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对教师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winner 感谢 winner 上传 0人参与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活动过程,包括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教师所共同追求的,幼儿是否获得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唯一指标。随着《纲要》的贯彻落实,教师们在理论层面上对五大领域的价值取向、各领域教与学的方式以及如何看待幼儿等方面有了崭新的认识,然而,在教学视导、组织教学活动评优、参与园本教研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在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时关注更多的是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的新、奇、特;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活跃。在“热闹”背后,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经验等方面是否获得了发展,幼儿的认知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即教学是否有效没能引起教师深度的关注,教学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本文对一年来教学视导笔记进行梳理,试图对集体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教师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有所启发,使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从“花哨”回归“本真”回归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中来。

       一、 以教定学,心中无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时要“以学定学”,教师要研究幼儿,尊重幼儿的原有经验、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反思教育实践以教定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案例一:科学活动“吹泡泡”(中班小组活动)
      场景回放 
    师:小朋友都喜欢玩吹泡泡的游戏,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各种形状的吹泡泡玩具(一一展示),你们猜猜这些形状的吹泡泡玩具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幼儿:热烈讨论并记录自己的猜想。“我知道,妈妈给我买的吹泡泡有葫芦形的、心形的,吹出来的全是圆泡泡”“对,什么形状的吹泡泡吹出来的都是圆泡泡”……
    师:你们猜的都是圆泡泡呀,那我们就试一试吧
    …………
       教师反思:我们班幼儿特别喜欢玩吹泡泡,在玩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组织了今天的活动……
      教研员笔记
      教师有关注幼儿原有经验的意识,但幼儿在日常的自由游戏中积累了哪些具体的经验教师没有研究、幼儿在吹泡泡时有哪些疑问没有了解。从幼儿的表现看,不同形状的吹泡泡玩具究竟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这个问题绝大多数幼儿已经在自由游戏中发现、感知,这样的问题不能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也就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是原有经验的强化。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广大幼儿教师所熟悉和认同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任何一个行为是有两个水平的,较低水平是儿童能独立完成的或自己知道的事物,较高水平是儿童在帮助下能够达到的行为,这两个行为水平之间构成一个区域即最近发展区。只有走在发展之前并能引导发展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育。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前,除了日常观察获得的信息,还可以通过谈话、作品分析、简单前测等多种方式方法对幼儿的原有经验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做出判断。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应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

      案例二:我给小熊穿花衣(美术活动,小班初期)
     场景回放 
     幼儿:高兴的为自己选择的小熊宝宝穿衣服。绝大多数幼儿只选择了一种颜色。
   师:某某,你给小熊穿的红衣服真好看,如果再换一种颜色接着穿就更漂亮了。
   幼儿:看看教师,继续用红颜色涂色。
      教师反思:我这次活动期望孩子们用更多的颜色涂色,让幼儿感受色彩美,可能是因为我引导的不到位,没能实现预期目标。……
      教研员笔记
      查阅了相关资料,3岁左右的幼儿在用颜色表达时的特点是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一涂到底,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关注更多的颜色。教师的目标定位以及指导违背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互动无效。 

       案例三:不出声数清楚(数学活动,小班)
    场景回放
    师:小猪(5只)也来参加跳跳虎的生日聚会,这次我们不出声数一数来了几只小猪?
    幼儿:在教师的反复强调下幼儿做到了不出声,但怎么也数不清。
    教研员支持:今天,我们不急着反思,我这有一本《幼儿数学教学法》,里面有幼儿点数能力发展轨迹的研究结论值得一看。
      教师反思:不出声数数这个环节是我参照某个优秀案例而来,但是对照幼儿点数能力发展轨迹,我班幼儿还没有发展到默数阶段,这个环节安排不合适。但是说实话,你不给我看这本书我还真不知道孩子的点数能力发展的线索。
      教研员笔记
      数学是逻辑结构很强的学科,尽管幼儿数学教育所设计的数学知识是粗浅的,具有一定的启蒙性,可它仍然具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在设计、组织数学活动时,要考虑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更要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在不了解幼儿点数能力发展的认知规律的情况下组织活动,很难保证数学活动的科学性、适宜性。

    《纲要》强调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在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时应当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发展规律确定目标、安排环节、制定策略。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恰恰是软肋,再加之教师观念淡薄,上述两个案例中的情况在教学中司空见惯。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努力学习相关知识特别是发展心理学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还要在实践中研究幼儿在各领域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规律并根据规律设计、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

