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教育一体化研究与实践初探
摘 要 托幼教育一体化是托幼一体化的根本和关键。教育一体化的观念是把0~6岁儿童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既注意3~6岁阶段儿童处于正式学习的准备阶段,也考虑到0~3岁儿童个体在身体发育过程中各方面发展的优势和能力。加强对0~3岁儿童教育的研究是教育一体化研究中的重点。本文以3岁前儿童发展需要为切入口,着重阐述了托幼教育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实施来促进3岁前儿童发展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本研究主要涉及托班环境创设、家教指导以及健康、语言、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研究,可为托幼教育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照。
关键词 托幼教育 一体化
一、“托幼教育一体化”的由来及存在的问题
“托幼教育一体化”是教育和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早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0~6岁早期教育的启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婴幼儿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开发,普及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这一决定的出台,使3岁前儿童的教育成为我们幼教工作者研究和关心的热点。2001年9月,由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组织与实施中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相互连接。”
目前,托幼一体化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幼教先进地区展开,但从总体上看来,托幼教育一体化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育机构自身存在一些问题
1、教养方式——教养机构不是教育一体化的唯一机构,这一点在0~3岁年龄分阶段中尤为突出。首先,被较多采用的以集体教学为主的班级授课制,不是适合孩子的最好形式和唯一形式,由于他们需要更多的保育,决定了家长尤其是母亲是他们保育的最适合的人员;其次,现有的托班幼儿所性质多数为私立的、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而且数量不多,地址相对偏远,条件相对简陋,不利于家长的选择和促进孩子的良好发展。因此,我们首先面临的
问题是如何将幼儿园、家庭、社会融为一体,创设良好、适宜的环境,给婴幼儿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2、教育方法——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有意无意地会出现几种倾向:对托班幼儿实施类似中大班的教育方法;把小班的教学内容放到托班去;有的托班教师,要求孩子排排坐、站直队,只考虑教学的要求,没有兼顾孩子的年龄特点,结果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仍很难组织好活动,同时又满足不了孩子的需求。因此,种种这些常规的教学模式,不适合在这一年龄段的活动中开展,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合适、合理的教育模式,促进孩子的发展。
3、环境的创设——对于小年龄、初进新群体的孩子来说,环境的创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初步尝试托班进幼儿园而创设环境时,由于经验的缺乏,有很多没有考虑到或者考虑到了却没有很好的实施,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实践,探索给婴幼儿提供更和谐、更温馨、更宽松、更随意、更合适的环境。
4、课程的设置——在0~6岁整个阶段中,3~6岁阶段教育研究的时间持续得较久,教育方案或课程比较成熟,可供教师参考的教材、资料和实践经验相当丰富,但在0~3岁,尽管已形成一些托班幼儿所教材和小儿养育的卫生保健教育,但数量及少,再者,现今采用的教材是否真的适合托班的孩子、如何针对本园托班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增订……,诸如此类的有关托幼教育一体化的问题,都急需我们在现在的工作实践中探索和研究。
5、保教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事托幼教育一体化人员尤其是提高从事托班教师的素质是目前的当务之急。目前参加托班教育的教师们,其中一部分之前所接触的都是3~6岁幼儿,对于0~3岁婴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知之盛少,更无实践操作经验,而某些具有多年托班保育教育经验的教师则是专业水平较弱,以保育为主,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吃好、睡好、身体好就行”!特别指出的是,保育人员大多没有参加过专业培训。因此,加强保教人员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也至关重要。
(二)这个年龄阶段的家庭教育也同样存在弊端
1、核心家庭日益增多,承担教养任务的对象转移。由于大多的母亲在职,使得母子过早分离,孩子的教养任务转移到长辈及保姆,长辈容易溺爱孩子,保姆文化程度偏低,常会为了向家长交代而过多的剥夺孩子应有的权利,这一切都不利于孩子健康、全面地发展。
