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科学概念的启蒙与应用——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dasy 感谢 dasy 上传 0人参与

  在学习某一科学概念前,幼儿或多或少以已有经验或概念为基础。因此,教师一方面要了解幼儿已有科学概念,另一方面要创设适合幼儿已有科学概念向新的科学概念转变的条件。 
  1.呈现错误概念,引发认知冲突 
  幼儿往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自然科学现象进行解释,如认为“水蒸发后就消失了”“会飞的就是小鸟”“能动的就是有生命的,小火车会动,所以小火车也有生命”等。这些不完整的甚至错误的概念解释,有助于幼儿自主获得科学概念。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主动思考科学现象,鼓励幼儿自己形成对科学现象的解释。当幼儿的解释有误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幼儿主动吸收别人的观点,进而反思和修正自己的理论。比如,在“沉与浮”的教学活动中,当幼儿形成“重的物体就一定沉”这一错误概念时,教师就向幼儿呈现那些重而不沉的物体,以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幼儿乐于在探究中接受新的、正确的科学概念。 

  2.积累感性经验,初建科学概念 
  幼儿的科学概念是在其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师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前要尽可能地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感性经验。比如,教师若计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影子的秘密”,则可以通过如下几个途径来引导幼儿积累感性经验:(1)让幼儿在太阳下做各种有趣的动作。(2)在暗室里打开台灯,在台灯和墙壁之间用手摆出各式各样的影子。(3)让幼儿观看皮影戏。另外,在具体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应运用实验、类比等方法展示有关科学现象的过程,帮助幼儿获得更生动、更深刻、更能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感性经验。并在幼儿获得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运用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方法。对感性经验进行整理和加工。比如,在帮助幼儿建构“溶解”这一科学概念时,教师提供了水、盐、沙子等材料,让幼儿分别做“沙子和盐是否溶解于水”的实验。通过观察和类比,幼儿自然而然地得出了“盐溶解于水而沙子则不能”的结论。但大多幼儿据此认为“物体消失了就是溶解”,显然幼儿对“溶解”概念的认识是肤浅的、片面的。对此,教师又让幼儿做“面粉是否溶解于水”的实验,并引导幼儿对三个实验结论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帮助幼儿加工和整理了先前所获得的感性经验。 

  3.淡化知识性表述,注重核心科学概念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掌握核心科学概念。核心科学概念是反映某一事物本质特点的关键概念,而不是简单地对事物所做的知识性描述。比如,在设计让幼儿认识花的活动时,教师若让幼儿探究花的主要组成部分,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则仅仅是对花的知识性的表述;而教师若让幼儿探究花的不同部分组成以及这些部分在花的生长过程中发挥的不同功能,则可引导幼儿掌握花的核心科学概念。也就是说。幼儿说出花每一部分的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了解每一部分由于其结构不同而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和功能(这是概念的核心部分)。具体来说,“花朵有花瓣、柱头、萼片和花蕊等部分”,这是事实信息;“花朵是由不同的部分组成的,每一个部分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则是核心概念。所以,在组织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必须为幼儿选择指向核心概念的具有典型意义和价值的主题和内容。 

  4.强化有效迁移,灵活应用新概念 
  科学概念的应用是学习科学概念的目的,也是检验幼儿对科学概念掌握情况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加深幼儿对科学概念理解的重要环节。在幼儿形成某一科学概念后,教师应让幼儿完成一些观察、实验或调查、考察等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灵活应用新概念。比如,在幼儿形成“溶解”的概念之后,可让幼儿判断奶粉、燕麦片等在水中是否溶解。又如,在幼儿获得“磁铁只吸铁”这一概念后。教师可提出“磁铁能隔着一些材料吸引铁质物体吗?”“磁铁能在水中吸出铁钉吗?”等问题。并让幼儿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对问题的解答正确与否,从而促使幼儿灵活运用所获得的新概念。(钱勤丰)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墙面布置——立体车库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