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其中——融音乐于数学活动中
难道不可以把音乐描述为感觉的数学,把数学描述为理智的音乐吗?
——J.J.西尔威斯特
数学比较抽象、枯燥、严谨,而音乐则比较丰富、有趣、充满着情感及幻想。但二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虽然千姿百态,但都是由7个音符(音名)组成的,数字1~7在音乐中是神奇的数字;音乐中的节奏、强弱等都存在着数学中量的差异。因此。在组织数学活动中,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生动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音乐的魅力。为数学活动注入新的生命力。
一、化静为动,以动激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努力唤醒那些无动于衷的态度冷漠的孩子的注意吧。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接近那些无动于衷的头脑的途径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一般来说,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幼儿注意,更能调动幼儿兴趣。只有兴趣被激发出来时,幼儿的灵性才能“活”起来,数学活动也才会“乐”起来。
镜头一:拿一个生动、可爱的布偶小老鼠开展“捉迷藏”游戏,配合歌曲。我边拿小老鼠做动作(一会儿跳上桌子,一会儿钻在椅子下……)边唱:“小小老鼠跑来跑去,藏来藏去,藏来藏去,小老鼠在哪里?”幼儿答:“小小老鼠跑来跑去,藏来藏去,藏来藏去,钻在篮子里。”(跳在桌子上、趴在大门前……)幼儿跟随小老鼠的游戏动作直接感知上、下、前、后等空间方位。[评:学习方位词如果只凭讲解和练习,幼儿很快会感到乏味。本活动以小老鼠“捉迷藏”来活跃幼儿的情绪,设计了小老鼠一系列动作情节,牢牢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教师用歌声启发、提问,幼儿用歌声来思考、回答。形成师生间的亲切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
镜头二:音乐游戏“打电话”简单有趣。深受幼儿喜爱。一次,在复习数数时,我把歌词改一改用在了数学活动中。我请十名幼儿站成一排,告诉幼儿从左到右的排列顺序,主要是让幼儿知道数数的方法,从左到右数。指定一名幼儿接电话,另一名幼儿打电话给他,全体幼儿唱:“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接着,打电话的幼儿唱:“喂,喂,喂,你排在第几?”接电话的幼儿回答:“哎,哎,哎,我排在第六。”随后请不同位置上的幼儿,给其他位置上的幼儿打电话。这样一来,幼儿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评:教师善于捕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并将之和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丰富的知识,积累经验,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灵活运用,化解难点
3~6岁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特征,抽象逻辑思维刚刚萌芽。如果把理性的数学知识结合到音乐中,可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帮助幼儿摆脱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使数学学习由难变易,轻松掌握。
镜头一:为了让幼儿形象直观地感知数是怎样形成的。我选用了音乐游戏“开汽车”。1名小朋友当司机,听着音乐开汽车,当音乐停时,司机去邀请一个小朋友,教师告诉幼儿:1添上1就是2,2里面有2个1,1和l合起来就是2,然后两个小朋友开汽车再去邀请一个小朋友,从中让幼儿知道2添上1就是3,3里面有3个1,2和1合起来就是3,接着3个小朋友再去邀请朋友……[评:在认识5以內数量之间的关系中,数的形成是幼儿最难掌握的。有时教师准备一大堆教具讲得口干舌燥,幼儿还是不能理解。但通过这一生动有趣的音乐游戏,幼儿在玩中学,形象又直观。既调动了幼儿快乐的情绪,又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镜头二:学习“比较多少”时,我让幼儿玩“抢椅子”的音乐游戏。当音乐一停,会有一位或几位幼儿没有抢到椅子。这时,我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感知几比几少。几比几多,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数学方法。评:几比几少,几比几多是一个相当难的知识点,活动中将数学內容巧妙地转化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不仅满足了幼儿的竞赛心理,还促使幼儿更准确、迅速地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
三、创设情景,注重实践
在数学活动中,音乐的介入能有效地把幼儿带人到有趣的情景中,使每个幼儿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活动中去。通过自己的观察、真实的体验,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认知知识、激活思维、获取新经验。
镜头一:在“蝴蝶找花”游戏中,我做了不同大小、颜色的花,并引导幼儿观察。当音乐开始时,幼儿分别扮演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并按要求寻找花朵。(提不同要求:按花的数量、大小、颜色等来排列)。[评:认识数量、大小、颜色是幼儿已知的数学知识,此时,教师设置这个游戏情景是幼儿用已有经验在自己头脑中对花的数、形、时、空等知识建构的结果。简单重复的排序因游戏而变得生动有趣,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镜头二:学习5的组成时,我改编了音乐游戏“钓鱼”。我先让幼儿在音乐声中钓鱼,并把钓到的鱼放在盆里,等钓到5条鱼后,音乐停止。然后我让钓鱼的幼儿数数,一共钓了几条鱼,数好后,让幼儿把这5条鱼分别放到两个盆里,幼儿边分鱼边记录。就这样,幼儿先是钓鱼,然后数鱼,最后分鱼,玩得可开心了。[评:幼儿已学过4的组成,对分合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师先不告诉幼儿5的组成有4种分法,而是借助“分鱼”这一情景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得出5的形成,实践出真知,让幼儿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往往要比成人直接给的印象更深刻,因为幼儿在实践中能获得有益的经验。]
幼儿的数学活动是多形式的,只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多动脑筋,在适当的时候,将一些数学内容巧妙地、合理地融入到音乐游戏中,就能够大大提高幼儿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挖掘音乐材料本身蕴含的数学关系
在众多歌曲中,不难发现有些音乐材料本身就蕴含了较为明显的数学关系,如“数高楼”、“我的朋友在哪里”、“十个小矮人”等游戏,较好地体现了数的实际意义和数的顺序关系。又如“逛公园”和“拔萝卜”游戏中都存在着按高矮、大小差异排序的内容。教师要有意识挖掘这些游戏中的数学元素,引导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其中蕴含的数学关系。
2 在幼儿熟悉的音乐中渗透数学内容
“找朋友”是幼儿比较熟悉的游戏。在活动中我让幼儿每唱一遍就交换一次朋友,了解一一对应的关系。以后随着教学需要不断更换,如我给幼儿挂上不同形状、大小、颜色、数字的胸饰,要求幼儿找“挂数字3的小朋友”,找“挂红颜色正方形的小朋友”……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边唱边跳,寻找与自己数量相等、颜色或形状相同的朋友,思维辨别能力明显加强。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适时渗透、逐步深化的原则。有利于幼儿将数学方法纳入认知结构中,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新知识。
3 音乐游戏中应具有让幼儿独立思考的成分
游戏的设计应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具有让幼儿独立思考的成分,从而让幼儿主动去学习,让幼儿在探索过程中有所发现,进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如音乐游戏“乘火车”要是单单邀请小朋友开开火车,数数人数,幼儿很快会感到乏味,对活动的兴趣渐渐减弱。我尝试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车,分别编号1、2、3,幼儿每人一张有编号的车票,在音乐声中做开火车的动作。当音乐停时,幼儿依照车票号码快速找座位坐下,并请当列车员的幼儿查票,看谁找得又对又快。待幼儿玩熟后,我让幼儿相互交换车票,继续玩游戏,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这样的音乐游戏中,幼儿运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将“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了起来。
手工材料
关键词:数学
- 数学活动《魔法机器》 2014/10/08
- 数学教学活动《装在哪里最合适》 2014/10/08
- 数学活动《春天的花》教学反思 2013/03/03
- 制作数学学具的体会 2013/02/22
- 如何消除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焦虑情绪 2013/02/22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