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来,聆听幼儿的画
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孩子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纲要精神提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应支持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由此可见,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合理组织教育活动,科学辅导幼儿绘画就尤显重要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绘画活动就是将眼睛所见,引起内心冲动而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美国专家认为,孩子们的涂涂画画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由此可见,怎样合理、科学的进行绘画过程的指导,让幼儿的画充满灵气,富有个性显得有为重要。
一. 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使幼儿的画更童趣
幼儿的知识和能力是由经验中来的,特别是绘画活动更离不开幼儿的直接经验,他们的绘画内容来源于自然,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所以我注重创设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动手动脑,去观察、体验和感受,去获得很丰富的直接经验。在画美丽的春天时,我把幼儿带到了大自然,孩子们用鼻子去闻花的香味,用手去抚摸树干,柔软的小草,用笑脸蛋去碰柳树。两三个小朋友在讨论树的造型,花的造型。一个个讲的兴奋不已,当孩子们一回到教室,就迫不及待的用自己的画笔画下自己的感受。他们的画面特别的丰富,有小桥流水,鱼儿悄悄的在水里,有形态各异的花朵,嫩绿的小草铺满整个小道。由此而知幼儿作画是画其所知而不是画其所见,让幼儿通过对话----同伴对话、师生对话互相交流,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所观察到的事物加深印象,有利于绘画过程的实施。
二.重视幼儿绘画中的情感体验,使幼儿的画更有内涵
绘画是儿童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美的体验强调,做事情是为获得真正的乐趣。我们教幼儿绘画,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画画使幼儿的认知、情感等得到健康发展。每一次绘画活动,都应给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孩子自始至终沐浴着温暖快乐的气氛,重视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体验与态度倾向,方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达到活动的目的。
(1)游戏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作画的动机就是出于游戏的愿望,他们看重于画的过程,并从中得到愉悦。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游戏的手段,安排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不断变换形式,才能给幼儿的创作活动带来乐趣。在蜡笔王国里,我先拿出一个蜡笔娃娃,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让蜡笔娃娃带孩子们跳舞,游戏,感觉蜡笔娃娃就是孩子们中的一员,最后,让蜡笔娃娃带小朋友来到他们的世界。这时,小朋友已经扮演起蜡笔娃娃,有的是蜡笔汽车,有的是蜡笔树,有的是蜡笔太阳,感觉自己已经置身于活生生的蜡笔世界里。幼儿游戏的愿望得到了满足。绘画的兴趣自然增长。孩子们在没有任何压力下,自由的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长时间的陶醉于自己的绘画作品中。
(2)随时抓住挈机,帮助幼儿进行内心体验。
我们在组织一堂教学活动时,常常只注重美术的教学目标,不善于考虑到孩子的情感倾向。在美术活动中,这既是一个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体验过程。特别是画小动物、植物时。我们不应只着重于其外部形态特征、线条的勾画等绘画技巧。而忽略了幼儿的内心感受,正如纲要中提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不单要有技能技巧的传受。还应组织幼儿讨论是否喜欢它,为什么喜欢它,愿意画它吗,你想怎样画等等。引起幼儿内心的共鸣。那同样一幅画就更有灵气了。
(3)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完成自己的画
我们经常因为教学的目标、教学计划的完成,而在大部分幼儿没完成的情况结束活动。有时,又为了让幼儿有美丽的作品好欣赏,会对少部分作品给予评价及表扬。这是,幼儿就会出现烦躁不安,注意力分散,老想着自己的画。这样,严重地打击了大部分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绘画的热情降低,对自己的作品丧失信心。常此以往,会使他们对绘画的热情降低,对自己的作品丧失信心。这于“纲要”中的精神相违背的。“纲要”中提到,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针对以上的情况,我首先为先画完的幼儿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地方,为他们提供与老师、朋友讲述的过程。而晚画完的幼儿是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会为他们提供专用的时间。如,区域活动或午餐后的时间,这样,使每位幼儿有展示作品,讲述作品的机会,使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既有情感交流的满足,又提高了绘画的技能。
三.蹲下来聆听幼儿的画
一幅儿童画,就是一个小心灵的探索。现实生活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使他们获得了大人们所体验不到的生活情趣,他们的画也因此而透露出一股天真浪漫的稚气对于幼儿的作品,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以成人画的框框去评价。对于优秀的作品,大而化之的评价不能激发幼儿再创作的欲望,对看不懂的作品,不能拒之门外,而应该蹲下来聆听他们的感受。
四.尊重个体差异
“纲要”中提到,在艺术活动中要面向全体,针对他们不同的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德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同一个班的幼儿,他们的绘画水平会大不相同,有的幼儿创造力、想象力非常丰富,有的幼儿则擅长临摹。老师只有正确了解本班幼儿的绘画的实际水平,让幼儿进行纵向比较,善于发现每位幼儿的点滴进步,给予他们正确的评价。使本班幼儿的绘画水平得到整体的提高。如我班幼儿徐宇杰在绘画构图时较胆小,画面显得凌乱,而我在评价他的作品时,也把他的作品“蚂蚁大战”放入展览区。因为他画的蚂蚁小,多,使这幅画显的忙碌生动起来。董宾晴的画想象力,创造力欠佳,但色彩、构图大胆,迅速。在评价时,我就侧重这方面。让小朋友之间进行取长补短,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成功感,更是加强了绘画的兴趣。
五. 激励、保护幼儿的感受
幼儿由于年龄小,认识不完整,思维没有定势,因而在绘画中会组成许多非现实的形象和样式。一幅绘画作品,无论成败,教师都应站在保护创造心、自信心的基点上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既能鼓励幼儿的发展,又能增强他们对创作、对生活的信心。记得有一次作画过程中,发现郭恒拿起黑笔在一幅快完成作品上用力地涂了好几笔,这样使原本完整、色彩明亮的画变成了一幅黑黑的、乱噪噪的画。我走上去询问:“这黑色是什么》”他自豪地告诉我:“老师,是狂风,你看不出来。”我很庆幸自己是带着不解的心态去询问的。否则的话,则会伤害一颗充满创造的心。
让我们蹲下来仔细得聆听幼儿的画,走进幼儿的世界。我们会发现这世界充满了美丽、惊奇。
手工材料
关键词:聆听
-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从聆听开始 2012/12/31
- 师幼互动:走进孩子的心灵,聆听孩子的心声 2011/12/14
- 聆听童声 捕捉教育契机 2008/03/14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