研究工作是一种始自现实的“反思”或“评价”,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们似乎在专家、学者的帮助中迷失了自我,也养成了“等待”的陋习。那么,如何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使教师既能主动地向专家、学者和同仁们寻找支持,更能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有思地吸纳和借鉴他人的意见,进而逐步由实践者成长为研究者?这是幼儿园教师中重点思考的问题。
身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都有一股子参与教育科研的动力和热情,手头上也有着丰富的可供研究的素材和资源,但我们缺乏把实践中的问题转化为研究主题的意识,缺乏自己的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的方法这一现象我园的好多教师都存在,并且在撰写案例时也表现出迫于无奈,结果是写真情实感、真实 的案例少,案例缺乏可操作性,更没有分析的价值。因此,在幼儿园引入 、开展的正确案例研究,对于幼儿园教师的研究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独特价值。
为了全体教师对案例研究有正确的了解、认识,我们认真收集资料,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分析教育案例、案例研究、案例教学的关系,学期结束让教师交一份心得体会和教育案例。有一位教师在心得体会中写到:一个教育案例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随意杜撰。而教师的观察行为是撰写教师案例的前提保证,教育案例中生动的事例均源于教师细致的、客观的观察。仅仅了解幼儿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幼儿外在的行为表现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且要体现教育案例的科学性,必须要有充分的依据,仅仅知道要观察、观察什么和如何观察,是远远不够的,它要求有客观、有效、规范的记录。还要及时得到利用、分析和整理,因为教师在教育案例中对记录材料的分析、反思总能给自己或别人一些启示。还有教师也写到:教师的研究应该是为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而展开的。一个有能耐的教师应该常常思考她“正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并在反思中发现新问题,形成新的理解和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育案例中,教师的反思应该贯穿始终,追随自身教育行为的整个过程。在实践中,我不断地去尝试反思,把自己持续不断的反思作为一种研究方式,而不断反思的过程,又帮助我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有一位教师的反思材料我还记忆忧心:在撰写教育案例的过程中,我们常驻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有时自己不知如何去面对或解决。这时同事间的交流讨论,互相提供建议,会帮助我从从多个角度去看持问题,引发我去进一步深入地思考……
随着对案例研究的深入了解,撰写教育教学案例,作为我园开展教育科研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正在引起广大教师的兴趣。教师每天与幼儿在一起,会演泽出许多有趣的故事,只要老师有“问题”意识,能从问题出发,仔细地观察→做观察记录→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反思→实践→观察→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反思→实践→观察……如此循环往复,及时地把发生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生动而有趣的故事记录下来,就可以使自己由实践者向研究者靠近。
(四)主题式研讨———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的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别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
所谓“主题式”研讨是教研组教师围绕大家在教学实践中发生或遇到的、都感兴趣的问题,都觉得困惑问题而进行大讨论活动。活动由各教研组组织、开展。活动前一周由教研组长根据与教师交流的情况,选择好主题。并通知各教研组成员做好围绕主题研讨活动的准备工作(每个教师做好针对问题的个体教育反思,也是帮助教师养成自觉反思教育行为的习惯)。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在研讨中必须阐明自己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参与研讨。本次“主题式”研讨活动的推出,目的是为了改变以往教研活动的说不我由说 的状态。保证让每个教师在相互研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学习他人的经验,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减少盲目性。比如小班教研组组织的研讨活动——“如何建立小班班级常规”的讨论,每位教师在活动中都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交出了自己的法 宝。一位教师说:“小班幼儿  能力差,比较好动,做事容易由自己的性子来,为了帮助 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常规,我采取对幼儿的日常 行为 管理有时松有时紧的方法进行,效果蛮好的”。有的老师说:“由于小班幼儿极易进入角色,所以想培养某些常规的 时候,作为教师应考虑到不要只是单纯的说教或是机械地重复练习,要到 创设一定的情境 ,在活动中采用具体形象,让幼儿亲身体验的为的方式,才能漫漫地建立幼儿的常规,并且还要考虑到内容要少,分析要细等” 。其中一位教师谈到幼儿不肯吃饭的问题时,主动、详细的说道:我班也有这样一个幼儿,一开始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后来我采取:让幼儿每餐定时定量,不让家长带零食到幼儿园,变强迫喂食为自愿进食,对孩子吃饭的表现漠然置之。活动后 教师们觉得这种“主题式”的研讨能够加强教师个体与同伴间的联系,增进教师 交流,调整教师的教育行为,促进教师群体的共同发展,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最终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幼儿园还利用常规性的教研活动来促进教师的发展。每学期的评教评学活动、技能大比武、课件制作培训等。还积极鼓励、帮助教师参加业务竞赛活动。我园教师的成绩在富阳市“四个一”、优质课评比中成绩喜人。
三、课题研究——教师成长的摇篮
