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论文:“同题异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以往,我们在组织教研活动时大多比较重视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精心打造的观摩现场确实能让观摩者耳目一新,也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教学水平。但是由于活动前教师们没能对活动的设计、组织作充分的思考,活动后又缺少有效的研讨,所以参加教研的教师回到各自的幼儿园后,无法将教研活动中形成的教育观念和策略落实到实践中,很多教师只会“照葫芦画瓢”,尽自己所能做一场“模仿秀”,未能体现教研活动的实效。
为了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我们尝试着将教研重心下移至幼儿园,研究教师教学中的难点及困惑,同时积极探索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形式,“同题异构”就是其中的一种。 “同题异构”指的是由不同教师为同领域同主题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不同班级进行教学的系列研究活动。由于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经验不同,所以他们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必然会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带给参加教研的教师更多的思考和感悟,促进大家共同提高。下面我将实践“同题异构”教研活动的基本程序和体会及思考介绍如下。
一 基本程序
1.课题来源
在“同题异构”教研的起步阶段,我们可以指定传统的、大家耳熟能详的课题进行研讨,让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结合《纲要》精神和幼儿实际重组、改造,做到“活用教材”。例如,“沉浮”是幼儿生活中常见又特别感兴趣的一种物理现象,可以让各年龄班幼儿去探究,关键是教师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去“异构”,所以这一主题很适合开展“同题异构”研究。
“同题异构”教研经常化之后,课题的来源可逐步由“指定”变为“生成”。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和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在“同题异构”研究过程中还会生成许多新的问题。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有时教师们的意见无法统一,这时“同题异构”不失为解决问题的良方。例如,科学活动离不开幼儿的操作,而“操作材料的数量”一度成为教师们争论的焦点,有人认为数量多便于幼儿自由选择,有人则认为数量多容易干扰幼儿集中精力解决问题。我们就以这一两难问题为课题,让教师采用“同题异构”的方式去研究、解决。
2.独立设计 课题确定后,如果是在一个幼儿园内开展研究,一般会让所有教师都参与,首先让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要求独立构思,各自设计,形成第一次活动方案。
3.交流讨论 第一次活动方案形成后,教研管理人员就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讨,先让教师各自介绍活动方案的设计思路以及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然后对各个方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此时,教研管理者要及时梳理教师的共同问题和观点,再让大家就此作进一步的讨论,形成共识。接着,教师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各自修改原有的活动方案。
4.课堂实践 教研管理者从修改后的方案中选出几份具有典型意义的方案,请设计者展示研究课。研究课后,教研管理者组织第二次集体研讨,先由执教者说课,再由听课者评课,并对共性问题进行研讨,达成共识,然后让教师对自己的活动方案进行再加工,再到各自 l的实践中去尝试。与此同时,教研f管理者还要求教师针对本次研讨活动写反思总结。
5.经验分享 教师把活动过程中体会最深、感触最大的部分写成教学故事与大家分享,分享经验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有利于引发教师新的思考。 ?是主题系列研究活动,研究斥的长短视问题解决情况而定,有的问题一两次研究就能解决的问题则需要三四次甚至更多次才能解决,研究的模式基本是“研讨——一实践一再研讨——再实践”循环往复;可以在同年龄班或不同年龄班开展,用于观摩的案例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也可以是一个教学片段。
二 体会与思考
1.“同题异构”关注三个“突出”。一是突出主动性,以本园教师为主体,群策群力主动研究、 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扭转“事不关己,听听而已”的 被动教研局面;二是突出实效 性,教师亲历了“理解教材—— 独立设计——教研组说课—— 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 提升”的教研过程,避免了空洞说 教和纸上谈兵的现象,对教师的 专业发展起到了实实在在的弓I领 作用:三是突出共同性,打破了年 龄段与学科的界限,所有教师一 起参与,研究共性问题,共同获得 提高。
例如,在“沉与浮”教学过程 中,教师问幼儿“为什么石子会沉 下去,积木会浮在水面上”时,幼 儿的回答是“因为石子重,积木 轻”。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课前 准备不充分,就不知如何应对。在 “同题异构”研究中,大家以集体 的智慧很快就有了解决问题的良 策:找一块明显比小石子重得多 的大积木让幼儿亲自实验,幼儿 一看大积木仍然浮在水面上就知 道自己的想法不正确了。
2.“同题异构”既推动了教师i 的专业成长,又优化了教育教学 效果。“同题异构”有利于多层面、 全方位的合作、分享、交流、提升, 可以更好地比较不同教师对同一 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比较不同 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 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例如,可以通过多次研讨、实践使同一个主题的活动设计更科学、教学策略更有效、效果更显著。又如,在研究课后,执教者和听课者共同回味教学过程中的精彩和缺憾,由此对自身的课程观念和教学行为展开自觉的再认识。教师通过这样的反思和经验分享,可以把握实践情境下具体问题的本质,获得对教学的感知与顿悟,不断提升实践智慧,不懈追求自身教育行为的合理性,以改进教学实践。
3.“同题异构”需要教研管理者的参与、组织、激励、协调。如,教研管理者要随时把教师提出的方案、观点进行整理和分类并及时记录,然后勾画出一份充分体现团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思维导图”,为下阶段的研究指明方向。例如,对于中班科学活动“吹泡泡”,教师独立构思的活动方案是各不相同的,教研组长整理后发现可分成两类:一类侧重于制作泡泡水,一类侧重于探究吹泡泡工具,由此我们引导教师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教研管理者还要善于发现教师思维的闪光点,概括出教师的共性问题,以及时引导教师深入研讨。同时要及时总结教师的观点,激励、协调教师间的争论与思维碰撞。(江苏南京市栖霞区教学研究室 夏 方)
手工材料
关键词:专业
-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和探索 2013/02/17
- 利用园所发展差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13/01/11
- 幼儿园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途径与策略 2012/12/28
- 幼儿园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策略探究 2012/12/25
- 农村幼儿园促进非公办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管理研究 2012/12/18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