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互动:集体舞蹈教学流程中的教师问答
通过对一线教师的持续研究,我们发现很少有教师能够认识到:幼儿需要利用教师提问的支架来促进其思维和反思能力的发展。而且,一般教师也不清楚:在集体舞蹈教学流程的不同环节中, “学习品质培养的子目标”是什么,可以使用怎样的问题来激励幼儿主动努力达成这些子目标。
笔者曾对南京市10所幼儿园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课例收集和分析,发现随意提问的现象非常普遍。如一位入职半年的新教师在一次小班音乐游戏活动中,一共提了24个问题,其中“好不好”、 “想不想”、 “对不对”、 “准备好了没有”等问题占到21个。和教师们深入交流后得知,许多新教师写教案时根本不了解需要考虑“提问设计”,课堂提问基本上是随意生成的,即“想起来就问,随便问问而已”。因此,我们认为,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必须明确要求自己:在逐渐明确各环节对学习品质促进的主要功能的情况下,逐步学会围绕“学习品质促进功能”提出相应的问题。
根据环节设计有效提问
集体舞蹈教学的一般特点是围绕最终能够“完整表演某一具体作品”来进行的。因此,教学流程一般可以划分为导入、认知建构、初步练习和进一步完善并享受作品这4个环节。
1.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的主要教学功能是:通过提问,激活幼儿的原有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新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提问范式如下。
“老师今天带耳朵来了吗?”“请猜猜看,××看着老师眼睛的时候,他在我的眼睛里看到了什么?”“你们能够猜得出刚才那颗黄豆藏在老师的哪只手里吗?” “你们在黑板上发现了什么奇怪的东西?(指黑板上的反复记号)你们想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吗?” “谁去过内蒙古大草原?想告诉大家大草原上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吗?”“上节课,我们分小组为乐曲创编了舞蹈,这节课我们可以分小组自己为乐曲配上打击乐器来演奏吗?”
2.认知建构环节
认知建构环节的主要教学功能是:通过观察模仿或探究创造的学习过程,在认识层面初步建立作品的基本表演框架。
(1)在以“观察模仿”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教师问题主要指向注意力品质以及观察速度和精确性。
比如,指向幼儿对自身学习行为的特殊注意: “小眼睛看哪里?”
比如,指向对观察对象的特殊注意(采用问题前置的方式提醒幼儿观察的任务): “我的手指伸出来1秒钟,看谁能看清楚是哪两根手指头?”
比如,指向幼儿对观察结果的反思: “第一段歌词中都唱了什么花和果实?”(指向具体内容) “小老鼠在说哪一个字的时候停下来?” “小老鼠在说哪一个字的时候东张西望的?”(指向音乐和动作的关系)“我们先要……接下来呢?”(指向活动内容的先后秩序)
比如,指向幼儿对观察结果的澄清: “大西瓜,到底是……真好‘吃’?还是……真好‘呀’?”“小老鼠到底在说‘哪一个字’的时候东张西望呢?”
比如,指向概念活动,对概念进行解释或总结、提升: “刚才我们跳的舞步是新疆舞的……(进退步)现在,注意看老师跳的新舞步和进退步有什么不同?(先退后进)这是西獭舞的舞步,我们可以叫它……(退进步)注意!我退了以后进到前面去了吗?(没有)我进到哪里?还做了什么特别的事?那么我们可以叫它……(退踏步)”
比如,指向幼儿学习经验的迁移: “我们以前有没有玩过类似的游戏呢?” “这两个游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2)在以“探究创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问题主要指向提升思维的逻辑性以及发散思维的流畅性(速度、数量)和独特性。
比如,领袖律动游戏《甩葱舞》中,教师提问:“想想看,我们平常见过什么东西也是这样圆圆又长长的呀?”(刷子) “刷什么?怎么刷?还有哪些在家里使用的工具(概念化),也是这样的呀?”(锅铲、扫帚、球拍、吉他) “是呀,除了生活用品或劳动工具以外还有体育用品和乐器,谁还知道其他的体育用品和乐器是怎样使用的?”……
再如,即兴奏乐表演游戏《吹气球》中,教师提问:“气球慢慢漏气的声音是连贯的、轻轻的、有点毛躁的(概念化),现在大家用沙球、铃鼓和串铃都很容易地演奏出了这种效果,但如果这里只有圆舞板,你们怎样才能够奏出这种连贯的、轻轻的、有点毛躁的声音呢?” (迁移转换的挑战)“现在,那边有大家从家里带来的各种容器和其他材料,看看谁能够最快地制作出能够奏出我们需要效果的乐器来?” (进一步迁移转换的挑战)
3.初步练习环节
初步练习环节的主要教学功能是:一方面,学习者通过反复实践,将作品表演推向更高水平的流畅状态;更重要的方面,学习者如何更有效地不断发现问题、澄清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指向不同观察结果的澄清: “我们怎么才能知道你说的到底对不对呢?” “这里有几种不同意见了,其实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到底哪种意见是正确的呢?我们怎样才能够知道呢?”
