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园区域游戏论文:在各年龄阶段幼儿自主性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方法的研究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shaly 感谢 shaly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 
     在幼儿园里,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在虚拟或想象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主动交往,充分表现。游戏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成人或者教育者对游戏中的幼儿可以放任自流,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已成为教育幼儿、发展幼儿的手段或形式,幼儿游戏的过程就是教师给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教师进入幼儿游戏过程的意义,越来越受到肯定和认同。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即指导,以保证游戏发展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实实现。教师对幼儿游戏过程的介入和指导,就是对游戏活动本身的现场指导,教师对游戏过程的现场指导是游戏实施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运用适宜的介入指导方法,在游戏中发挥小班幼儿的主体性;关注中班幼儿的各种行为和问题,适当、适时介入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的交流和协作;教师作为参与者、建议者,让大班幼儿自主选择主题,参与规则制订,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最后笔者总结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指导策略,正确把握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指导方法,发挥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特殊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获得发展,成为游戏的主人。
     儿童心理学研究和儿童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无论教育和保育,不同年龄阶段性的儿童都需要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的种种表现是有所区别的,因此所采用的游戏指导方法也应该是有所区别的。这就要求教师了解每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有效的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介入指导方法,以不断提高游戏的行为质量和活动水平,通过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近年来,在上海,二期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许多幼教工作者都积极地探索和实践二期课改之下的幼儿游戏,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总结经验教训。对于这些价值和贡献的学习、研究,能够打开我们的视野,汲取前人的宝贵经验,学习有效的指导介入的方法,为日后的教育实践储蓄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能够意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地比较与实践,才能找到自身的不足,才能创造出适合本国幼儿的、科学的、有效的教育,才能总结出有自己特色的教育理论。所以关于“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有所定位。

二、对“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的理解
     “介入”并不是教师在幼儿游戏时间内的所有行为,它既不是教师对游戏的无意“干预”,也不完全等同于对游戏的有意“指导”。“介入”一词在字面上没有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向性,而是指插入两者之间进行有效的干预,“介入”既要考虑到教育目标,也要考虑到幼儿自身的愿望,教师应明确自身的立足点应是幼儿与幼儿当前游戏。
     教师介入的方式可分为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直接介入,指在不影响幼儿游戏意愿的情况下,教师通过提示一个问题或建议,给出一个鼓励或参照,邀请一个同伴加入或营造一种气氛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间接介入,指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游戏,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无论是直接介入还是间接介入,都要以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前提,以不破坏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游戏的发展为原则,以让幼儿获得游戏体验以及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进行。  
