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人类发展生态学对幼小衔接的启示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meizi 感谢 meizi 上传 0人参与

  在教育研究领域,幼小衔接始终是一个重要课题,原因在于它涉及了一个影响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过渡环节。 
  从现有的研究实践来看,多数学者在研究幼小衔接问题时,是从课程理论出发来理解和设计幼小衔接课程,却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任何个体的发展,都是在特定环境中的发展,都不能脱离个体所生长的环境。由此,需要我们从新的视角来理解幼小衔接问题,而人类发展生态学为此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方法论工具。 

  一、人类发展生态学的主要观点 
  人类发展生态学是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在研究社会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于1979年提出的一个儿童发展理论模型,至今对于儿童的发展问题依旧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该理论强调从个体与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之间的关系出发,来理解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对其发展的影响。他认为,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由若干相互镶嵌在一起的系统所组成,包括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 
  丹禄普(Mine-WendY Dunlop,2003)认为,对教育衔接期的幼儿来说至少包括三个微观系统:家庭、幼儿园和小学。一个或多个微观系统的相互交叉产生了中观系统,也即幼儿直接参与的微观系统之间的关系与相互影响,且这些相互关系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着的。对幼小衔接来说,中观系统是指幼儿园、小学、家庭三者所做的衔接工作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外层系统是指那些幼儿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其有着影响的环境及其因素。比如,幼儿所在地的教育、社会福利、医疗保险、住房条件、父母的就业状况和当地的设施以及这些要素的调整,幼儿都不可能亲身经历,但所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这些因素恰恰是我们所容易忽视的。举例来说,对于正处于过渡期的幼儿来说,如果其父母工作环境的好坏影响了他们的父母在家的行为以及对待他们的态度,那么可能就会影响到他们在幼儿园的行为表现。宏观系统是指幼儿所处的社会或亚文化中的社会机构的组织、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等。这些因素虽然超出了幼儿个体所直接接触的环境,但其变化(比如说国家的就业政策)会影响到外层系统(如父母的就业状况),进而影响到中观、微观系统(如家庭的环境质量),从而影响到幼儿本身,所以该系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二、国内外运用人类发展生态学所开展的幼小衔接研究 
  从幼儿园到小学,伴随着巨大的环境差异,因而对幼儿来说是其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人类发展生态学的意义在于:它认识到儿童的发展受到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这些特定环境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经验的影响。故此,我们应该把幼儿的发展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来考虑,而不能仅仅把目光局限于微观和中观的层次,美国著名的课程学者古德莱德(J.I.Goodlad)认为,社会一政治的领域是课程这一学术问题的三大研究领域之一,从课程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人手来理解课程问题,才能开阔我们的视野,提出更富有现实意义的课程建设的建议来。因此,从人类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然而,从我国自身的研究来看,目前对幼小衔接的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1)幼小课程衔接中教师的观念有所更新,但缺乏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虽然在观念上,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小学的教师都认为应该用全面的准备观来代替纯知识角度的准备观,幼儿的入学准备应是习惯(学习、生活习惯)、能力(学习、自理能力等)、意识(规则、任务意识),或者说是心理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准备,但在实践中仍多以传授知识为主。(2)关于幼小衔接方面的科研较少,各单位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在我所了解的上海市某所小学一年级的三个班主任中,有教师承认“自己从未到过幼儿园,对幼儿园大班的情况一点也不了解。”可见,虽然我们一直呼吁要加强幼小衔接的交流和合作,但各单位之间的沟通仍然较少。(3)对于由谁来进行幼小衔接工作的问题,众说纷纭。有的说要重视家长工作;有的说学校和教师应该承担:有的说家庭、小学和幼儿园三方要共同参与。从中可以看出,国内研究幼小衔接的影响因素,一般只涉及到家庭、学校和幼儿园这三个方面的微观系统,有少数也涉及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即中观系统,但很少涉及到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 
  相对于我国幼小衔接研究的贫乏,从生态主义的角度来看待课程问题,并由此展开实证研究则成为了西方教育研究的主要途径之一。从理论方面来看,美国学者米勒(J.P.Miller)所提出的整体性课程强调个体内部以及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整体协调平衡;卡普拉(F.Capra)的课程设计思想强调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多方面的联系:澳大利亚学者高夫(N.GouZh)所提出的“生态课程观”提倡突破现代主义的原子观,在课程设计中注重整体性和关系性。这些理论无不主张把课程与广阔的社会环境、发展环境联系起来考虑,为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在实证研究方面,马盖茨(Kcy Margetts,2003)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做了一项研究,旨在探测儿童的个性、家庭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变量、学校因素、孩子的保育历史等因素与早期入学适应之间的复杂关系。结果表明:孩子们对学校教育的转变和适应要受各种各样的个人和家庭特点、社会和家庭发展趋势、各种环境和生活经历的影响。性别、年龄、出生顺序、脾气和社会技能都对孩子入学转变有着影响;而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发展是一个有力的影响:民族、社会经济地位以及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也影响着儿童的发展过程和能力:不同的文化背景、家庭之外保育经历的差异和不同的家庭经历增加了入学适应的困难:学校和教室因素也对孩子的入学转变有影响;那些非双亲照顾的儿童应该得到特别重视。由此可见,考察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必须从一个全面的背景来考虑。布朗芬·布伦纳主张的生态学理论正好阐释了这一现象,而丹禄普则认为,现代研究采取一种生态系统的取向是必不可少的,在任何情况下幼儿都无法独立于他人,所以幼儿、教师、家长都是在他们生活的不同经历和文化的背景下对衔接进行共同建构的。他的研究设计采取的是一种衔接的生态模型,用来进行幼小衔接的研究,以探讨如何建立衔接理论。 
  由国外近几年的研究情况可以看出:生态模式作为一种体系。把影响儿童过渡的因素全部包括在内,拓宽了我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这种模式在国外已被广泛地运用到幼小衔接的研究当中。由此,我们需要从国外的这些理论和研究中汲取应有的营养,为我所用。 