2、科学育儿知识和经验的缺乏。年轻的父母、长辈或者是保姆,目前还有很多人认为孩子不应该上幼儿园,托班幼儿所只是“带带牢,学不到什么的”!而忽视了孩子真正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3、过分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把孩子学到了多少知识作为成功家教的标志,对幼儿实施过度的不合理的所谓的开发,“拔苗助长”,不利于孩子个性品质、情绪情感、社会性、动作、语言等方面的发展;而有些家长则是放任自由地发展,认为自己不也是这么过来的,还不是挺好的,这种方式则会让孩子错过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导致难以弥补的遗憾。
二、实施托幼教育一体化的基本策略
(一)创设适宜托班幼儿活动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活动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
1、创设和谐、温馨的心理环境。
托班幼儿由于首次离开家庭、离开父母,强烈的依恋常会使他们产生恐慌心理和不安全感,还会因情绪的不愉快影响食欲、睡眠等。因此,我们首先从创设和谐、温馨的心理环境入手,帮助托班幼儿逐步适应新的环境,如,要求托班工作人员用微笑去迎接每一位孩子,用一颗热心、爱心、细心、耐心去关怀每一位孩子,使他们能顺利渡过“心理断乳期”,同时,在一日活动中强调亲子式的教育、交流,通过模拟家庭式的人际关系组织各种活动,以抱抱、亲亲、摸摸、拍拍等肢体语言最大限度地缩小师生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使孩子们真正感到幼儿园像我家,老师像妈妈,使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2、创设适宜、良好的物质环境。
我们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需要,对托班的活动室进行了改造和调整,并增添了适合托班幼儿的教玩具。比如:为托班孩子配置适合身高的桌椅;将托班活动室的矮墙进行了软包处理,强调色彩的温馨以及安全的需要;创设适合托班幼儿的游戏性区角,我们根据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设置活动区,例如:托班初期我们设了“小书屋”、“我的家”、“玩一玩”三个活动区域,并对各区域空间的大小进行随时调控,以满足托班幼儿游戏的需求;投放区角的材料以“安全”(托班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弱)“量多”(为减少孩子之间的冲突)“多用”(一物多用,可利用价值高)为原则,简单直观,便于托班幼儿运用自身经验进行操作,获得体验;随着孩子生活经验的丰富和行为能力的加强,我们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逐步逐个地增设新的区角。如:当托班孩子在幼儿园学习自己进餐,有了动手吃饭的经验后,我们开辟了“喂养区”,托班孩子在给“小动物”“小娃娃”喂“饭”的游戏过程中既发展了小肌肉动作,又巩固了正确拿调羹的生活技能。根据各活动区的需要,我们在相应的矮墙上布置了幼儿喜爱的装饰物,贴一些孩子与家人在一起的照片,在活动室的窗户上粘贴幼儿喜欢的“天线宝宝”等,努力营造家庭式的氛围,让幼儿在优美的活动室里流连忘返,使孩子真正感受到这是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天地”。
(二)探索托班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1、利用情景活动、游戏活动以及主题活动等方式培养托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针对托班幼儿依赖性强,自我服务能力弱,但可塑性强,容易受外界事物影响等特点,我们利用情景活动、游戏活动、主题活动等方式让幼儿通过自主性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使幼儿的自我服务在意识和能力方面均得到明显的增强和提高。例如,我们把自我服务内容设计成有趣的情景故事:在吃饭前设计成兔妈妈请客的情节,先请会独立进餐的幼儿来吃,请其他幼儿观看他是怎样吃的,看着他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其他幼儿也被勾起了食欲,纷纷说:“妈妈我要吃。”在进餐时,“兔妈妈”及时鼓励吃得好的幼儿,随时帮助纠正拿调羹的姿势,不时提醒“小调羹,手中拿;小饭碗,扶扶牢;吃饭时,坐坐好;慢慢吃,细细嚼;不掉饭,不撒汤,自己吃饭真正香。”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边学边吃,渐渐地感到吃饭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有利于更好地进餐。
2、运用示范模仿、游戏以及视听结合等方法发展托班幼儿的语言能力
根据托班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我们在语言区内设置存放适合托班幼儿的故事儿歌、童话等音带,定期更换,让孩子自由选择欣赏;创设说话机会,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如在“玩具分享日”,请幼儿把家里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我们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们当着全体伙伴介绍自己的玩具;利用晨间桌面游戏、午间看《天线宝宝》动画片等活动,促进孩子间交流,并鼓励孩子们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所见所闻,这样既增加了孩子之间的交往又发展了语言;我们还在图书角摆放一些有大幅图案且色彩鲜艳的不易撕破的图书,帮助幼儿掌握看图画书的基本技能,引导幼儿独立、安静看书,并启发幼儿用简短的句子表达图画意思等。
