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美育视域下幼儿音乐欣赏引导创作之探索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feier 感谢 feier 上传 0人参与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整个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迅猛发展着。在这日新月异、复杂多变的信息时代,教育的首要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与“如何思考”。对于幼儿而言亦是如此,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在人的一生中是永无止息的探索历程。学习不应仅局限于汲取知识,也不应止于知晓问题的答案;而应是在面对所学时,能够自行思索其缘由、找寻其意义、明白其重要性,以求整体性、通盘性的了解。 
   众多家长们都认为学习乐器就等于是学音乐了,因而纷纷求好心切地安排甚至是强迫年幼的孩子接受严格和过量的器乐学习训练,以便尽早、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像这类由来已久、积非成是的谬误观念,不仅反映出目前国内技术至上的教育导向,同时也造成了众多莘莘学子们日后在基本音乐常识、基础音乐智能以及音乐鉴赏能力方面的普遍缺失。事实上,如何引导孩子乐于接触音乐、享受音乐,进而能够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健康、快乐地走向精致美丽的音乐殿堂,才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有为数不少的家长甚至是音乐教师本身,均过度地强调学子们有形的“音乐成就”,而常忽略了无形的“音乐性向”的重要性。 
   幼儿若是在早期能够接触音乐与学习音乐,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会产生明显且正面的影响。在幼儿时期所接触到各种音乐启发,如乐感、节奏感、音乐常识以及音乐联想能力等乐器技术以外的课程与训练,对其未来的艺术鉴赏品味、音乐学习绩效或是整体音乐表现能力的提升,均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基于对幼儿音乐欣赏引导的研究成果及相关文献的探讨,试提出一系列具有多层次教育作用的“功能性”及“鉴赏性”的音乐欣赏引导之方案,协同音乐创作与情感活动能力的配合,提升幼儿对音乐的自发性学习兴趣,使其尽早建立基本的音乐鉴赏品味,协助他们具备更敏锐的文艺感知能力,并完成自我的音乐实践。 

   一、幼儿音乐欣赏引导的功用 
   音乐引导与一般音乐教学的差异在于:教学是“正式的”,如:依据教育部所颁布的课程标准,在各级学校所进行的教育体制是谓教学,在正式的教学行为当中,教师“给予”学生们正确的观念与答案;相对地,音乐引导则是“非正式的”,至于非正式的引导,则是由教师以巧妙、具有创意的隐喻或诱导等方式,来协助学生“自己去发现”正确的观念与答案。“游戏”是幼儿在学习经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游戏几乎是幼儿生活的全部、游戏即幼儿的主要工作。当我们能够享受并沉浸与学习之乐时,学习将会更为有效。因此,“在游戏中学习”自然地成为音乐引导的主要作业方式。我们绝不会、也绝不容许看到沉寂、死板的学习画面在音乐引导课程中出现。 
   对幼儿进行适时、适当的音乐欣赏引导,初期目标是在于激发幼儿爱好音乐的兴趣、进行基本的音乐思考训练,同时亦培养其音乐的基础能力。在建立一定程度的音乐联想能力之后,就能够使幼儿在不知不觉当中便轻易、快速地理解并掌握所接触到的音乐,进而展开更高效率的下一阶段学习历程。同时,整体的音乐表现能力自然也会相对地提高,并可借音乐游戏来进行良性的沟通与互动。如此一来,就能够促进幼儿身、心两方面的均衡发展,也可增益他们健康、快乐、活泼、谦让以及互助、合作等的社会性及良好性情。最后还可达到透过音乐来自我表达、提升文艺素养以及活化大脑神经细胞,并使幼儿各方面的潜在能力得以发展。 
   (一)生理学角度 
   根据生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人类的脑细胞在出生后就不再继续增加,但是掌管大脑内部连接、记忆储存以及构成学习认知基础的脑神经树状突触,却是可以一辈子持续成长。想要全面地开发大脑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就必须经常锻炼它,如同每天锻炼肌肉以保持结实的身体一样。我们的“心灵肌肉”若不经训练,同样会像缺乏运动的肌肉那样松弛无力。 
   早期进行音乐教学引导就是为了提早增进并强化幼儿脑神经链的连接,让各感官系统如听觉、视觉、触觉以及动觉等细胞进行更为密集的相互刺激,并能够激发潜意识的右脑开发学习,使幼儿未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等方面有更优越的表现。 
   (二)心理学角度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基模”是个体适应环境与行为表现上的基本行为模式。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很多知识都是以基模的形式储存在人的记忆系统里的,在此方面可以结合“同化”与“调适”等概念,并着重启发思想预备期的符号概念,经由“知晓”、 “模仿”、 “精熟”和“想象”等历程,来促进幼儿经验与心智上的发展。 
