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家庭进行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分析——以上海市某幼儿园为例

来源: 06abc.com 作者: zhutj 感谢 zhutj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对上海市某幼儿园大班60名幼儿家长进行幼小衔接教育观念等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在促进孩子幼小衔接的教育方面负有一定的责任,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却常常走进误区,比如对孩子将来的学历抱有过高期望,对孩子的认知学习过于重视等。因此,幼儿园教师应积极引导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开展科学的幼小衔接教育活动。 
  【关键词】家长;孩子;幼小衔接;教育观念 
  一、问题的提出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科学的幼小衔接工作需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展开,它包括儿童对外在学习环境的适应和内部精神的衔接。 
  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用)》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指导意见》指出:“当我们把家长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时,教师会了解到幼小衔接中园方无法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与想法,便于掌握幼儿、家长最实际的想法与需要。同时,社会、家长也会在角色意识、教育观念、教育策略等方面产生变化。幼儿将成为家园协同教育的真正受益者。”〔1,2〕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然而,实践中许多幼儿家长尚未建立起正确的儿童教育观念。错误的教育观念及价值取向会极大地影响家长的幼小衔接教育行为。〔3〕当然,社会在不断发展,家长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4〕那么,家长对幼小衔接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呢?是和以前一样,还是已经有了一些变化?本研究从了解大班幼儿家长当前的教育态度、教育期望、预备实施或已经实施的教育行为等着手,探究目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幼儿园教师进一步有效地引导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采用整体抽样方法,于2008年9月向上海市某幼儿园大班幼儿家长发放60份《家长对子女进行幼小衔接教育观念的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0份。 
  问卷题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基本情况,即家长与幼儿的关系、家长的最高学历;二是家长对子女进行幼小衔接的教育态度,即幼小衔接教育主要是谁的责任、对子女学历的期望和对身体、品德、性格、能力、知识五方面的价值取向;三是家长预备实施或已经实施的教育行为,即针对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其他方面的培养情况等。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基本情况 
  统计表明,本次调查69%的问卷是由母亲完成的,27%的问卷是由父亲完成的。接受调查的父母95%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获研究生学历或有出国留学经历的人数达到了58%(12%为“海归”,2%为博士),这些数据说明本次调查的对象文化程度相当高。 
  2.家长对幼小衔接的教育态度 
  第一,在对待幼小衔接的问题上,绝大部分家长(92%)认为自己有责任。当然,也有极少数家长(5%)认为与自己无关或认为这是小学、幼儿园的事(3%),这些问卷填写者主要是老人。 
  第二,父母对自己孩子学历的期望相当高。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幼儿年龄还小,但家长对他们将来的文化程度有明确指向的已达81%。这些有明确指向的家长中,100%期望孩子将来拥有大学及以上高学历。他们认为,现在社会竞争非常激烈,高学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孩子生存的基本条件。有送孩子出国留学意向的家长比率也非常高,他们认为发达国家的教育环境好,这对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会有很大帮助,同时,他们也希望孩子有国际化的视野,能开心地学习,并希望孩子能学成回来报效祖国。值得注意的是,调查发现,那些对子女学历期望没有明确指向的家长,要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要么有出国留学经历,他们普遍认为,自己的孩子肯定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获得高学历不是什么问题。 
  第三,就身体、品德、性格、能力、知识准备这五方面内容而言,58%的家长最重视的是身体,其他依次是性格(15%)、品德(14%)、能力(7%)和知识(7%)。总体而言,这些家长表现出重身体轻知识的倾向。 
  3.家长进行幼小衔接的教育行为 
  (1)重视智力培养。调查发现,家长都很重视对子女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重视语言能力、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分别占了47%、43%和40%。对孩子记忆力、想象力和注意力培养的关注较少,分别是26%、28%、28%。 
  (2)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5〕多数家长认为,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同样重要,他们比较重视对子女自信心(45%)、学习兴趣(42%)、人际交往(40%)、独立性(38%)的培养。此外,家长们还提到了对孩子任务意识(20%)、挫折意识(33%)和规则意识(34%)的培养。 
  (3)对其他因素的关注。49%的家长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36%的家长重视幼儿的身体锻炼,27%的家长关注孩子的科学进餐,15%的家长注意引导幼儿根据天气情况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以上调查表明,家长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自我保护等方面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思考及建议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幼小衔接问题已经受到广大家长一定程度的重视。然而,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家长做得还远远不够。如前所述,接受本次调查的家长绝大多数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文化水平较高,这样的家长在幼小衔接上尚存在不少问题,其他群体的家长存在更多问题也就不足为奇。因此,幼儿园教师要积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开展科学的幼小衔接教育活动。 
  1.引导家长正确地看待高学历 
  社会竞争日渐激烈,家长对孩子抱有高学历期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这些高期望往往容易导致家庭教育走入误区。例如: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顾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孩子参加各种所谓的特色教育兴趣班,甚至出现拔苗助长现象。又如: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贪多求快,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培养样样都想抓,结果样样都抓不好,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幼儿园教师要注意引导家长客观分析孩子的发展水平,多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行为习惯着手,尊重幼儿教育的客观规律,以确保孩子能过一个快乐的童年。 
  2.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本调查表明,大多数家长的教育观念是重身体、轻知识。这样的理念不可谓不科学。然而,从实际情况看,家长们仍在拼命地给孩子增加诸如思维训练、钢琴、英语、绘画等等所谓的特色教育,很少鼓励或是陪伴孩子锻炼身体。很多家长只是在口头上表示知识学习并不那么重要,可实际上都在给孩子的学习加点加码,生怕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别人。这说明家长的思想认识和实际行为是不一致的,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积极引导家长全面了解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并全面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配合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顺利地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
  3.引导家长促进幼儿各方面智力因素的均衡发展 
  孩子入小学后以学习为主要活动,智力因素确实会影响其学习成绩。语言能力、数学能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等都很重要,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均衡发展,切不可厚此薄彼。 
  例如,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注意力,特别是有意注意,以促使他们更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又如,幼儿积累知识经验、掌握技能技巧、形成良好习惯等都和记忆力密切相关。因此,家长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锻炼孩子的记忆能力,但要切忌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去要求孩子。 
     4.引导家长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幼儿园教师在引导家长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要注意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幼儿园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帮助他们分析、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加强对孩子任务意识、抗挫折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培养。〔8〕 
  比如,注意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孩子上了小学后,每天都需要独立完成一定的课堂和课后学习任务,这与幼儿园教育有较大不同。为了帮助孩子更快适应小学生活,在孩子上大班时家长应主动配合教师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如按时耐心完成大人交办的事情,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整理书包,等等。 
  又如,应注意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孩子进入小学后,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不可避免地会碰到种种困难,这就要求家长平时注意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5.引导家长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和自我服务能力 
  笔者在调查时发现,不少家长都比较重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但往往只局限在让孩子自己吃饭、穿衣、叠被、洗手绢等方面。事实上,从小学的要求来看,只具备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其他的如自己上学、回家,自己削铅笔、收拾书包,会使用雨具,会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等,都需要家长在孩子上大班期间加以训练。教师还要引导家长教育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让孩子具备一定的避险意识,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手段,比如教育孩子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帮助孩子辨认某些危险因素。 
  总之,幼小衔接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任务,它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共同担当。幼儿园教师要注意通过适当的方式,对家长进行科学指导,以促使家长在教育观念上与教师形成共识,在教育行为上与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从而达到帮助孩子愉快、顺利地进入小学,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的目的。 (作者:张浩燕)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亲子活动教案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