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在课程研究中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以幼儿园音乐教学为例谈课程教研的有效性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qinger 感谢 qinger 上传 0人参与

  在《课程研究与编制导论》一书中,斯腾豪斯提出教师开展专业发展有三条途径:①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②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③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1]。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常常认为,专业发展最主要的方式是参加各种讲习班学习理论,即以上所列的第一种途径:通过讲解和阅读进行高级的理智的学习。而事实上,教师的学习同儿童的学习相类似,同样不是靠外部的灌输,而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不断探索、研究、验证、发现和不断吸收、同化各种新信息、从而建构、整合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能力的过程。况且,农村幼儿教师根本没有太多的机会参与理论培训。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当前教师教育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反思性教学,指的就是这样一种教师的“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观又提出:教师应该而且能成为研究者,教师研究的过程是教育教学的过程,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研究不脱离工作,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基于以上的理论基础与几年来的教育实践,笔者提出以下个人观点:在新课程背景下,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并在自己的课程教学实践中检验已有的理论,不但能使儿童直接受益,更是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其可使教师的学习成为专业化学习,教学成为反思性教学,研究成为教育行动研究。 

  在此列举曾在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中心幼儿园开展的音乐教学研究课题,来论证以上观点。 
  案例背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下文同)实施以来,广大幼教工作者用自身行动学《纲要》、用《纲要》,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教学改革大潮。回顾这些年,最大的感触是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有了属于自己的大空间,可以反思、整合、改进现有的教学材料,使材料发挥出最大的教育功能。教师在课程中的角色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更能体现出专业性,彻底克服了传统照搬照抄、单向灌输的模式,正在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境界迈进,使新时期的幼儿教育更显“活力”:“活”的课程、“活”的教师、“活”的儿童,促成“活”的教育。 

  ◆我们的课题——在自主讨论中孕育,在问题聚焦中产生 
  每年的六七月份,是本学年课题结题阶段暨下一学年课题确立与申报阶段。与往年不同的是,当时三位园领导分别加入到各年段的教研活动中,与大家一起讨论新学年的研究思路。在七嘴八舌的众多话题中,思路逐渐清晰,问题得到了聚焦:整合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新教材中,音乐活动存在两个弊端,一是过于注重与主题的匹配,音乐作品的艺术感与适宜性比较欠缺;二是注重于情感性教育,过于忽视技能目标的开发与落实。小班教师比较认同于在新学年中开展音乐教学研究的设想。教研组顺势而为,申报了市级立项课题《在音乐活动中促进中班幼儿良好个性发展的行动研究》。 

  ◆我们的共识——不会创造理论,但应该学会应用与验证 
  在组长的引导下全体成员形成共识:根据自己幼儿园的背景和实际,以许卓娅老师的音乐理念作为“先进理论的指导”,在中班音乐的教学实践中“检验”她倡导的音乐教育理念及设计的一系列音乐活动,对原有的音乐课程进行了调整、充实、更新、创造,设计与整合出适合中班年段开展的音乐活动的园本化教程,以提高本年段音乐活动的实效,促进儿童与教师的共同发展。 
  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研究如何整合教材、设计活动,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及能力。 
  (2)研究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与发展幼儿良好的个性。 
  (3)通过这种教研方式,探索有效的教师成长模式。 