      二、 “变相”控制,幼儿难发展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已成为幼教界的共识,《纲要》在各个领域也反复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直接控制幼儿的现象有了较大改观。但是,为了追求教学的完整、具体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变相控制幼儿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案例四:鸡蛋浮起来了(科学探究  大班)
   场景回放
   师:我这有两杯水,我把鸡蛋放进去会怎样?
   幼儿:鸡蛋会沉到水底。
   师:咱们试一试。(鸡蛋放进装有盐水的杯子浮了起来)
   幼儿:惊讶,猜测水里放了东西。
   师:猜对了。你们每组的桌子上放了盐、白糖、味精,你们把这三样东西分别放进三杯水里,然后让他们全部溶化,看看哪杯水能让鸡蛋浮起来。
   幼儿:操作,四个小组得出了一致的结论,盐水能让鸡蛋浮起来。
   师:播放视频死海的秘密。
      教研员笔记
这次活动涉及的知识经验,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幼儿的,但在教师的精心安排下,幼儿的探究没有任何悬念,不会遇到问题、不会产生歧义。这样的“变相”控制,限制了幼儿的探究空间,影响幼儿知识的自我建构。
      案例五:赛马(音乐活动  大班)
      场景回放
    在充分感知音乐并请幼儿用语言表达对乐曲的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音乐情绪、情境。
    幼儿:很兴奋,表现有个性,同伴之间有交流。
    师:某某动作很丰富,很漂亮,我们请她带我们做一遍。
    幼儿:在“明星”的带领下,幼儿的动作规范、统一。
       教研员笔记
      在表达性的活动中,上述情景经常出现。教师往往会给所有幼儿表达的机会,但最后只有少数“明星”幼儿被认可。教师“巧妙的”把教师直接教转化为“明星”幼儿教,这样的“变相”控制,得到发展的是少数幼儿。

       集体教学中出现的教师“变相”控制的种种表现,尽管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但这样的教学很难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幼儿个体的发展。究其原因,教师们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依然过分追求显性结果,重结果轻过程。然而,对于幼儿学习而言,结果与过程同等重要,结果的价值主要在于知识的获得性;过程的价值在于其对儿童所产生的发展性,它对儿童身心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的价值和作用更大。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每名幼儿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尽最大可能为幼儿提供自由选择、自由探究、发现、表达的空间和时间,避免用教师的思维替代幼儿的思维,用个别幼儿的发展替代全体幼儿的发展。
      三、 单向互动,制约幼儿发展
     《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在集体教学中,只有师幼间积极有效的相互作用,才能促进幼儿发展。相反,单向互动制约幼儿发展。

      案例六:有趣的磁铁(科学活动  小班) 
   场景回放
   幼儿:用磁铁尝试吸起盘中的物品并把能被磁铁吸起的放在一起
   师:磁铁能吸起什么做的东西?
   幼儿:无语
   师:磁铁能吸铁做的东西
   师:这些东西为什么吸不起来?
   幼:它(磁铁)没力气了
   师:因为它是塑料不是铁。
      教研员笔记
      教师单方面不结合幼儿反应的讲解,属于无效的单向互动。
      教学中,教师无视幼儿的兴趣、需要、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机械完成教学过程,这种由教师发起的互动很难赢得幼儿的回应。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另一种现象就是由幼儿发起的单向互动。幼儿喜欢与教师分享他们的作品、交流他们的发现,教师给与他们的经常是“好”、“真漂亮”“真聪明”等简单反馈,没有具体评价、没有质疑、没有追问、没有建议,教师牢记了尊重却忘记了引导。这两种形式的互动效果最差,应尽量避免。
      四、 疏于观察评价,不关注幼儿发展
     《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教师常以教学反思的形式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反思源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在集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忙于不必要的指导而疏于对幼儿的观察,教师的反思成了无源之水,这样的反思对教学的调整和改进意义不大。再者,我们知道教学创造了新的最近发展区,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个新的最近发展区是什么,就根本无法保证与之相连的后续活动的有效性,这将把幼儿园教育带入盲目的怪圈。因此,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加强对幼儿的观察、评价,如:幼儿在活动中是否专注?幼儿怎样使用学具?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
      以上从观察了解幼儿、教育观念、师幼互动、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结合案例、教育札记对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作了粗浅的分析,实践中我深深地感觉到,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幼儿园只有结合集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有效的园本培训,加强园本教研,引领教师在实践中探索,不断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更新传统观念,提高专业能力,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才能得以保障。                         

      作者:北京市密云县学前教育中心  赵春红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手掌画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