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课程:发挥资源优势 构建环境课程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素质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及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努力构建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程资源的环境课程,在全处各幼儿园开展了“走向田野大课堂、拥抱家园小社会、开辟社区新天地” 三大层面的系列研究,力求在活动中体现“三趣”、“三性”,即体现农趣、野趣、童趣,体现多元性、新颖性、探究性,走出一条“三大环境唱农戏,课改凸现新生机” 的幼教改革之路。今天,我们首先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研究成果之一,构建我处独具特色的环境教育课程。
一、环境课程构建的定位思考
1、 理论依据
(1)《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依赖于生存的环境。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交流,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通过与环境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
(2)古希腊哲学家曾说:自然喜欢躲藏起来。这就是说,大自然不会慷慨地把它的奥秘和真相显露出来给人们,大自然等待人们去探索。
(3)后现代主义课程专家多尔指出: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构建一种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
2、资源优势
(1)环境资源
自然资源:幼儿园地处农村,幼儿园周围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农田、清清的小河,浩瀚的大海,幽幽的小树林、高低错落的山谷、大片高效农业大棚,各种果园,养殖厂。为幼儿开展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家庭、社区资源:农家小院、民俗文化、人文景观、家乡特产、名胜古迹。
(2)人员优势
教师、家长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自然环境熟知并有各种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生活经验,教师在组织课程,家长在参与活动、指导活动方面得心应手。
幼儿与周围环境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二、环境课程组织实施的几个特点
1、新颖性、趣味性
课程可以追随幼儿的经验与生活,课程可以与周围环境紧密结合,课程可以由师生共同构建。幼儿熟知的大自然和幼儿园周围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种资源,幼儿在这些熟知的、新颖多变的环境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了。
2、多元性
立足本园的环境教育目标,更新教育观念,大胆探索幼儿园教育的新思路,大大提高环境教育的功效。
(1)在构建时注重参与主体的多元性。
(2)在构建时,注重资源利用的多元性。
(3)在课程组织与实施中,体现多元性。
课程和活动是多元的。
课程的内容是多元的。
活动的空间是多元的。
幼儿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也是多元的。
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往往是在开放的时问和空间中获得的。幼儿有意义的学习所需得到的东西,往往不是依靠每天一二节集体教育活动所能实现的。真正有意义和有效的学习,可以打破单一性和封闭性,在时间与空间上充分开放,在内容与方式上充分地多元化,使幼儿能尽兴的探索、充分地活动。
3、探究性
个体必须在与环境的互动的过程中,才能掌握知识,并有效地运用知识。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从事有明确目标的探究活动,在环境刺激中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共同观察,共同讨论,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才能达到发展能力,培养探究兴趣的目的。
在环境课程中,课程或活动可以由师生共同建构,并注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探究性,活动性。
孩子们在丰富的活动中,在广阔的田野里,在真实的环境里去体验、去尝试、去发现、去收获、去表达。活动中孩子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每个孩子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探究过程情感态度积极主动的,思维是活跃的。
活动也可以是幼儿生成的。
由于幼儿亲自感知和实践了一些活动。他们的表征活动非常生动有趣,富有创造性。
还有一些活动是师幼互动产生的。如有趣的沙滩活动。
幼儿的探究活动是灵活的,也是有序的,他们会沿着他们自己创设的轨道一直运行下去,关键是我们要提供给他们自主发展的环境。活动中,幼儿自己试着确立主题,当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主题。幼儿有充分自主的机会,使他们以各自自由的意愿去构造他们认为统一的价值和规律。同时,在与幼儿分享探究的过程中,作为教师也在不断地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挖掘。在师幼共同构建活动的过程中,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大家一起尝试合作学习,大家共同分享探究过程的乐趣和探究结果的喜悦。
三、幼儿园环境教育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环境教育课程并不是幼儿园课程的全部,而是作为园本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环境课程构建的实践活动中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学习探索阶段。
在贯彻(纲要)和课程构建中,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一是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学习交流制度。学习展评制度要求教师边学习、记录、圈点,每学期组织一次业务学习笔记展览评比活动,从学习的内容(包括宽窄程度、内容价值性)、 数量等方面进行评比。还积极参加专家报告会,参加新课程及《纲要》研讨班,从而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是建立信息交流制度,加强课改信息交流,将外地课改经验及本园课改实践经验及时组织处级、片级园级交流活动,相互学习,借鉴完善自我。
2、实践研究阶段。
在注重教研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教师活动过程的跟踪指导。
一是我们及时组织教师就某个主题或活动,进行详细的研究、解剖。
二是通过一帮一活动,一个骨干教师带一个一般教师,一个大园带一个小园,开展对应的互帮互学活动。
三是骨干教师说课评课活动。从总体目标出发,通过全面分析选择活动内容、价值、组织方法,活动评价与反思等,进一步带动全体教师参与研究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
3、总结提高阶段。
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搞好预设与生成活动案例评选。二是搞好对教师活动相关内容的综合评价与日常考核结合。三是引导教师对自已设计组织的活动进行反思评价,并分阶段分层次组织经验交流。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引导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地去反思,根据活动目标及幼儿行为,经常做出判断,活动的主题能否引起幼儿进一步探究活动的兴趣和欲望,据所获信息及时调整计划,引导探索活动的深入。
四、研究启示
(一)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要求
1、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面临着新的思考,教师的教育技能面临着新的挑战。要求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对话与分享。
对话与分享,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理念,要求教师的教育技能与之相适应。比如,环境课程中,教师要具有观察、分析、记录的能力;调整计划的能力;统整和提升幼儿经验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况的能力;支持幼儿表征的能力;评价活动主题和发展水平的能力;整合课程目标的能力;选择课程内容、创设环境的能力等等。
2、环境课程需要教师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充分了解幼儿,会解读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的一切行为。
3、教师要具有针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的能力,留心自己的行为对幼儿活动的影响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
(二)对课程实施与管理的要求
1、改变评价与指导的方式,重在以案例研究方式为主,使教师学会研究幼儿的同时学会反思,不断反思课程与活动。
2、加强教师活动实施的相关理论与操作技术培训。
3、在活动和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层次,不断深化课程改革。
手工材料
关键词:课程
- 课程观摩展新教师风采 2014/12/09
- 对课程预设的理解和反思 2013/05/18
- 有效挖掘生活环节中的课程资源 2013/02/19
- 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2013/02/04
- 幼儿园课程改革需要思考的若干问题 2013/06/04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