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朋友--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忠诚地热爱教育事业,把心献给了孩子。在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岗位上奉献出自己。他不仅是一位精力充沛和要求严格的学校管理者,也不仅是年轻教师的楷模,而更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他把每一个学生都视为自己的孩子,与他们朝夕相处,一天也不能与学生、教学相脱离。
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以“建议”的形式,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也有许多是我们在工作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读了他的作品,觉得书中众多理论对我感触颇深。我觉得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幼教事业。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中所说: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确实在组织活动时,教师考虑的最多的往往是如何达到教育目标,如何完成全面发展的任务。当然,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惟恐一个活动下来幼儿学不到知识和技能,但对于孩子需要什么、关注什么、对活动的体验如何、希望又是什么等等方面教师相对考虑得就少了。在提倡幼儿是教育的主体的今天,幼儿的需要、兴趣及幼儿的思想应在幼儿教育的一日活动中重视起来。
教师与幼儿首先作为“人”相遇在一起的,师幼之间应是一种人格平等的关系,教师要尊重幼儿,信任、热爱幼儿,在与幼儿平等对话与交流中以智慧、情感,启迪幼儿。正如书中还说: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尽管教师在知识的拥有方面优于幼儿,但二者只是“先知”与“后知”的关系,不存在地位的尊卑,身份的高低。教师不一知识的权威自居,相反,师幼在相互交往中通过对话,进行精神的沟通与交流,形成交互主体性,从而达到相互理解与共识。
书中还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幼儿教师的都觉得: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我们应当对自己所教的关于幼教知识方面深入探究,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知识是很微弱的。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所以读了这本书,我想给自己,也给我的同行朋友们说一句:读书吧,朋友 !
手工材料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
- 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有感 2011/08/21
-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读后感 2010/12/02
-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008/10/28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