3、采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托班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为孩子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由于托班孩子存在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常常以满足自我需要为唯一标准,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正处于直觉好动期,好模仿,喜重复。因此,在托班幼儿绘画教学中,我们强调以孩子为中心,创设感受与表现的学习环境,注重幼儿的感知与体验,给予幼儿充分表现的空间,避免重技巧训练与成就导向的教学,不过度地要求幼儿循规蹈矩的模仿,对于幼儿稚拙的表现与独特的创造及时给予鼓励与支持。我们采取的绘画形式主要有:喷画法、拓印法、有主题的绘画、自由涂鸦画、亲子合作作画、利用自然资源作画、游戏绘画等新的绘画形式,并在绘画过程中运用鼓励法、暗示法、观察法、环境熏陶法、情景感受法的适度指导的策略。实践表明:尝试新的绘画形式,对幼儿进行适时适当地指导,极大地提高了托班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托班幼儿绘画的教学模式。
2~3岁的孩子正处在听觉发展的关键期,由于孩子天性好动,音乐能给以刺激。优美的旋律,节奏能激起孩子愉快的情感,早期进行音乐教育符合孩子身心健康的需要,因此,我们开展了托班幼儿韵律活动的实践探索,在实践中进行了韵律活动形式及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我们采取的主要活动形式有:小游戏、早操活动、专门的韵律活动、区角表演区活动等,在韵律活动中教师运用了模仿法、观察法、鼓励法、情景感受法、环境熏陶法等策略。实践表明:尝试新的韵律活动形式,并进行适时的指导,激发了托班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了托班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孩子身心全方面的发展。
(三)开展切实有效的家教指导活动
1、指导家长创设适宜托班幼儿活动和学习的家庭物质环境
我们建议家长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适宜托班幼儿特点的活动和学习的物质环境,如专门为孩子腾出一间小卧室建立活动角,如图书角、玩具区、美术(涂鸦)角、音乐角及娃娃家等孩子喜欢的区角,并在资源投入上要做到科学、合理、适时,既不盲目攀比、随流,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并指导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
2、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家教指导活动,拓展家庭教育新天地
为了让更多的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和技能,我们利用家长园地、宣传橱窗、家园互动手册、印发家教资料、调查问卷以及网站中的家教专栏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宣传家教理论,更新家长的育儿观念;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园联欢会、家长开放日、入户指导、现场示范、热线电话、发放亲子小报、举办家长沙龙和育儿知识竞赛以及亲子活动、QQ群聊等有效载体解决家长在带养孩子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帮助家长找到开启孩子智慧和发展孩子动作的金钥匙,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和技能,切切实实地提高托班幼儿家庭教育质量。
三、实践效果
通过课题实施,初步做到了以下几个“真正”:(1)真正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2)真正提高了教师托班教育的水平;(3)真正让家长参与了幼儿园教育。
1、初步探索出了促进托班幼儿发展的一些有效途径和策略,使托班孩子初步达到了“开心、开口、开窍”的教育目标。
2、充分利用了家庭教育资源,更好地促进了孩子全面发展。通过课题实施,拉近了孩子、教师、家长间的距离;树立了家长积极开展家教的意识;同时也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3、提高了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开展家教的水平,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的途径和策略。
4、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通过课题实施,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而且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托班幼儿教育经验。
四、对托幼教育一体化的几点提示
1、所谓“托”、“幼”都处于儿童发展的同一阶段。托和幼的年龄划分是人为的,相对于整个学龄前,两个方面都处在学龄前期的阶段,无论世界各国的入学年龄的依据是什么,托和幼所处的年龄段都在儿童发展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2、托幼两个时期主导任务是一致的,即是以生活准备为基础。托幼教育一体化是整合各类教育的优势,形成教育的合力,面对0~6岁的所有婴幼儿,实施全面教育。
3、加强对0~3岁儿童的研究是托幼教育一体化研究中的重点。如教育方案、课程的设置等都需要加强研究、探索。在0~3岁阶段,生活的教育、行为的养成、感知觉发展以及运动能力的发展都是重点的内容。
4、实现教育一体化必须首先从教育目标整体性上进行思考,缺乏对整体性教育的把握,就无法实施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应从儿童自身特点出发和幼儿发展的规律确定教育目标,这样才能把托幼一体化的教育落到实处。(作者:台州市书生幼儿园 张笑燕
)
手工材料
关键词:托幼一体化
- 托幼一体化亲子活动设计思路探究 2012/05/16
- 关于托幼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 2009/09/13
- 经济发达乡镇如何实现合理的托幼一体化管理 2009/09/13
- 区域性推进“托幼一体化”的实践研究 2009/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