     教师介入的方式也可分为情感性鼓励和技艺性帮助。情感性鼓励,即在介入时侧重采用鼓励、欣赏、融入、暗示、启发、建议和引导等方法。如,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声赞美,能鼓起幼儿战胜自我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技艺性帮助主要包括示范、参与、帮助、指导和练习等。如,教师通过动作模仿、操作示范和实物提供等给予幼儿具体的支持,使幼儿破解难题,实现游戏愿望。幼儿游戏既需要教师的情感性鼓励,也需要教师的技艺性帮助。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还要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即指导,以保证游戏发展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实实现。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一方面需通过创设体现一定教育意图的游戏环境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其对周围事物的兴趣,积极投入游戏;另一方面,还需通过直接参与游戏过程,具体指导幼儿的游戏,引导其深入,不断提高行为质量和活动水平,通过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如果说为幼儿创设游戏的环境条件以及做好游戏开展的组织工作及其计划的制定,是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外界帮助和支持,是一种场外指导,那么教师对幼儿游戏过程的介入和指导,就是对游戏活动本身的现场指导,教师对游戏过程的现场指导是游戏实施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

三、在游戏中运用适宜的介入指导方法,发挥小班幼儿的主体性
     从小班幼儿游戏行为的生发;游戏内容的形成;到游戏材料的收集制作与投放,都是幼儿自主生成的。尤其是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完全掘弃了以往由教师引出并安排好的模式,让幼儿自主选择并收集制作游戏所需的材料。如:娃娃家游戏,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发现烧菜还可以用微波炉;天冷了娃娃洗澡要用暖气等,教师及时引导和支持孩子在成人的帮助下,按意愿去收集制作这些游戏玩具。并按自己的兴趣投放和互动。这一游戏过程,幼儿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其自主性意识得到了充分地张扬。
1、追随幼儿的关注热点,适时确立孩子自主游戏的主题。
     老师在整理玩具橱时,不小心掉出一个没有穿衣服的布娃娃,明明见状后,立即做了个打电话的姿势说:“请马上过来,这里有一个娃娃躺在地上生病了。”元元等几位幼儿听到后,嘴里边模仿着救护车的声音,边跑了过来。明明带头将布娃娃抱起后,放到了娃娃家的小床上。只见他将绳子的一头贴在耳朵边,另一头放在布娃娃的身上。给他看病。身边正在玩娃娃家的幼儿,也纷纷模仿起明明,给手中的娃娃看起病来。明明的游戏行为影响了其他小朋友,使之成为了共鸣。于是,教师将孩子们喜欢的热点及时进行了扩展,游戏主题“小小医院”就在孩子们的七嘴八舌中“诞生”了。老师及时追随幼儿的活动,为孩子的自主游戏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2、细心观察幼儿游戏,及时介入引导。
     经一周的游戏观察记录发现,幼儿对娃娃家、小医院、餐厅、等游戏主题普遍感兴趣,可是对游戏洗衣房就显得无人问津。为什么同样是幼儿生成,但参与积极性却截然不同?经过分析与反思,觉得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的对洗衣缺乏生活经验。因此老师以游戏的口吻和孩子商量,去参观洗衣店。让孩子亲自去店里看一看,学一学,体验一下为娃娃洗衣的乐趣,同时观察阿姨的劳动。经过这样的参观活动,孩子们果然在游戏中积极争着要来试一试,学着为娃娃洗洗衣服。这个活动,使我们认识到,老师敏锐的捕捉孩子的游戏信息,给予及时而适当的引导,就会重新点燃孩子的兴趣,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并使之获得成功感。
3、老师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游戏,通过评价过程强化幼儿自主性行为。
     首先通过游戏分享活动对个别幼儿了解与引导。如游戏观察中发现幼儿游戏主动性、自信心等心理品质差异较大。有的游戏自主性很强;有的则躲在一边不敢大胆游戏,老师就在游戏中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一起游戏,在游戏分享活动中重点鼓励与表扬他的点滴进步。其次,通过老师以提问、设疑等引导幼儿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提炼幼儿的生活经验,引起幼儿对游戏的进一步自主探索兴趣。应该说,一次次的交流与分享活动既培养了幼儿大胆表达、独立自信、主动交往的能力,也促进了幼儿情感、个性健康发展。

四、关注中班幼儿游戏中的行为和问题,适当介入促进幼儿的交流与协作
     在贯彻《纲要》进行自主性游戏指导的过程中,常思考:怎样使中班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怎样让每个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在实践中思考和总结了。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情况,是组织游戏的重要环节,也是发现幼儿游戏情况的窗口。孩子在游戏中是积极主动地玩,还是消极被动地玩;是创造性地、独立地玩,还是模仿他人,跟着他人玩;和同伴相处的关系如何?动手操作能力怎样?对待玩具和同伴的态度怎样、语言交往能力如何等等,这些都是观察的对象。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观察、指导呢?
1、观察幼儿的游戏,首先要有耐心,要倾听孩子的心声。
     教师在游戏指导中,观察幼儿的行为是很重要的,幼儿游戏的行为有时是无声的,但从无声的动作中可以看到幼儿的内在思想、情感的流露,所以更需要老师的耐心观察,从而发现幼儿游戏的能力。有一次,教师听到“点心店”的“服务员”之间在抱怨:“今天生意一点都不好,包好的小笼和馄饨都卖不掉……”老师问他们是怎么回事,服务员说是厨师烧的不好,厨师怪服务员招呼不周……愉快的游戏气氛被破坏了。“点心店”暂时挂出暂停营业的牌子,大家讨论出主意:“点心店要继续开下去吗?如果要继续开下去有什么好办法让生意红火起来?”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起来:我上幼儿园前是一定要吃早饭的,点心店不能关。银行里的工作人员说;我下班后肚子会饿,也要到点心店吃点心的……
