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小班幼儿在角色体验中学习故事
引导小班幼儿在角色体验中学习故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施行)》指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在组织小班幼儿学习故事时,我依据《纲要》精神以及小班幼儿的年龄、思维特点,让幼儿以故事角色的身份参与学习,置身于故事情景中,使幼儿成为故事再现的主人,诱导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变过去传统的、封闭的、被动的学习,为现代的、开放的、主动的学习。
1、借助声情并茂的讲述,使幼儿置身于故事情景中。
讲述故事是一种技巧性很强的文学传达方式。语言艺术和情感表现是讲述故事的关键。教师生动有趣、绘声绘色、入情入景的讲述,同时配以手势、表情的生动表演,对幼儿能产生较强的感染力,能将幼儿带入“故事中”去。让幼儿置身于情景中,唤起幼儿与故事传达的情感同悲共喜,产生心灵的默契和共鸣,从而在强烈的美的感受中,因讲述而入境,由境而生情,缘情生语,产生不可抑制的表现欲望。如在学习故事《小花蛇找朋友》时,我把握好小花蛇的心理变化,从交不到朋友沮丧、苦恼——小动物对自己的行为不理解而无奈——以实际行动打动感化朋友——最终得到朋友的理解,交上朋友而感到欣慰、快乐。讲述的语调随着故事情节发展、感情的变化而变化,让幼儿的情感与故事情节节节相应,处处同步,从而唤起幼儿对故事的情感蕴积,这时幼儿的学习便由被动变主动,由外在施加变为内在享受的一项智力角逐的游戏。
2、设置富有游戏性的故事场景,使幼儿成为故事再现的主人。
看图、看书讲述故事是教师常用的方法。我认为光看图、看书讲述故事有它的局限性。图片、图书所反映的只是故事的一瞬间,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去联想图片、图书之外的场景。幼儿所积累的生活经验还少,孩子的思维特点又是具体形象的,所以,光靠看图、看书往往不能充分发掘幼儿思维、想象、语言表达的能力。如为幼儿设置了富有游戏性的故事场景,幼儿就有如临其境之感,仿佛幼儿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人翁。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故事中蕴涵的道理也就自然明白了。孩子们有实践的经验,联想也就丰富了,语言就不再死板单一了,学习故事的积极性、主动性也随之大大提高。以故事《快乐的小仙子》为例:我利用大型积木、图片、玩具小动物等,为幼儿展示了森林发大水的场景:小青蛙的腿摔断了,小猫被树压着,小鸡落水了,小熊的房子倒了,小鸭又冷又饿。在场景的渲染下,幼儿顿生同情、怜爱、帮助之心,个个都想做“快乐的小仙子”。于是“小仙子们”积极主动地帮小动物想办法,用语言安慰小动物,为小动物包扎腿,喂东西,揉一揉,洗一洗,造造小房子等等。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游戏中,设身处地地思考想象,当看到小动物得救了,孩子们欢呼雀跃,亲临体验到关心别人的愉快。从而明白隐含在故事中的道理:应该为别人的高兴而高兴,为别人的痛苦、孤单而难过。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要用语言、动作给予关心帮助,自己从中也可以得到快乐。
3、创设语言活动区,诱导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故事。
语言活动区是教师给幼儿创造的一个自由、宽松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表现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参与,把有待扩展、有待扩大的语言信息用图片、卡片、头饰、模型等的形式展示给幼儿。幼儿在语言活动区内可以选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故事表演,可以一人担任一个角色,也可以一人扮演多个角色,可以表演原有故事,也可以增加情节或作重新的组合进行创造性的故事表演。如:童话故事《蛤蟆吃西瓜》是一篇适合于小班幼儿的作品。这篇童话通过蛤蟆种西瓜——想办法吃西瓜——请动物们一起喝西瓜汁的情节,塑造了一个活泼有趣、热爱生活的蛤蟆形象。故事结尾给幼儿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是幼儿进行创造想象、创造表现的好教材。在语言活动区,我给幼儿提供了相应的材料(西瓜、竹管、头饰等)让幼儿顺着故事情节将故事内容适当延伸。孩子们想象着增添了用瓜皮为蛤蟆造小房子,用瓜皮做车等等的情节。这样不仅给幼儿提供了自由、宽松的表达的环境。充分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这种方法打破了过去传统的封闭故事教学的束缚。幼儿能酣畅淋漓地发挥,有利于培养幼儿组织语言能力,促进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体验
- 体验式学习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 2012/11/16
- 体验孩子的体验——幼儿园教育笔记 2012/10/31
- 体验孩子的探究 理解孩子的学习——记一次体验式教研活动 2012/03/12
- 体验成功 增强自信———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自信 2011/05/09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