比如,指向发现问题的一般性提问: “你们有什么问题(困难)吗?”“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比如,针对具体问题的提问:“刚才××摔倒了,怎么会这样呢?怎样能避免呢?”“音乐太长,动作太多,一下子不容易记得住,我们可以想点什么办法呢?” “音乐太快了跟不上,可以怎么办呢?”“他们这组认为,铃鼓的动作太难,所以跟不上音乐,谁能帮忙把铃鼓的动作变得简单一点儿呢?” “现在有两种不同的铃鼓演奏方法,哪一种会更合适呢?我们怎样才能够知道呢?”
4.进一步完善并享受作品环节
进一步完善并享受作品环节的主要教学功能是:通过教师提问,将评价和改进的主动权归还给幼儿,让幼儿有机会不断学习如何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比如,指向评价的一般性的提问: “大家觉得自己表演得怎么样?” “有什么困难(或问题)吗?” “还有哪里不清楚(或记不住)吗?”
比如,指向评价的具体提问:“现在这样的速度可以了吗?” “可以再快一点吗?” “可以不用老师(图谱)提醒了吗?” “还需要老师(图谱)提醒吗?”
比如,指向改进或提高的提问:“你们觉得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吗?” “这位指挥家热情吗?(热情)指挥动作有节奏吗?(有)那么还有谁能够告诉大家,前奏和间奏的时候,指挥家应该指挥谁?是唱歌的人还是弹琴的人呢?” “这位新的猫咪(领袖)和老师演的猫咪有什么不同?(他看表)对,他很守时!想一想,性格不同的猫早上起来想做的事情会是一样的吗?像很懒的猫、很快乐的猫、性子很急躁的猫,早上梳洗的时候动作、表情会有什么不同?”
问题加工与多样反馈
当教师已能够初步围绕各环节的主要学科目标和学习品质发展目标来设计出比较有效的问题后,便应该学习如何及时有效地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反馈和追问。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幼儿的可能回答,设计出有逻辑关系的加工性问题,还要学习针对幼儿的不同水平层次进行反馈,及对同一问题进行多样化设计。
1.精心设计加工性问题
加工性问题是对原有问题的加工或对幼儿回答的加工。只有以幼儿的回答为基础来组织核心问题和适当的加工性问题,才能建构出有效的“提问群”,即系列的层层深入的有效提问。加工性问题主要有以下目的:使幼儿的回答得到澄清,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激发新信息,以作进一步的扩展;对幼儿的回答进行重新导向或者重新组织,使之向更有效的方向发展。教师应把幼儿的回答作为阶梯,引发更深入的思考,并将理解提高到更高的层面。因此,教师要对幼儿可能性的回答有预期,在此基础上为设计出相应的加工性问题作策略储备。
加工性问题主要有六类,下面以接触性律动游戏《点花歌))和领袖律动游戏((甩葱舞》中的提问来举例说明。
一是“重新聚焦”的问题,主要用来调整幼儿的答案使之符合核心问题的要求,如“你说,刚才唱了四季的花,请问你听到唱秋季的花了吗?” “带头人到底做几拍以后才轮到我们模仿呢?”
二是“解释性”问题,运用此类问题发展幼儿的词汇,与幼儿回答的清晰度、确切性和复杂性直接相关,如“你们觉得季节和四季有区别吗?” “谁知道,什么是‘糖瓜’(一种传统食品)?”“对称是什么意思?谁能够再为我们做另外一种对称的动作?”
三是“验证性”问题,有助于增进幼儿思考的精确性和原创性,如“谁听清楚了,收了杏吃什么瓜?” “怎么才能知道这个动作到底重复了几次呢?”
四是“限定概念焦点”问题,要求幼儿把回答提炼到更高的层次,如“歌里面唱了那么多的花朵和果实,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排列,我们才容易一下子就都记住它们呢?” “前面的带头人已经做了晨间梳洗的动作、家务劳动的动作、体育锻炼的动作和乐器演奏的动作,你们觉得大葱还可以假装成什么活动的工具呢?”
五是“支持性”问题,当幼儿表达的例子与提供的定义似乎相关不大时可以使用,如“我们要创编的合作律动是‘拍花掌’,你提议拍打自己的肩膀,是想把这个动作和拍手动作结合在一起吗?” “你用没有拿葱的这只手这样动来动去,是想……”
六是“拓展性”问题,使生成和引出的观点更加多样化,要求幼儿之间展开更多的互动,如“还有谁能够想出一个新的交换朋友的方法?”“前面玩游戏的时候,新的带头人都是由前面的带头人随便指定的,还有什么更公平、更有趣的建议?”
