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论文:凡是孩子能做的就让孩子做
陈鹤琴 先生所倡导的 “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想的,就应当让他自己想 ” 这一思想,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们的研究中也发现,要让儿童自主、自信、主动发展就必须以这一思想为宗旨。儿童在教师已经准备好的环境中,只能做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不可能获得活动的主动性而成为发展的主人。
陈鹤琴这一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观念告诉我们:孩子能做的事情就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从这一思想出发,我们把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都纳入了幼儿园课程之中。
我们的课程打破了孩子仅参与活动的过程,而活动准备和事后整理都由教师、保育员来完成的常规工作模式,把属于孩子的发展机会还给了他们。因此,在我们的实验园里,凡是与孩子有关的事情,他们都能够主动地去创意、体验;凡是孩子能干的事情都由他们自己来干;凡是孩子的内心感受,他们都能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
面对活动室的墙壁,孩子们能做些什么?
课程理念:墙饰的创设与利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实践保障:内容确定由师生共同决策;材料准备和创设都由师生共同进行;幼儿应与墙饰有效互动。
快乐的动物园
去动物园春游以后, 李丽华 老师发现,小二班的小朋友对动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李 老师就与小朋友商量,怎样才能把动物园搬到小二班来呢?根据孩子们的提议,老师找来狮子、老虎、熊猫等动物图片,由孩子涂色后,贴在墙上。他们用牙膏盒做了“围墙’;用彩纸做了树和花。为了便于孩子表达对动物的关爱,老师把一次性餐盒粘在每种动物前面。孩子们每天都可以自己找动物们爱吃的东西来“喂”它们。孩子们用纸和橡皮泥等材料做成动物爱吃的竹笋、肉等,争先恐后地放在动物们的餐盒中。通过积极主动的活动,孩子们既参与了墙饰的创设,也有效地与墙壁产生了互动。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发现孩子们对动物有几条腿感兴趣了,于是,墙饰就变成了按动物有几条腿来分类的内容。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自始至终在想、在做、在体验。
开展活动区活动,孩子们能做些什么?
课程理念:活动区的创设与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实践保障: 活动区的创意由师生共同完成;材料准备与布置由师生共同进行;收拾、整理由师生共同完成。
特色餐厅
在大班活动区的创设中,戚伟和李岩两位老师把小餐厅的创意权交给了孩子。小朋友们经过热烈的讨论,一致决定办一个特色餐厅。主意一定下来,孩子们就纷纷献计献策,有的说:“我们的餐厅应该有特色莱。”有的说:“我们还应该给特色菜做广告。”于是一些小朋友开始画出一盘盘的菜,贴在墙上当广告;还有一些小朋友制作出美味佳肴,放在陈列架上。一位小朋友说:“餐厅里应该贴个‘福’字。我们家有,我明天把它拿来。”另一位小朋友说:“天气这么热,餐厅里应该有空调。”为此,小朋友们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寻找材料,终于做出了一台“分体式空调”。同时,孩子们还用泡沫塑料做了一个非常逼真的洗手池。这时,一位小朋友说:“餐厅里还应该装一个摄像镜头,用来监视小偷,客人就丢不了东西了。”于是,餐厅里又装了“摄像机”。小朋友们还请老师写出‘特色餐厅” 4 个大字,贴在墙上。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个真正属于孩子们的“餐厅”终于诞生了。他们在自己的“餐厅”里快乐地游戏着,每当游戏结束时,孩子们都非常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把“餐厅”收拾得整整齐齐。
这个活动区的创设,有幼儿自己独特的创意,有孩子按自己需要收集的材料,还有师生的共同合作。
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中,孩子们能做什么?
课程理念:活动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组成课程的重要内容,都应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实践保障:活动的内容、形式可由孩子参与确定;活动的准备及活动后的收拾、整理也应由师生共同完成。
我们的手指偶
中三班的小朋友在积木区搭了一个小舞台。谁来当演员呢?于是大家提议制作一些手指偶。为此, 谢鸥 老师为孩子们组织了做手指偶的活动。做什么样的手指偶?制作材料从哪来?当教师把收集材料和设计制作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时,大家立即行动起来。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他们找来旧笔帽、旧信封和各式各样的纸条。孩子们把毛线拴在笔帽上当“小人”的领带;在信封上剪出“小人”的五官或画出“小人”来。在教师指导下,孩子们把五颜六色的纸条较轻地缠在手指上,然后取下、粘好,画上小人脸。不久,各种各样的手指偶就做成了。活动结束时,教师与幼儿把废弃物都认真收拾干净。孩子们拿着自制的手指偶高兴地玩了起来。
这个活动从内容、形式到准备、结束都渗透了“凡是孩子能做的就让孩子做”的思想,使活动的每一步都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孩子们能做什么?
课程理念: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
实践保障:生活中良好习惯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是以幼儿的感受体验为基础,幼儿主动参与的过程。
该不该加衣服?
一个春天的上午, 胡素华 老师准备带着小二班的孩子们到户外去活动。出门前她对小朋友们说:“今天天气冷不冷?要不要加衣服?我们先到门口去试试看!”在大门附近,孩子们积极地感受着天气的冷暖。不一会儿,他们回到大厅中。这时,有的说:“天气冷,我要加衣服。”有的说:“不冷,我不想加衣服了。”
在这一生活环节中,幼儿通过亲身体验知道了为什么要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并初步学会了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
蒙台梭利说:“习惯于服侍孩子,这不仅是一个为他们服务的举动,而且是一个危险的举动,因为它容易窒息他们有益的自发的活动……我们没有去想一想,不动手做的孩子是不知道如何去做的。”(《现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 英 ] 伊丽莎白·劳伦斯,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 年。)
通过幼儿园课程研究实践,我们体会到:教育必须有儿童的主动参与,否则它将失去教育的价值,只能成为教师个人活动程序的展示。幼儿园的课程内涵不应局限于幼儿活动的某几个片段,而应把幼儿能参与的每个过程都视为促进其发展的宝贵机会。
手工材料
关键词:凡是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