  ◆我们的行动——专业化学习+反思性教学+教育行动研究 

  一、基于现状的问题研究 
  运用测试、访谈、讨论与统计等方法,对当前的音乐教学进行了现状调查。梳理出了主要问题如下: 
  1.音乐课程内容过分强调对某个教育主题的融合性,忽视音乐综合能力的教学,使大部分老师在课程设置上重视对歌唱活动及其表演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欣赏、乐器演奏、舞蹈等方面音乐素养的启蒙教育。导致测试中达到A级指标要求的幼儿所占比例相当低(分别为8.75%,7.5%,1.25%,17.5%)。很多幼儿园把这些被日常教学忽视的内容放入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中进行,这就影响了音乐教育的广泛性与普遍性,大大削弱了幼儿阶段音乐素质教育的成效。 
  2.现有的音乐活动内容强调幼儿的情绪与情感体验,而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教学活动所给孩子们带来的正面影响力远远没有得到最大潜能的开发,比如在孩子的能力、气质、性格等良好个性的形成方面的作用。而许卓娅老师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一书中提出:“在设计良好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有更多的机会用他们所喜欢的游戏方式来进行音乐学习,有更多的机会来观察、思考、发表和分享,也有更多的机会得到老师、同伴和自己的肯定。这些活动使幼儿迅速地积累起大量的积极体验。其结果是:不但使音乐活动成为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而且也辅助养成了幼儿对人和事的初步的积极态度。因此,我们可以说,良好的音乐教育活动有助于促进学前儿童个性意识倾向性向着积极的建设性的方向发展。”[2] 
  3.正是由于过分强调与教育主题的匹配性,使音乐能力发展的年龄层次性得不到正确的体现,或只是简单地从教材内容的难易方面来判别是否适应于中班,而如果要从整个音乐领域的系统中来分析研究中班幼儿应掌握的知识或能力,教师们没有形成概念。虽然在课程设计中能注意到寓教于乐,形式力求童趣活泼,但对于本次活动所包含的音乐技能难点把握不当。如《化蝶》一曲,教师拿到教材,第一反应是这么经典的乐曲,成人欣赏都难,何况年幼的孩子!年轻的教师感觉信心不足。但只要掌握了这个教材对幼儿的要求,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教师利用教具表演,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优美与教师的亲切便可,活动可以放在餐前时段,也可在日后重复进行,使音乐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对于中班幼儿,教师可利用多种手段让幼儿分辩乐句,感受句与句之间的停顿感,可通过“蝴蝶找花”的巧妙设计,在非常自然、和谐、愉悦的情境中让孩子通过亲身动作而获得了分辨乐句的能力。而到了大班,则可以让幼儿了解梁祝凄美的爱情故事,从理解乐曲的背景入手,引导幼儿完整地欣赏乐曲,感受到民族音乐的优美意境,萌发对祖国音乐的热爱之情。所以说,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与设计是音乐素质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而现有的主题教育音乐教学课程,无疑对教师这方面能力的锤炼是低要求的。 

  二、源于需要的专业化学习 
  1.领悟许老师的音乐教育理念。重点学习:音乐教育与幼儿发展;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观念、目标和教育活动的指导原则;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心理调节等专业引领理论。 
  2.学习音乐专业理论知识。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专人负责音乐四大领域的理论依据的搜集工作,即歌唱活动、音乐欣赏、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基本理论与教学要求。并作为园本研训的内容,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全园教师学习,为音乐教学实践提供保障。 
  3.加强对各个主题的预习。使预设的音乐活动的选材既能注重与主题活动的相融性又能关注到音乐内容本身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多元的线性特点。

    三、扎根于实践的行动研究 
  1.设计《音乐活动评价表》,作为对教师音乐活动组织的有效性的评价测量工具。 
  2.搜集音乐教学活动的好教材并注重其对幼儿良好个性的积极引导作用。在不影响浙教版幼儿园教材正常实施的前提下,课题组选择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丛书》(许卓娅主编)作为补充教材来开展相关内容的研究活动。 
  3.制订研究工作的具体方案并组织落实。对每个领域都成立了三人小组,负责教材选择——教案修改——执教观摩——课后研讨——大组展示,使每个音乐活动的定稿方案都成为团队智慧的结晶,成为幼儿园日后开展音乐教学的宝贵资料。 
  4.定期向家长或其他教师展示教学成果,多方参与评价,吸取广泛意见并不断改进工作。 