附: 《点花歌》歌词
点点,点杏花,收了杏,吃菜瓜。
点点,点桃花,收了桃,吃甜瓜。
点点,点荷花,收了藕,吃西瓜。
点点,点梅花,下大雪,吃糖瓜。
附: 《点花歌》律动结构
A段:两两结伴。一个乐句(8拍)拍花掌,一个乐句(8拍)做啃西瓜动作。共重复4次。
B段:两两结伴。一个乐句做农民播种合作表演,一个乐句做害虫追瓜子逃的游戏动作。
间奏:交换舞伴。(游戏重新开始)
附: 《甩葱舞》律动结构
A段:围成单圆。走一个乐句(8拍),做任何预先设计的甩葱动作。共重复4次。
B段:带头人在圆内做一个乐句的即兴律动模仿动作,其他人重复带头人的动作。
间奏:带头人指定新的带头人。(游戏重新开始)
2.关注问题表述及反馈的多样性
在此阶段教师也会发现,有时设计好一个问题群,但向幼儿问第一个问题时就“卡壳”了。这是因为教师没能针对幼儿的不同水平层次进行“起始问题”的多样性设计。所谓“问题表述”的多样性,即对同一个问题使用不同水平层次的表述。
比如, “自我发现并完整表述式”问题(要求高): “你发现什么了吗?”
“描述式”问题(要求较高):“你发现……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选择式”问题(要求较低):“是……还是……?”
“简单判断式”问题(要求低): “……是不一样的吗?” 教师针对幼儿的具体水平选择合适的表述方式,或者根据幼儿的反应及时地进行升级或降级,避免只考虑问题的一种表述方式,使自己和幼儿陷入提问的困境。
同时,在这个阶段,教师也要能够对幼儿不同水平层次的回答进行不同的反馈,尽可能使自己的回答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如在大班音乐情境表演游戏《按摩>中的初步合作练习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就合作中“身体接触”lyJ“合理力度”问题开展了如下讨论。
T(表示教师):你为什么不愿意让他给你按摩呢? 幼儿A:因为我怕痒。
T:哦,原来你是怕痒啊i那你的同伴就不能够玩这个游戏啦!
幼儿B:我也怕痒,但是我可以忍,缩起来笑就没有那么痒啦i
丁:那你为什么耍笑呢r 幼扎B:因为游戏一定要两人才能玩,我笑,他觉得好玩,他笑,我也觉得好玩!
T:原来朋友开心,你也会开心。那么有谁真正在理发店看过大人做按摩呢?理发师在为顾客服务之前会征求顾客的意见吗?
幼儿c:我跟妈妈去理发店,理发师总是先间妈妈,请问您是要轻一点还是要重一点。
T:大家猜猜看,理发师为什么要问顾客,是需要轻还是需要重呢?
幼儿C:妈妈哈我痒痒的时候,我自己觉得轻一点,就会比较痒,爸爸哈我痒痒的时候,我自己觉得重一点,就会比较疼。
T:哦,原来是这样!那么我们开始按摩前,也可以先问问我们的顾客吗?应该怎么问呢?谁愿意来试试看?
幼儿D:请问你是怕痒还是怕疼?
T:还有谁会用不同的话来问?
幼儿c:请问你喜欢重一点还是轻一点?
T:请问(对幼儿A)你愿意让我为你按摩一下吗’?(幼儿A点头)你觉得这样可以吗9(教师的手并没有碰到幼儿A)你愿意让他(幼儿A的舞伴)这样试试吗?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对不同水平的幼儿给予了不同反馈,对幼儿的意见是接纳和肯定,并自然地为和她的同伴提供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建议;对幼儿B的意见是传递和分享;从幼儿C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幼儿是经过一定思考的,因此教师给予了拓展和提升,引发更多幼儿深入思考。
虽然我们主要谈论的是如何帮助教师提升提问的能力,但是,不断追求更加完美的提问技巧还不是我们的终极性目标。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为提升提问能力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了最终能够帮助幼儿发展出更高水平的思维和反思能力,并越来越多地与幼儿一起体验到:利用自我反思推动自我成长的特殊快乐!(文/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实验幼儿园 谈彩梅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许卓娅)
手工材料
关键词:舞蹈
- 浅谈幼儿舞蹈兴趣性教学的四大剂 2013/02/05
- 幼儿舞蹈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013/01/31
- 浅谈幼儿园的舞蹈教学 2013/01/30
- 浅谈优化幼儿舞蹈教学 2013/01/29
- 打开幼儿园舞蹈教育之门 2013/06/04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