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节美术课想到的
案例:
(一)“老师请我”
这天上午是一节绘画活动,我正引导幼儿进入绘画主题:“小朋友,你们的暑假过的怎么样?去过哪些好玩的地方?向大家介绍一下吧!”许多的孩子都高高的举起了手。 夏晟杰是个天真活泼的男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表现欲望强。他也挺直了身体,两眼直直的盯着我。我请了一些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孩子。过了一会儿,他实在是忍不住了,就和旁边的幼儿轻声嘀咕了起来。“我告诉你,我暑假去了上海了。。。。”当他听到我说:我再请一位小朋友时,他半条腿跪在了椅子上,伸直了身子,举直了手说:“老师,请我,让我来告诉大家。。。”我满足了他的发言欲望后,他朝旁边的小朋友挤了一下眼睛,很高兴的坐了下来。
(二)“老师,我想重新画一张”
终于可以作画了,夏晟杰飞快的拿起纸笔,开始动手作画了。我在旁边巡回指导,帮助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夏晟杰画了自己的一个头像和几幢建筑,他觉的很不满意,当他看到同桌很认真的在作画,而且画面丰富。他觉的很不舒服,在座位上扭来扭去。过了一会儿,他终于举起了手,“老师,我想重新画一张。”我走过来,帮助他修改了画面,整张画又漂亮了许多。他又开心了,一边画一边还自言自语了起来。
(三)“老师,我画完了”
过了一会儿,终于一张作品完成了。他举起了图画,快步走到了我面前说:“老师,我画好了。”一边说一 边等着 老师的赞扬。我肯定了他的成绩,提出了不足,建议他在修改一下。他快步的走了下去,拿起蜡笔在我提出修改的地方随意涂画了一下,又跑到我面前,将画纸递给老师:“老师,我画完了。”我再一次请他修改。这下他不乐意了,回到座位上后,应付似的涂了几笔,将画纸朝课桌里一扔,和旁边的幼儿聊起天来了。
(四)“还是我画的好”
经过一段时间,很多的幼儿都完成了作品。我请幼儿将画放在课桌上,组织幼儿进行参观活动。并要求幼儿能够对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孩子们将自己的画放的整整齐齐的。夏晟杰慢慢拿出了作品,慢吞吞的跟在后面。他在画的比较好的幼儿作品前稍停了一会儿后,就去参观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作品。还一边“欣赏”一边说:“这是谁画的,那么难看,还是我画的好。”
反思:
在该活动中,我能够坚持以幼儿为主体,努力做幼儿绘画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并且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基础上,关注个别能力弱的幼儿。特别在第二部分,我通过和该幼儿的合作,及时满足了他的需要,从而增强了自信心。然儿问题还是存在的。在第三部分中,我一次又一次的让夏晟杰去修改作品,其实注重了画面的结果,抑制了孩子强烈的学习积极性,抹杀了他对绘画活动的进一步需求和愿望。以致于在第四部分中,他产生了对同伴的妒忌心理,间接体现了对教师评价态度的不满。所以,作为教师,如何正确去评价不同幼儿的作品,应引起关注。我们不能单一或片面的以自己的审美观点去评价幼儿的作品。或许幼儿的每一点每一条线都有独特的意思,充满 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又能以什么标准来评价他的好坏呢?其实我觉得,只要通过艺术活动激发了幼儿的情趣、体验了审美愉悦、该活动赋予幼儿以满足感和成就感,就是最恰当的达到目标,最有利于幼儿的发展。评价还是多留点给孩子们自己吧!
手工材料
关键词:美术
- 将自主性培养融入美术区域活动 2013/03/02
- 我眼中的幼儿美术教育 2013/02/28
- 走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三大误区 2013/02/25
- 美术活动与幼儿说话能力的培养 2013/02/25
- 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语言 2013/02/22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