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从阅读活动《礼物》看教师提问的艺术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meizi 感谢 meizi 上传 0人参与

  [镜头回放]在某中班阅读活动《礼物》中,教师T拿出事先用包装纸包好的读本,当作礼物出示给小朋友。 
  T(问1):小朋友,这是什么?C:礼物。T:对,礼物。 
  T(问2):你们想要吗?C:想。T:无回应。 
  T(问3):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礼物?C:想。T:那老师就赶快打开它了!(T打开了礼物,露出了要讲的读本。) 
  T(问4):哇,是什么礼物啊?c:书。T:对,是书。 
  T(问5):书上有什么?C1:有绳子。T:很好。c2:有树。T:树,还有什么呢?C2:有叶子。T:无回应。c3:有猴子。T:这个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他说他看见了一只猴子。 
  T(问6):小猴子拿着礼物去做什么?C1:回家。C2:玩。C3:上幼儿园。C4:送人……T:哇,送人啊。你说得真好。 
  T(问7):猜猜小猴子会把礼物送给谁呢…… 

  [镜头点评]教师T的教学提问共有7个,但是开放性和有效性的提问只有2个,其余5个都属于低效提问或无效提问。有效性提问是具有思考性、铺垫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如问题6和问题7。低效提问则是过于简单或困难的、表达含糊不清的、无意义重复的提问,如问题1、问题3和问题4。无效提问则是问与不问一个样,如问题2,教师无需思考就知道小朋友的答案是“想”。另外,教师T对幼儿的回应过于单一,要么不作评价,要么简单肯定,要么就是重复幼儿的答案,不能及时归纳提炼。这样的提问和应答使得教学活动显得低效而无趣。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提问和应答呢? 
  第一、提问要难易适度。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要求,又不能过于艰深,让幼儿难以捉摸,无从下手。问题的难度最好以幼儿经过思考、讨论或稍加点拨就可以答出为准。比如,“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想要吗?”“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问题对于小朋友来说,既过于简单又显得多余。教师不妨把前四问合为一问:“你在书的封面上看到了谁?”从而把封闭而繁杂的提问变得简洁和开放,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第二、提问要有明确的问题指向。教师切忌提“漫谈式”的问题,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比如,教师T想让幼儿观察封面说出“猴子想送礼物给好朋友”,那么,其设计的问题最好是“你在书的封面上看到了谁?”而不是“你在书的封面上看到了什么?”这两问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具体和更有目标性,而后者则显得随意,有可能使幼儿的观察面扩充到无效的信息上去,既耽误了时间,又分散了观察重点。在提了前问之后,当幼儿回答“看到了小猴子”时,教师T不妨再追问“猴子手上拿的什么啊?”从而继续引导幼儿思考:小猴子想要给谁送礼物?为什么?……这样的提问过程实则是为幼儿搭建了一个阶梯,让幼儿的思维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在循序渐进中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第三、提问要面向全体幼儿,合理分配教师的注意广度。由于幼儿能力不同,反应速度有差异,教师提问时要放慢语速,放缓节奏,以期待的目光让更多的幼儿举起手来,从而给更多幼儿发言的机会。而不是教师一提完问就把期待的眼光放在个别能力强、喜欢发言的幼儿身上,致使胆小的幼儿欲言又止。比如,教师可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问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采取自由讨论的形式,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启发,等等。 
  第四、教师提问后要针对幼儿的回答给予合理的回应。对幼儿的回答,教师不能置之不理或简单地以“是”或“好”应对,而应针对幼儿不同的回答作出不同的回应。对幼儿偏离预设目标的回答,教师应尽可能地通过启发性问题将之引导到预设目标上来。比如,教师T问:“书上有什么?”,是想让幼儿回答有小猴子,但幼儿回答“有绳子。”“有树。”这就偏离了其预设目标。倘若教师T在幼儿答出“有树”时,接下来这样问:“树旁有什么小动物呢?”那么幼儿的回答就有可能贴近预设目标了。对幼儿符合预设目标的回答,教师在回应时或表扬赞赏或诱导追问或归纳提升或鼓励质疑,以使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培养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周霞)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小班语言活动:我喜欢的车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