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留意活动情景,捕捉教育素材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纲要》
一、案例:
一个冬天的早晨,天气较冷,幼儿在户外玩羊角球。“哇!这里有冰!”突然传来孩子的叫声。循声望去,只见一群孩子蹲在滑梯下面看冰块。一些大胆的孩子开始触摸冰,并进而开始拿冰块,刚刚还在叫冷的他们忽然间变得不怕冷了,牢牢地把冰块握在手中,像得了宝贝似的。忽然,从滑梯圆洞里传出赵城阳小朋友的叫声:“这里也有冰!”他从圆洞里探出头,拿着冰块给大家看,不料手一滑,冰块落在阶梯上摔成几小块,有几个孩子捡起了冰块……
小朋友们回到教室后还在唧唧喳喳地谈论着冰,于是,我取消了原定的绘画计划,从而把话题引到了“冰”上,“刚才你们这么高兴,发现了什么?”“冰!冰!”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冰,摸上去的感觉怎么样?”“滑滑的!”张依说。“不,是光滑的!”“还有呢?”“冷冷的!”平时不爱说话的吴贞月也发表意见了。“还有谁的发现跟别人不一样的?”“硬硬的!”费闻鋆说。“冰会碎的!”刚才扔得起劲的孩子说……
二、分析与反思
1、充分认识和理解由孩子自主生成活动的教育价值
通过这次的玩冰、谈冰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由孩子自主生成的活动是最受孩子欢迎、最能激发孩子积极性、求知欲的活动,由于它是一种幼儿自主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并进行积极探索学习的过程,因此,这种学习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心智的发展。本次活动中孩子倾听的专注程度、持久性表现十分突出,胜过平时教师用各种方法促使孩子倾听他人说话的效果;还有,孩子们在谈冰活动时所运用的语言也格外生动形象,这是与他们的自主探索、自我感受体验密不可分的;另外,本次活动中的一些年龄小、胆子小的幼儿也表现不俗,不仅参与的积极性高,而且有一些独到的见解,所有这些都表明由孩子自主生成的活动具有教师预设活动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对此我们应有充分的认识。
2、提高观察的敏锐性,捕捉身边的教育素材
教师要做一个敏锐的观察者,要从幼儿的视角出发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尊重并接纳幼儿特有的兴趣、感受、需要及表现方式等,及时捕捉其中的教育素材,并给予指导。本次活动中,当幼儿以好奇的目光注视着冰块时,我意识到大多数孩子的兴趣已从玩羊角球转移到了探索冰块上。教育应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应时时刻刻把幼儿的主体性“装”在心里,根据幼儿的心理需求和知识经验,将预设的教育内容和幼儿的自发生成的内容融合在一起,真正把幼儿的主体性教育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游戏和其他学习的活动当中,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积极投入、大胆尝试,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3、灵活调整教育计划,发挥活动最优效益
教师实施教育计划的过程是再创造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及其隐含的教育价值外,还应灵活调整教育计划,把握教育时机,使活动发挥最优效益。本次活动中,若我按原计划强拉幼儿玩羊角球,那么这种练习将是被动而低效的;再者若回教室后还是按计划进行绘画活动,则很有可能因幼儿兴趣与思维还集中在“冰”上而影响活动效果。本次活动,我两次调整教育计划,及时让幼儿自主探索冰及开展相关的谈话活动,从而促成了幼儿的有效学习,使活动达到了最优效果。
手工材料
关键词:情景
- 幼儿体验与美术表现的桥梁——情景绘画活动 2013/01/19
- 幼儿园教师随笔:“怒发冲冠”的情景转换 2012/10/17
- 幼儿园英文情景剧视频 2012/05/14
- 在情景中发展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优秀语言领域教育论文 2012/04/21
- 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学情景创设 2012/04/1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