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论文:谈对幼儿园道德教育的看法
幼儿道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时期,由于其具有思维具体形象,生活经验少、理解能力弱、道德情感不稳定、可塑性大等心理特点,所以,我们在实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十分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差异性与道德意义的自我建构,从幼儿能接触到的、易于理解的具体事物入手,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家、园、社会一起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加深道德情感的体验,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现就我园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的实践谈几点看法与体会:
一、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幼儿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复印”或承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是主动积极地以自己特有的认知方式来理解对象,形成具有自己认知结构特点的认识。对于同样的一个事物,成人与幼儿所形成的概念是不同的。幼儿有着与自己年龄特征相适应的认知结构与认知方式,幼儿的头脑不是成人的心智的微缩,幼儿的现实不同于成人的现实。幼儿有着与成人不同的道德世界。所以道德知识不能从一个人迁移到另一个人,其获得只有通过内因即幼儿的真实感知、领悟或信服才能起作用,必须基于他们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如果我们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不仅容易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还会使德育处于一种被动、消极、片面的状态,从而极大地降低道德教育的效果。所以,幼儿园的道德应该是幼儿自己的道德,而不是为幼儿的道德,让幼儿通过各种方式从现实中自己发现、得到并能应用于现实之中。在德育方法上,提倡教师与幼儿平等交流,运用激励、引导、支持、帮助等积极方法,给幼儿主动参与的机会,从而使幼儿由道德教育的听众变为道德教育的主体。
二、关注幼儿的情感。以道德情感的教育为核心和基础,唤起幼儿积极的情感经验。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少、思维具体形象、情绪易受暗示、感情丰富易激动等特点,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
三、注重幼儿的活动。活动不仅是个体道德形成,发展的根源与动力,而且是道德的个体意义或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幼儿品德的形成有赖于幼儿在真实的情景和社会生活中获得感性经验,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产生一种内在的需要,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四、重视幼儿的道德养成。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决非一日之寒所能凑效,而更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失时机地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帮助幼儿领会社会的道德要求与期望,引导幼儿知晓道理,指导他们付诸行动,反复练习,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与习惯。
手工材料
关键词:道德
- 说谎意图对儿童谎言道德评价的影响 2013/01/26
- 家庭道德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2013/01/21
- 我国传统蒙学对当代儿童道德教育的启示 2013/01/15
- 幼儿园实施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2012/12/04
- 在故事中唤醒幼儿的道德意识 2012/09/06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