     讨论后,大家想出了不少好办法:丰富小吃品种、设计新款菜单、增加外送服务,老师鼓励孩子们的想法,从“物质”上给予支持。游戏比设想的更丰富、更有趣。
     教师不断地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分析他们游戏的经验、能力、态度,幼儿在每次的游戏中都有所收获,体现游戏自身的作用。
2、及时灵活地捕捉游戏中良好的点滴行为,使它得到升华。
     在和孩子游戏的时候,经常能发现到幼儿的闪光点,及时地将这些点点滴滴 “发扬光大”,能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有一次,“星星舞台”的新节目上演了,观众们争先购票前去观看。小欣和庄庄两位好友相约一起看表演,可轮到她们购票时,还只剩下一张票了。“买还是不买?”两个好朋友在窗口前纠结,此时,在她们前购票的方宝走了过去,说:“算了,你们是好朋友,我把票让给你们吧!我明天再看!”小小的一张票,表现出孩子间的情谊,让我很感动。老师充分肯定了幼儿的这种行为,请“主持人”赠送一张票给帮助朋友的方宝。节目过后,“主持人”把这件事告诉大家。让大家一起来分享。通过游戏感受真情,孩子们深受感染。
3、以角色身份参与,师生共同感受游戏的乐趣。
     幼儿在游戏中认真地扮演角色,模仿角色的劳动,快乐地游戏。教师的参与,又使游戏得到促进。小敏在抱怨,“今天宝宝同我一起开‘花店’,可是他老跑到别处去,只有我一人在看店,太忙了。”教师以顾客身份参与,送‘锦旗’给努力工作的婷婷,暗示提醒宝宝认真‘工作’。又如:娃娃家‘姐姐’病了。老师扮演社区医生来娃娃家给‘姐姐’看病,建议‘家人’要照顾家庭成员。‘姐姐’说:“今天我觉得很‘高兴’,因为我生病了,辰辰‘妈妈’照顾我,给我送汤喝又陪我上医院。”通过游戏中发生的事,大家对角色身份的职责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同时,在老师的介入指导下,孩子们的社会性得到发展;培养了观察和思考的习惯;锻炼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五、大班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主题,参与规则制订,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应秉持“强化主体发展,彰显游戏精神”的原则。教师的介入是要为幼儿游戏创设更自由和谐的氛围,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教师要通过介入游戏,支持幼儿按自己的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按自己的意愿设计和生成新的游戏。教师要鼓励幼儿自己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同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同时教师的介入要保证游戏开始的自发自主,游戏过程的自娱自乐,游戏规则的自我制定与自觉遵守,游戏材料的自由选择与自在操作,游戏伙伴的自由组合与相互合作等,最终使游戏主体在自由和谐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1、幼儿游戏彰显自由,创设开放的、和谐和创造的“游戏精神”。
     生活即课堂。幼儿在观察周围世界地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形成社会角色,而自主性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世界。
     “新闻坊”游戏初期,我们对此有些担心,之所以设置这个游戏是因为孩子们有兴趣于周围的事情,刚开始孩子们对报刊上的新闻运用剪贴、报道的方式来播报,没过多久我就发现整个游戏中的时间孩子们都用来剪贴和装饰,播报的时间却没有了,同时从他们的剪贴内容来看,适合他们且有关注点的很少,这个游戏的目的性在偏离。
     一天,琪琪问老师能不能去采访点心店的工作人员,问问他们今天又没有新品?老师同意了。这个建议一下子使游戏进入了一个有趣的通道,当天的游戏讲评,老师请琪琪将自己的想法以及如何操作进行了介绍,并抛出问题:除了点心店,还可以去哪里采访呢?采访什么?有的说:可以问问顾客,新品的味道如何、新品的外形漂亮吗?图书馆里是不是有新书来了,是讲什么的?图书管理员为大家做些什么?建筑工地上又造了一幢怎样的房子,他们是怎样造的?小学里今天去哪里春游了等等。孩子们讨论得可热烈了,这些热烈的讨论爆发出许多闪光点。
     第二天,孩子们可起劲了,忙碌在各个游戏中。播报时他们拿着记录纸,讲述着自己的见闻。他们出示的记录纸,孩子们用图和符号等形式记录着,使每件事有一个延续,孩子们的创意让我大受启发:这是老师发现琪琪和小牧都去采访过点心店,但他们的记录让人以为是同一件事,在此老师提出了一个建议,能不能用文字和图进行记录,使报道内容更加丰富和充实,得到了很多小朋友的赞同。新纪录方法不但产生了新的玩法,游戏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将多个游戏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发展幼儿相互交往的能力,不断地、独立地解决与克服游戏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2、材料的更新是基础同时也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游戏材料的提供是幼儿表现游戏、发展游戏的重要物质支柱,离开了游戏材料,游戏几乎难以进行。游戏材料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激发出幼儿的游戏动机和游戏构思,引起幼儿的游戏联想和游戏行动。不仅要充分观察游戏,敏锐地抓住教育契机,还要根据大班幼儿对材料需求的特点,克服盲目性;并根据游戏的充分观察,及时调整材料,变化材料,有效地运用材料,促进和提高幼儿自我生活的质量,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求,发展幼儿的自我个性。
