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育论文:妙用“五种方法”加强幼儿数感教育
“数感教育”是指培养幼儿从小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从而激起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这样到了小学,才不害怕数学,才有可能学好数学。但如何培养幼儿的“数感”呢?我认为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能力来进行,在日常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五种不同的方法,使幼儿达到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从具体到形象思维。
一、参观法:
幼儿刚入园时对园内一切都感新鲜,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时对幼儿进行数感培养,时机十分有利。具体做法是在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时,一边观察一边数数。这里有一棵树、三棵树……,或一盆花、二盆花……;哪里有一间教室、二间教室……或一间教室里有一张桌子、二张桌子……等等。把周围事物数量化,最好预先创设这种数量化的情景。就是要求教师创设数学化情景,引导儿童观察、体验事物的数学意义,特别是这种教者有心,学者无意,在“此地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中学习效果更佳。
二、演示法:
幼儿缺少生活经验,又无法参观时,演示法就派上了用场。教学时运用实物、图画等材料向幼儿演示。教师边演边讲:看老师把5根小棒分成2堆,一堆是2根,另一堆应当是几根?再把二堆合起来又成了几根。老师把5根小棒散开放,小棒占得地方大起来,根数有没有多起来?等等。
三、操作法:
幼儿最喜欢动手,通过动手活动进行学习,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操作法是帮助幼儿形成数感的极为重要的教学法。学习数序时可以让幼儿自己摆学具,如豆子、小棒、算盘子等等;学习数的组成和分解时,也可以让他们用塑料片之类进行拆、拼等。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到一个数可以分成几个比它小的数,这几个小的数又可合成一个较大的数(原数)。从而积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相加关系和互补关系的感性经验。幼儿的双手是个“宝”,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手指与大脑联系最为密切,脑指挥手,手教会脑,“智慧之花开在指尖上”。因此多让幼儿动手可以使幼儿聪明起来,且越是智力迟钝的幼儿,越多让她动手。另一方面十个手指使幼儿随身携带的计算器,要充分利用十个手指数数和计算。拜指头数数是最基本的,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将五个手指分成二部分,看看有几种分发等等。
四、比较法:
比较是使幼儿幼儿增强数感的有效方法。如要使幼儿认识8比7大1,就可用实物或图画进行一一,对应比较,看一看究竟谁多?多几?教师可以用彩笔花红色的正方形,黑色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如:□□□□□□□……7、△△△△△△△△……8。也可让幼儿自己用学具(或玩具)摆弄,然后概括出8比7多1,7比8少1;7在8的前面,8在7的后面;比7多1的是8,比8少1的是7等。
五、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生活中最有活力和充满喜悦的活动,是学习中非常有效的方法。游戏中最能表现出幼儿的个性和创造性,应充分利用游戏的手段,帮助幼儿建立数感。如玩“食堂”游戏:可让一个幼儿扮采购员去买萝卜、青菜、青瓜、鱼、蛋、鸡等。叫其他幼儿验收说出来,看谁说对它们的数量。又如玩“饭厅服务员”游戏:一个幼儿扮服务员,在桌上放好8只饭碗、8双筷子、6瓶饮料、4瓶酒、5碗小菜、一盆汤等,让其他幼儿说出它们各自的数量。“送信”游戏:黑板前面放着每户人家的信袋,信袋上写着1、2、3……。幼儿手中拿着1至10的数字信封,分别去插在应放的信箱上。这种游戏可分组竞赛,看哪一组先送完。可以由一个小朋友报题,让其他幼儿抢答,看谁先答出;先答出的幼儿获命题权,也出一题,其他幼儿抢答。如此下去,幼儿也很有兴趣,不知不觉的培养了幼儿的计数、语言、想象能力。
实践证明,根据幼儿心里特点,用多种方法培养幼儿的数感,效果非常明显。我们应想方设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热爱数学的感情和对数学的兴趣,并在认数和计算过程中,培养数感。
手工材料
关键词:数感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