  作为省首批“科研兴校”200强和杭州市首批教科研先进集体,始终坚持以“创一流环境、育时代新苗”为办园目标;以“一切为了孩子”为办园宗旨;以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聪慧的心智”为教育目标,潜心于学前教育前沿课题的研究。全园教师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形成了省、市、园三级课题网络。最新的理论研究表明: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学习也和幼儿的学习一样,不是靠外部的灌输,而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究、研究、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信息,从而建构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能力的过程。因此,在幼儿园开展课题研究将有利于教师获得各种教育策略,使教师更快的成长。
 (一)《幼儿智力与社会性的培养研究》课题
 根据新《纲要》精神及幼儿园科研特色实际,我园将贯彻《纲要》与教科研结合起来。决定立足于幼儿园多年来对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及社会化课程的课题研究成果,提出以幼儿社会性促进其多元智力发展的影响为切入点,探讨幼儿社会性发展和认知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套符合《纲要》精神、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园本课程体系,于是提出了《幼儿智力与社会性的培养研究》课题。
1、组织实验班教师讨论课题的目标精神,根据课题的目标进行理论学习——“如何对幼儿进行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与教学》、《多无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和《行动研究法》等书籍。为了弄清思维品质的概念,请专家对思维品质的概念、指向进行了逐一讲解。使教师们对课题涉及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课题组教师与实验班教师共同对“主题如何确定”、“如何设计活动方案”进行研讨。统一方案后共同承担课程的编制。
3、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是本课题的中心。作为实验班教师必须时刻把握机会对幼儿进行思维训练。比如:实践的灵活性,就是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注重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来进行。在小班科学领域的“好玩的石头”活动中,当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看着你手中的石头像什么?”教师就鼓励幼儿从不同的角度看像什么?幼儿根据教师的合理引导进行想象,进行思维的碰撞,说出各种他们认为相象的物体。“一把枪、一朵花、一座假山、一花瓶,一座断了的桥、一艘潜艇”。从侧面看:象一只兔子、一只鞋子、一块摇控板、象吹风机、象沙发、象帆船”。
4、实验班教师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反馈到课题组,在集体研讨中寻求教育教学策略。在围绕课题进行的实践过程中,教师的预想在实施中常常回遇到新的问题。例如,在小班的一节社会性活动课《洗手》中,首先要求教师在暗处拍摄好幼儿洗手的镜头,然后让幼儿观看电视录像,让幼儿说说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时,由于环境的影响,教师不可能在暗处进行操作,在幼儿看到教师拍摄录像时,幼儿的反行为不能显露出来,实验班教师就提出问题,与设计教育活动教师及时进行讨论、商量、更改拍摄内容:荡秋千。结果在拍摄像时,幼儿玩秋千时一个荡秋千,一个帮着推。另外的小朋友很整齐的排好队。难道幼儿谦让行为发展行为发展的这么好吗?我们又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调整,改成玩新玩具,才使这节课能顺利地进行。教师就在彼此质疑和交流的过程中,最终获得教育教学策略,并有效的解决问题。
5、就共性问题组织教师讨论,让教师在集体反思中改变教育教学策略。在课题研究初,我们强调教师注重记录和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因此教师们提出:如果在课堂上记录会忽略对幼儿学习的有效引导。为解决这一问题,组织教师进行“怎样记录更有效”的讨论活动。问题一提出就引起教师的反响。通过研讨、反思、大家认为: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关键是要掌握记录的技巧和时间。同时在讨论中大家还交流了记录和收集资料的方法和技巧。
6、课题组成员有计划的随堂听课,与实验班教师共同讨论、分析,制定改进的策略,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并以此来推动第二轮的尝试与研究。如我们在上了艺术活动《玩火柴》一课后,教师们及时地进行了反思,大家一致认为《玩火柴》这活动,在幼儿拼搭火柴的过程中,兴趣非常高,拼搭出来物体图案非常丰富,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在让幼儿把拼出来的图形画在白纸上这一环节,由于技能的缺乏,不能很好地把拼出来的图形很好的在白纸上表面出来。于是,我们实验班组的人员通过讨论认为在强调幼儿思维训练的同时,也应加强幼儿绘画技能的训练。所以在以后的第二轮的美术活动中,增添了一些幼儿绘画技能的基础活动。教师间的研究互动,增进了先进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经验的传播,促进了教育实践质量的改善,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统计在幼儿园科学领域中的运用》
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面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众多零乱的信息,幼儿分不清主次,也不知如何表达。于是我们提出了《统计在幼儿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课题。此课题目的在于:通过探索统计学知识在幼儿科学领域中的应用,以达到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发展智力,掌握学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又培养幼儿的科学态度、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帮助教师提高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研究:统计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对幼儿思维发展的作用;统计对幼儿科学知识学习的作用;以教师为主的行动研究法的运用对幼儿思维发展的作用;行动研究法对教师自我成长的作用。
1、行动研究
时代呼唤行动研究,《纲要》实施提倡行动研究,教师需要行动研究,本课题研究采取行动研究。究竟什么是行动研究?怎样进行行动研究?我们请专家进行了关于‘行动研究’的专题讲座。
