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摆脱幼小不衔接的困惑
要正确认识衔接与鸿沟的问题
记者:目前许多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中面临困惑,怎么来帮助教师摆脱这些困惑呢?
陈教授:要解决老师们的困惑,实际上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教师和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认识问题,另一个就是教师和家长如何面对现实采取正确的应对办法。
具体来说,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在幼儿园升入小学的过程中有个很好的过渡,如果衔接不好,就会出现鸿沟。我们曾专门做过一个关于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国家级课题,历时5年,对全国各地的幼儿园进行调研,发现许多幼儿园都存在着幼小不衔接的问题,我们称之为鸿沟,有许多孩子都掉进了这条鸿沟里。而这条鸿沟恰恰反映了教师和家长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是知识获得问题。
对于这一点,许多家长追求的就是像石老师案例中提到的那样让孩子学拼音、做算术、识字、背书等,但我们认为正确的知识的获得,应该包括学习知识与技能。这里的知识除了课本知识,还包括广阔的其他知识,也可称为背景知识,知识面广的孩子学习能力也强,同时要强调,从小培养孩子掌握学习技能比某种知识的获得本身更重要;还要注意学会一些生活知识与技能,比如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与一些生活技能等;另外交往知识与技能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个是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问题。
现在许多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逼着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孩子辛苦大人也辛苦,但这种辛苦很有可能换来的是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而这又恰恰是由于忽视了孩子的学习动机造成的,如果孩子没有对这种学习的需要,逼是无济于事的。石老师在文中提到了她们的一些做法,如看小学老师怎么上课等,这当然能培养起幼儿的一些兴趣,但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真正要下功夫的还是要让孩子对学习有发自内心的兴趣,比如喜欢看书,习惯于主动思考,对学会新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成就感。
第三个就是对“起跑线”的认识问题。
现在有个很形象的说法就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为起跑线只是一条线,这其实也是个误区。入学的起跑线并不是狭隘的一条线,孩子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还有注意、观察、思维、记忆、坚持性、语言表达、知识技能等,都属于起跑线的范围。但许多家长把起跑线理解为只是学习拼音、算术、汉字等知识,这实际上就是在追求一种片面的标准答案。而在追求这种标准答案的过程中,许多重要的东西被忽略了,比如孩子的身体素质,许多孩子刚上小学低年级就戴上了小眼镜;比如孩子的心理素质,幼儿园有好多被认为是“好孩子”的往往输不起,受不得挫折,甚至老师只能表杨他,要是表扬了别人他就很不高兴,这个个性对于他将来上学就会是输在起跑线上了,等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家长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不要让孩子掉进某一个不衔接的鸿沟里。
幼小衔接要注重个别差异
记者:看来幼小衔接的首要工作还是引导家长对此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陈教授:幼小衔接是一项全面的整体的工作,而不是只靠一根柱子或一个方面就能完成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家长解决的问题就是不追求标准答案。在上边提到的种种起跑线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正常孩子都是在合格的起跑线上的。当然,教师也要引导家长分析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孩子缺什么就补什么,而不是只教拼音、算术、汉字。如果孩子的身体素质不够好,就要从营养、锻炼等方面增强孩子的体质,孩子刚入学时精神会比较紧张,起床、洗脸、穿衣、吃早餐、上学,上课要坐端正,课间休息只有十分钟,玩了一会儿就来不及上厕所,回家还要写作业,孩子整天精神高度紧张,如果没有足够的体力和好的身体素质,孩子最初适应小学生活就会比较困难;如果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就要想办法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感兴趣的下棋、画画、拉小提琴等活动都有益于孩子注意力和坚持性的培养;如果孩子心理素质不够好,输不起,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如果孩子行为习惯不够好,就要着力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
至于一些文化知识的学习,我们提倡幼小衔接注重给孩子打好基础,培养基本功。比如学拼音,不是教孩子从头到尾学会每个拼音字母,而是教给他们一些学拼音的方法,如“p”和“b”,可以问孩子:“它的尾巴是在上面还是在下面?”“哪个像小狗竖起尾巴?”孩子经过仔细观察很快就记住了,他也会运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其他的拼音字母。又如认字,可以让孩子认识字形,把字当图案玩偏旁部首的游戏,如偏旁是“木”的,让他来组合各种字形,在拼拼玩玩的游戏过程中,他就认识了一些汉字,在上小学正式学汉字时,这些基本能力会起作用,脑子也会比较灵活。当然,一些汉字的偏旁是放在左边还是右边,对大班孩子还是有一定困难,但让孩子触及一下,他以后学习还是会比较容易一些。现在有许多小学入学都要考试,应对这个现实,许多家长都会对孩子进行突击训练,对于一般孩子,只要有了这种基础,对突击训练也是有效的。
当然,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方面其实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我们曾做的调研就显示,有一些从幼儿园出来的孩子就掉进鸿沟里了。这些孩子在幼儿园很拔尖,也很聪明,但规则意识比较差,在小学课堂里往往坐不住,老师刚提出问题,他就抢先说了,一而再,再而三,小学老师就很生气,好多孩子上学第一天就被老师罚站。这些孩子就是掉进了规则意识的鸿沟里。因为我们有的幼儿园只顾倡导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孩子快乐发展,忽视对孩子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快乐发展是正确的,但应该全面地理解这种“快乐”,快乐并不是干什么都依着自己的性子,人生活在社会中,快乐的前提是要遵从一定的社会规则。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孩子规则意识、任务意识与相应能力的培养。
应对现实问题,家长也要有心理衔接
记者:老师们还有的困惑可能就像石老师提的,尽管已经做了家长工作,班内的幼小衔接工作也开展得颇有成效,但还是不能打消家长的种种疑虑。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该怎么应对?
陈教授:这就涉及到如何应对现实的问题。确实,由于目前的应试体制带来了一些不正确的社会导向,正是这种导向使家长产生了这些疑虑。面对家长的这些疑虑,教师要帮家长出主意,正确地应对一些现实中的问题,使家长在应对这些现实问题时也有心理上的准备或衔接。教师可以告诉家长,即使孩子拼音、算术、汉字都学了,入学后可能还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孩子注意力的问题,有的孩子在幼儿园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但入学后这种情况可能会更严重,做小动作、走神、说话,教师常常为此找家长告状。对于这种情况,家长也要有心理上的预见,因为小学主要是以集体统一的文化课学习为主,幼儿园虽然也有统一的集体学习,但比较注意个性化,因此对于初入小学的原本注意力发展不够的孩子,在最初适应这种“统一”时是有难度的,这就导致了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随着孩子入学的逐渐适应、正确方法的引导,及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会逐步得到改善。另外,在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后,小学教师在跟家长沟通时,有的老师可能表现得不像幼儿园老师那么有耐心,这可能是小学老师的压力比幼儿园老师大的缘故,因为小学老师面临着一些量化成绩的评比,如果某个孩子比较差,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班级,所以老师心里会很着急,在一些言语间就会表现出来。对于教师提及的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家长要以平常心对待,自然地接受它,并和教师一起努力帮助孩子改正,因为这个过程也正是孩子成长的过程。
手工材料
关键词:幼小衔接
- 幼小衔接离不开家长言传身教 2013/06/23
- 幼儿园如何与家庭、学校共建幼小衔接平台 2013/01/29
- 幼小衔接的五大新转变 2013/01/22
- 克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2013/01/10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