  ◆我们的成果——改进教学+提升质量+促进发展 
  首先,择其善者而从之。课题组在一年中改进或秉承了40余个音乐教学活动:向全园教师进行定期展示并承担了多次教研活动,使音乐教学新思路、新方法辐射到整个地区的各个幼儿园;通过改进教学,幼儿的音乐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这是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最大价值。 
  教师们在音乐教学中通过亲身实践证明了许卓娅、陈帼眉等教育家们所倡导的先进理念,在音乐教育四大领域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了更深切的研究体会: 
  1.音乐教学的取材必须思想健康、内容全面、形式活泼。教师应根据教育的需求,多方搜集材料,并要为幼儿提供最直观形象的教具或视频。我园课题组在上音乐欣赏《动物狂欢节》时,为了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音乐与生活息息相通,感受音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剪辑了卓别林《理发师》这一段配乐短片,让孩子们感到特别的愉悦和诙谐,并迁移到让孩子们展开想象,从了解按摩师的动作入手,在音乐欣赏的同时配入各种形象的按摩动作,风趣的配合使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了各种节奏,熟悉了旋律,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这个教学活动作为全镇的教研活动展示给其他老师看,新颖的形式使众多的幼儿教师大开眼界,获得了大家的高度评价,使大家对音乐教育的理解又有了新的认识。 

  2.音乐活动中教师的设计与组织能力是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样的教材,如果加以不同的处理,其教学效果迥然不同。在研讨音乐欣赏活动《龟兔赛跑》时,我们对此有了深刻的体会。在其中的环节:根据音乐的节奏练习兔跳和乌龟爬中,第一位老师的要求是:学习按| X X |的节奏做兔跳的动作(第一段音乐);学习按|X—|的节奏做乌龟爬(第二段音乐);因为常规的理解是兔子蹦蹦跳跳,动作较快,而乌龟定是慢吞吞的;第一课时下来,孩子们掌握得很好。但根据故事的情节,兔子因为偷懒骄傲而输掉了比赛,乌龟因为急于赶路获得了胜利。所以在第二课时组织时老师实施了反向引导的策略,孩子们在快节奏中加入了乌龟的动作,慢节奏中配入了兔子的动作,同样掌握得很好,而且过渡得顺理成章。不但提高了幼儿的欣赏能力,同时促进了音乐作品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和良好个性的启示引导。 

  3.要注意发掘教材的最大教育功能。许卓娅老师提出:“教师在设计和实施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时刻将儿童的全面发展作为指导自己的思考和行为的基本出发点”。我们课题组在设计每个活动时,不光是着眼于音乐智能的发展,同时也兼顾到数学、空间、体能、语言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发展。例如在设计打击乐演奏活动《太阳出来喜洋洋》时,座位的编排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空间智能的培养;乐器的数量分配让孩子们接触到数学概念;而且在大部分活动中设计的最后环节;都是让孩子们充分地互动,家长公开课中让孩子与家长联合表演,公开课时让孩子们主动邀请客人老师的参与。不管是生生互动还是师生互动,都极大地促进了孩子们人际交往智能与自信心的发展。 

  其次,教师通过研究使自己获得了专业发展。这种“基于教学问题”又“源于教师教学与发展需求”的课程研究没有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其有利于调动教师参与行动研究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与课题相关的学习与研究始终渗透于日常教学实践中,始终结合了理论引领、教学反思与同伴互助等教研方式,成效显著。而在目前的幼儿园教科研活动中,那些“自上而下”的教科研项目往往会导致许多一线教师的抱怨与抵触情绪,制约了教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 

  再者,教育专家的理论与经验由教师得以亲身的验证与应用,专业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架起了理解的桥梁,理论在实践中蓬发出勃勃生机。而在幼儿园里,不是基于保教实践的理论知识经常会得到教师的排斥,组织空洞的理论学习往往无法激发一线教师的共鸣与认同,其更不可能支撑教学实践;同时,许多专家的理论与经验得不到推广引用,成为一种资源浪费,许多幼儿园却在做着同类课题低水平的重复性研究。 
  所以说,基于实践的课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正视课程改革,树立起攻坚克难的决心与信心,在不同的专业领域中,做到“教中研,研中学”,使自己教有所得,学有所思,才能真正获得专业成长。(蔡建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重视师德教育,托起明天的太阳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