  三、人类发展生态学对我国幼小衔接的启示 
  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幼小衔接的理论和实践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从这一视角出发,我们可以发现人类发展生态学对幼小衔接有如下重要启示: 
  第一,要重视多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入学过渡是复杂的,为理解这种复杂性,幼小衔接工作者必须考虑多种因素对幼儿入学过渡的影响。同时,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给我们的另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在研究幼小衔接的影响因素时,不仅要考查单个因素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对众多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进行研究,例如,在考察幼小衔接问题时,不仅要对教师、家长、幼儿这些处于微观、中观系统的因素进行研究,还需要去了解校长、园长以至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方针、入学指导等内容;不仅要对家长的职业状况、教养方式有所了解,还要对幼儿的生活经历等有所关注,这样才能综合把握幼儿所受的总体影响,从而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第二,加强各种力量间的配合和协作。既然幼儿入学过渡要受到多种因素、多层系统的影响,那么做好幼小课程衔接工作就离不开各方面的参与和协作,上至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要加强科研和指导,制定出一套较详细的有关幼小课程衔接教育的规范性大纲,中至社会、社区加强对幼小衔接的理解、支持和观念的更新,下至家庭、学校为幼儿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实施种种有效的教育措施,而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努力。 
  第三,要以幼儿的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不管现实如何复杂,个体与环境有多少联系,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所有这些因素,所有有关的社会力量,都应该围绕幼儿发展这个中心来实施幼小衔接工作,并且我们所关注的发展,绝不是幼儿一时的发展,而是他们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研究幼小衔接不能仅仅把目光局限于幼儿园大班阶段或小学一年级阶段,更不能仅仅重视知识的掌握。只有这样,幼小衔接工作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王文乔 杨晓萍)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玩教具制作:时钟屋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