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绘画成分,让绘本阅读更细致
在绘本阅读中,幼儿往往对绘本丰富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对某个情节或画面的观察不够细致。而在绘本阅读中融入幼儿感兴趣的绘画成分,则有助于幼儿更细致、更透彻地阅读绘本。
一、挖掘绘本中的绘画成分
绘本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画面中各种形象栩栩如生。深入挖掘绘本中精彩的页面,引导幼儿从绘画的角度。感受画面的夸张、表现手法的奇特以及颜色的搭配等,有利于幼儿更好地感悟绘本故事的内涵。
1.搜寻、勾画夸张图案。绘本中常常会有一些十分夸张的图案,有的甚至是某一部位的特写。教师引导幼儿找一找并锁定这些特别的画面,再让幼儿用手指沿轮廓线勾画。能使幼儿的观察更加仔细清楚。比如,绘本《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的第六、七页,是一特写的狐狸头。通过勾画,幼儿发现这狐狸头很有特色:锋利而转弯了的牙齿,伸出嘴外的红舌头,跳出眼眶外的黑眼珠,就连头上的毛儿都排列有序且一根根竖起……如此细致的观察,有助于幼儿更深刻地体昧隐藏在画面中的含义和人物心理。
2.欣赏、描绘奇特折页。绘本中的折页可以向左向有或向上向下打开,往往带给幼儿出乎意料之外的惊喜。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这些奇特的折页,能使幼儿更细致地体味如此设计的深刻用意。欣赏完折页后,教师再让幼儿用小手沿奇特画面进行描绘,有助于幼儿更细致地观察画面的微妙变化,深入感悟其寓意。比如,绘本《小艾来了》中的多层折页:一打开,畦,好多的楼梯,共有18层!捕绘了精力过剩的小艾时而坐电梯,时而奔跑着在18层楼梯间上下穿梭几个回合,最后到顶层照镜子的线路图。这样的画面往往能够吸引幼儿,使他们乐意一看再看、一捕再描,不自觉中进入深层次的观察。
3.解读、再现精彩画面。绘本中的画面不仅生动形象、色彩鲜明,而且很多时候作者会以某个色调为基准。巧妙地给人以温馨或紧张等的心理感受。教师可选取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引领幼儿仔细解读后对照着临摹。比如,绘本《雨伞》所有画面都是黑白色调的,但每幅画面中都有一把红雨伞,非常抢眼,一扫雨天的沉闷与单调,表现手法既简单又突出。让幼儿边临摹边品味画面的布局、人物的动态等,能使幼儿习得作者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另外。还有些绘本的画面初看像一幅图,细看才知是一组图。幼儿临摹这样的画面,可以感知其中容易被忽略的微妙的分界线与变化。比如,绘本《子儿吐吐》中胖脸儿快速跑回家的五幅递进图,连续排列的胖脸儿睡觉的四幅小图及其上厕所的连续图。
二、添加绘本外的绘画成分
1.仿编、融合故事情节。绘本中往往会有一些相关的内容重复出现,在最后一次重复后教师可让幼儿想象: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谁会来?它会怎么样?结果又会如何?鼓励幼儿开动脑筋想一想、编一编,并把编的内容画下来。待幼儿画好后,教师可巧妙地将幼儿画的内容有选择地编进故事里,要求幼儿边听故事边思考:老师有没有把我的画编进故事里?编在故事的什么地方?等等。这既充实了绘本内容,又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创作的快乐。
2.讨论、续编故事内容。绘本的结尾,往往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它常常会呈现出乎意料的“戏剧性”内容,怎么会这样?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故事又会怎样发展?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故事进行续编,并让幼儿将续编的内容画下来。根据画而特点,可评选出“最佳续编奖”“优秀续编奖”等。比如,绘本《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最后一页。突然出现了一只更强壮的犀牛及它们各自手中极不平等的面包圈。面对如此意味深长的结尾,教师可引导幼儿续编:接下来小老鼠和大老虎会怎么做?大大的犀牛又会怎样?它们会成为真正的朋友吗?请把你想的画下来,比比谁续编的内容最有趣。(陈炳玉)
手工材料
关键词:绘本
- 绘本故事《一根羽毛也不能动》活动反思 2013/05/11
- 多媒体让幼儿园绘本教学更生动 2013/01/07
- 浅议如何实现幼儿园绘本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提问 2012/12/31
- 如何欣赏绘本图画的色彩美 2012/12/24
- 谈如何在幼儿园开展绘本活动 20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