(1)、行动研究是教师针对实际问题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真正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研究方法。它不需要精深的研究工具和复杂的研究程序,只需要教师对自己的具体行动进行认真的反思,记录自己的真实体会和想法,逐步改变自己的行动。研究在哪里?就在你的行动中。
(2)、进行行动研究必须掌握有效的研究工具:
专业日志:是教师行动深思、学术反思和专业发展的重要工具,是促进研究发展的重要媒介。教师要将日志视为整个研究历程的同行伴侣。它可以将备忘录、描述性记录、解释性记录、深度反思等不同形式有机结合。作为教师要养成定期书写日志的习惯,为研究提供生动的素材,促进研究的进行。
档案袋:教育界经过发展后的档案袋不同于一般的档案或普通的收集品,而是一个综合物,是同某个具体课题相关的、经过精心选择和编辑的收集品。不但能体现幼儿发展的历程,而且也体现教师发展的轨迹,是教师行动研究不可缺的工具。根据本课题研究的方案,各班教师建立了研究自己课程的“课程档案袋”和研究幼儿发展水平的“幼儿档案袋”。为教师反思、幼儿评价、课题实施提供了依据。
(3)、鼓励教师敢于打破研究的神秘,在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勇于反思、探询,以自己的真实感受去体验、理解、关注,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幼儿园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幼教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课三研”活动就是行动研究的一个典型范例。
2、一课三研
“一课三研”活动是指教研组针对同一活动内容,有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进行多次实践研究的活动。
一研:选材——设计活动方案——第一次实践课——第一次反思
二研:修改活动方案——再次实践活动——再次研讨反思
三研:再次修改活动方案——第三次实践活动——第三次研讨反思——形成较合理的活动方案。
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要激发教师的自主性、创造性。在“一课三研”活动中(小班科科学活动——颜色碰碰乐;中班科学活动——会滚动的物体;大班科学活动——二等分),执教教师与记录教师相互合作,课题组教师对“三研”活动进行全程录象,让教师对的教育行为进行更好反思。每一轮实践课前教师们共同关注“活动中师幼是如何互动的”“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是什么”“如何体现幼儿的主体性”等问题。并让记录教师带着问题去观察、去体会,在课后与执教教师进行交流,提出自己的疑惑和见解,研讨中教师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幼儿近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发展目标出发,反思教学目标的确定,重点、难点的把握以及教学方法的采用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是否促进了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从幼儿的各种反馈中(语言、行为、情绪、神态),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分析教师教育行为的适宜程度、及时调整策略。教师通过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研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等,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专业能力获得较好的发展,为课题进一步的实施得到了保证。
“一课三研”活动的开展,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能根据培养目标选择教材,做到明确、具体。能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激发了教师的研究兴趣,改变了教师的传统的思维方式:教师能用新的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许多自己从未意识到的问题,体验到了大胆尝试、研究的成功感。形成了团结、合作的氛围。:教师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的环境,“一课三研”使大家了解他人,了解自己,分享各自的经验,共同讨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最关键的是培养了教师的实践反思的能力,推进了教师群体的自主发展。保证了本课题的有效的实施。
四、管理者的定位——教师成长的生命力
新《纲要》的颁布,对教师是个全面的挑战,同样对幼儿园管理者也是新的挑战。管理者必须引领教师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共同挑起贯彻《纲要》的重担。面对新《纲要》管理者不能再以审视、评判的心态与教师交流,而应该重新定位管理者的角色。
聆听者、支持者、服务者。在每一个活动中,管理者要静下心来听教师说每一句话,在倾听中用愉悦的笑脸、赏识的神态、赞许的点头与教师交流。注意多说鼓励性的语言,在提出不同意见时注意用“我个人认为”、“你以为呢”、“你参考一下”等用语。支持教师勇敢地去尝试,鼓励教师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
伙伴。管理者应清醒认识到,一线教师掌握第一手资料,能给管理者带来活力和灵感;管理者可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帮助教师整合素材,提升教学水平。管理者与教师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应做到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引导者。在建立平等关系的同时,管理者不能忘了自己的管理角色,有给教师导航的任务。面对未知的领域探索,应以开放的思想和胸怀接纳教师的错误,最终帮助教师获得成功。
教育实践的关注者。教师专业成长契机蕴藏在教育实践中,管理者通过掌握教师教学第一现场,明锐的发现问题,挖掘出教师成长的契机。
新《纲要》的落实、教师专业素质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管理者和教师共同努力,共同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2、幼儿教育, 2004年 , 第9期
3、王彦波, 孙德芳 ,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视野。
4、邢利娅,张燕 主编   幼儿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会刊 学前教育研究  2003年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让孩子“ 会用”纸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