     “艺术小学”游戏是“我的小书包”主题背景下的自主性游戏,刚开始,孩子们对做“小老师、小学生”很感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满足走过场,希望像个正真的老师那样给小朋友上课。此时对小学的参观,使孩子们有了感性的认识,老师适当的投放玩具:数字、加减符号、粉笔、袖珍黑板等,孩子们对游戏的兴趣一下子浓厚了,除此之外,贝贝自己准备了折纸书,说是要教小朋友,教师建议要先自己会折,贝贝立刻告诉老师,她会先在家里“备课”,然后再来教小朋友,小阳带来了剪纸书,来教大家对称的剪纸,这是老师主动告诉‘小老师’手工纸放的地方,并告诉她们可以随时拿,这对他们来说可是“无上的荣耀”,因为这是老师的东西,而且任由他们支配。从等老师提供材料到自己积极的有选择的准备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材料的更新是基础同时也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推动游戏的进一步发展。
3、游戏的主体是幼儿,引导幼儿参与规则制定,让游戏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的游戏
     角色幼儿是幼儿自由选择的,自由活动的游戏。但是每一种游戏都有它自身的规则,以达到游戏本身的教育意义,角色游戏也不例外。为使每个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主动、自由、有序地活动,制订必要的游戏规则就尤为重要。
     大班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的介入,游戏主题得到深化,能够顺利进行的时候,教师就退出了游戏。教师点拨和推动的作用,游戏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引导、鼓励、帮助幼儿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判断是非,推动游戏的发展。
     由幼儿自己制订的规则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他们在自己制订的游戏规则中,尽情地游戏。一些简单的行为规则他们也必须去遵守,才能确保游戏的正常进行。如:“小舞台”中,孩子们尽情地唱呀,跳呀,却不知影响了旁边的“医院”,孩子们立刻想到当有病人来看病时,“小舞台”要安静了,由此他们也想到了需要用一个人来管好,一些不遵守他们自己制订规则的小朋友。于是,大家轮流担当执勤人员的规则,也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个个积极得承担着这个“工作”。在这过程中,孩子们也懂得了在公共场所要学会安静,不大声讲话,不影响别人等等。
     同时,教师也引导幼儿活动中进行充分的讨论,将解决问题看成是孩子们的一个开放的空间。实际活动中,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规则并非都是神圣不可冒犯且不可改变的;相反地,有些规则是为了某些选定的目的而存在的,当规则不再符合原先构想的目的,或者当情况改变时,规则也应该适时地改变。
大一班游戏中有一项规定:孩子们的建构作品,最多可以保留一天的时间,然后就拆除且收拾干净。可一天上午,添添告诉老师,她觉得非常难过,因为她搭好的作品按规定下午必须拆除。添添想要保留她的作品,因为昨天她看牙早回去了,她搭建一半的作品想继续完成……为此,老师把这一问题向孩子们提出来,讨论是否有必要改变有关积木作品保留时间的规定。于是孩子们新制定的、更具体的规则“出炉”了。

六、结论
     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幼儿自主性游戏活动,这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研究。教师是一个有心人、是介入者,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创造有利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适时适度地介入幼儿游戏,从而提高游戏的水平,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为了保证幼儿安全和游戏的顺利开展,遇到以下情况时,教师可适度地介入:
·当幼儿在游戏中因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游戏愿望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倾向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找帮助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反映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
当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应融合多种形式,发挥互补优势。只有灵活选用不同方法,才能有效提升幼儿游戏水平,使幼儿获得游戏体验,实现游戏目的。让我们真正走进幼儿的游戏世界,支持幼儿,让幼儿真正体验到自主游戏的快乐!(徐汇艺术幼儿园 葛静)
   

参考文献目录
[1]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2.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3]学前教育3-6岁 教师参考用书游戏活动 试用本p125_p142
[4]《幼儿园游戏研究》(专升本)教材
[5] 国家教育委员会.《幼儿园任务规程》,1996.6
[6] 上海教育出书社.《上海市学前教育大纲》,2004.4
[7] 苏塔玛. 人民教育出版社《儿童游戏材料和游戏环境的标准》,1991.404
[8]《幼儿园保教指导手册》上海市徐汇区学前教育管理指导中心 p50_p74
[9]朱家雄 《幼儿教师参考用书》,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8月
[10]上海市教委委员会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上海教育出版社 
[11]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走进“新教材”》,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年9月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大班数学教案:会变的苹果(数的组成)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