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浅谈幼儿主动探索学习数学环境的创设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boli 感谢 boli 上传 0人参与

  社会经济、科技的高度发展,对人才素质有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培养开拓性的人才,而个体的这种主动发展需从小开始;在传统幼儿教育中,幼儿却往往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常常缺乏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和条件,从而使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操作材料之间处于一种不太协调的矛盾之中,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主动的参与学习的过程。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因此,在指导幼儿主动探索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把学习材料做为主要的载体。但在材料的准备是应体现“三”性。 

  一、体现活动的生活性 
  《课程指南》的精神指出,应将数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创设“数学活动生活化”氛围。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注重一些材料的互相渗透,如幼儿的标记是不同颜色的几何图形,同时把一种颜色的不同图形安排在一起,幼儿在随意的区分比较自己和别人的标记有什么不同时,也注意到了形与形之间的不同。又如,在制作节日布置的彩链,幼儿也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模式排序,红绿红绿等。材料作为目标的载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阶段的所需操作材料往往是不一样的。如在“送图形宝宝回家”时,第一批投放的材料以单一特征为主,有利于幼儿感受特征;第二批材料则加以形状、颜色、大小的干扰,逐步递加了难度。也正是由于学具的阶段性特征,为幼儿在最近发展区之间搭设了一个“梯子”,对于幼儿的探索性、自信心都有很大的正面影响。 

   二、体现直观形象性 
  小班幼儿由于心理发展的特点,他们的思维方式是直观形象的,因此我们投放的操作学具也与别的年龄层次不同,以直观形象的操作材料为主:如在进行“一一对应”比较时,我们投放了酸奶瓶、娃娃,幼儿通过给娃娃喝酸奶,很有兴趣的练习一一对应,在进行“大小比较”时,幼儿通过送球宝宝、水果宝宝等物品回大大小小的家,来积累有关大小的经验。 

  三、具有可欣赏性 
  幼儿对美丽、生动的事物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依据这一特点,我在操作学具上进行一些改进,如在进行模式排序时,提供了各种颜色的小火车做底板,在进行双排、环形一一对应比较时,动作各异的小猫、小鱼,美丽的小花等,幼儿活动兴趣很高,对图形的形、色都有了进一步的探索,在操作过程中,一方面在发现数学的韵味,另一方面也在感受美。 
  幼儿主动探索学习数学精神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应注意尊重和呵护幼儿 
  幼儿的兴趣常常与教师不同,尊重和呵护幼儿的兴趣会使幼儿有安全感,幼儿做出的回答和解释会真诚的来源于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而数学的抽象性恰恰缺乏引起幼儿兴趣的有利条件。因此,教育内容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点选择,要相似于幼儿生活,相似于幼儿心理发展,相似于动物性,相似于幼儿的好模仿、好户外活动、好奇、好合群、好成功、好称赞、好动、好游戏。例如:小班的数学活动“认识几何图形”,教师为其取名“图形宝宝找妈妈”,亲切,易懂,趣味性较浓,活动中教师为每个幼儿都准备了三个笑容可掬的图形妈妈(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和若干图形宝宝,请幼儿按形状特征帮助图形宝宝找妈妈。妈妈是幼儿最亲近的人,此活动符合幼儿的兴趣点,相似于幼儿的生活,因此,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真好玩,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另外,数学教育的内容难易程度要适宜,让幼儿“伸伸手,够得着”,过难过易都会降低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应依据幼儿年龄特点 
  教师应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倾听孩子们的谈话,了解幼儿表面看似错误行为的真正目的,避免误解和伤害幼儿,保持他们永久的乐于探究身边数学现象的欲望。例如,当教师看到孩子把山楂摘掉后,不应指责他,应去了解他破坏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就会知道原来孩子不是破坏,只是想知道:山楂树妈妈结了那么多果实,可是它到底生了多少个小宝宝?是山楂树妈妈的宝宝多,还是樱桃树妈妈的宝宝多?这是幼儿自发的研究身边数学现象的行为,教师的理解可以保护幼儿善良的愿望,可以支持幼儿的探索行为继续进行。 

  (三)让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 
  孩子的个别差异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原因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每个人都存在个性差异,但每个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注意根据幼儿的不同需求,为他们提供成功机会。 
  例如:小班幼儿的按物点数的能力还很差,我们可以在日常的小组活动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幼儿玩建筑游戏时,用积木搭建成功后就会请老师去看,去分享他们的成功与快乐。表扬幼儿的同时,教师可以借机提出新的要求:“你能告诉我这座房子是用几块积木搭成的吗?”点数积木比点数珠子难得多,因为积木排列的不整齐,颜色也很杂,但因为这是在游戏中,所以孩子们很高兴地一遍遍地点数。有的孩子不会按顺序数,往往漏掉1—2块积木,这时教师要及时地教会幼儿按从前到后顺序一块一块地数。幼儿掌握后可以提出新要求:“你还会搭什么?还可以怎样数数?让幼儿继续玩,而幼儿每次搭建的物体都不一样,所用的积木也是时多时少,数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可以从后往前数,可以从两头开始对称的数,可以数一个数拿掉一块积木,还可以数一块积木就往这块积木上放一个钮扣……不论幼儿用什么方法,只要数对了就会得到教师的肯定。在多次的按物点数活动中,幼儿都会有不同的发现,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总之,学习数学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幼儿在自己的操作活动中发现数学关系,获得数学经验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应着眼于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应该是充分让幼儿操作和尝试,并从中得到领悟。只有这样幼儿才能让幼儿在自我探索中对数学学习感兴趣,从而学好数学。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智力开发:培养聪明宝宝的秘诀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