   (三)音乐学角度 
   音乐学特别强调“创作”、“诠释”、“欣赏”和“评论”等四个向度,其中缺少任何一个,音乐学的范畴就失去其完整性。在培养幼儿音乐基础能力的同时,联想能力的训练更是需要及早开始。幼儿音乐联想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感知”、“观察”和“经验”的升华与转化,其中“音乐知觉”为音乐美感经验的起点,更是不能忽视。然而音乐抽象知觉的丰富与否,完全取决于幼时音乐聆听、欣赏经验的多寡。这会高度影响并促进幼儿基模与认知结构的成长,并为建立音乐结构的抽象知识、培养更深一层的艺术审美观及鉴赏能力做准备。 

   二、幼儿音乐欣赏引导的建构要素 
   音乐欣赏引导分为“建构的”(经过特别设计、有计划性的)和“无建构的”(未经特别设计、无计划性的)两种方式。无论是建构的或是无建构的引导,都需要经常地、连续地活动与刺激,并以幼儿的能力反应为基础,使其自然而然地接受音乐的熏陶,而非强迫为之。 
   音乐欣赏教学引导虽然很重视随意性及无建构的音乐聆听方式,但有建构的要素教学设定与经过规划的教学引导,往往更能够使幼儿在音乐基础能力的培养上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绩效。 
   (一)功能性音乐引导 
   功能性音乐引导是一种协助幼儿完成自我实践与诠释的良好途径,其中的“功能性”较偏重在各种音乐要素的教育功能上。简单说就是乐曲中会特别针对幼儿去设计某一项或两项如节奏、曲调、力度、句法及音乐风格等的要素组合,让欣赏者能够独自、与同伴或是与父母一起,通过简单的“键盘游戏”、“节奏跟随”、“肢体律动”、“亲子活动”等方式,去体会音乐的进行。这种功能性音乐引导,属于让人“动态地”欣赏,并着重亲身参与的一种统合型音乐形态。其中包括同化、模仿和融合推衍三个方面: 
   同化——运用外在的求学环境与生活经验来刺激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并导引出其自发性的求知欲望。 
   模仿——协助幼儿借由自己的肢体语言如键盘游戏、模仿跟奏或韵律活动等方式来进行自我表达与诠释。 
   融合推衍——运用融合推衍的建构式引导,配合音乐联想能力的训练,利用较为有趣的教学情境来作为引导,让幼儿愿意主动并亲身参与音乐的学习。如此一来,能够让幼儿进行丰富并多样化的音乐欣赏活动。 
   借助功能性音乐的引导,较偏重于音乐要素的教育功能。由音乐的基本要素进行切入,例如:节奏、曲调以及句法、速度、力度、音色、曲式等,或是音乐风格等的各项音乐要素,利用各种感官功能,如:听觉、视觉、触觉以及动觉的相互配合,再加上键盘游戏、肢体活动以及律动教学等的学习引导,旨在完全活化并促进幼儿的脑细胞快速连接。
   (二)鉴赏性音乐引导 
   除了以基本要素为主的功能性音乐欣赏引导之外,实施融入美感教学的鉴赏性音乐引导也是应该齐头并进的。所谓的“鉴赏性音乐”是指配合某个故事或图画,甚至只是一个小小的意念或主题(标题),能够使欣赏者运用其丰富的想象力或创造力去感受与体会的一种音乐形态。这种音乐欣赏方式属于配合感性思考,让人“静态地”参与的一种智慧型音乐欣赏活动。例如: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利姆斯基-克萨科夫的《野蜂飞舞》或是德彪西的《月光》等标题音乐都属于鉴赏性音乐。引导者可以从形式与内容两大主轴着手进行: 
   形式是曲调、节奏、和声……以及曲式等一切音乐要素的复合体,因此在规模上由短而长、结构上由简而繁,配合各乐曲所独有的特色,透过一、两项焦点要素来凸显教学的内容与目标。 
   在内容上则以标题音乐为主要的鉴赏性音乐形态,以提供幼儿进行想象与诠释,使其迅速地从初期“听音乐”、“理解音乐”进步到最后能够“对音乐进行价值评断”。 
   在运用全新创作的乐曲之外,也可配合使用固有乐曲,诸如儿歌、童谣、民谣、地方民歌或者古典名曲等的重新诠释,借现有乐曲的重新包装来提高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三、幼儿音乐欣赏引导在音乐创作中的实践 
   在创作的诠释与剖析上,由涵盖教学功能及详尽的乐曲解说来阐述上述理论与创作实践的结合。 
   (一)功能性音乐引导 
   在功能性音乐的部分,将“节奏”设定为最主要的音乐要素,透过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流行、中国与西方等各种不同音乐形态的处理手法,让幼儿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各类型的音乐风格以培养其多元性的文化经验。 
   针对功能性音乐欣赏引导的需要,尝试创作的乐曲每首都应有主要教学功能及教学方式的设计与引导,内容应涵盖如表1所示。 
   上述的功能性音乐要素在教学的安排与设计下,需确实要求幼儿的亲身参与。如跟随音乐在键盘上作简易的弹奏、节奏的敲打等,在音乐的行进之间学会专注与等待。 
   (二)鉴赏性音乐引导 
   鉴赏性音乐引导主要是以标题音乐为主,并以故事背景及想象画面来作为教学指引的切入点,教师可以尝试自主创作与重新诠释。 
   自主创作我们可以在曲风设计和故事情节的设计上下点功夫,在曲风方面可以包括后浪漫乐派的模拟风格、抒情流行乐风、甚至美国的黑人音乐、巴西的巴萨诺瓦及现代的舞曲等;在故事情节方面可以包括季节、气候、动物、幼儿的日常生活片段等主题,其中还可以穿插一些抽象的传说与童话,开阔幼儿的想象力,使其有更丰富的创作空间。 
   在幼儿音乐欣赏引导的重新阐释上,我们不仅让幼儿接受博大的传统音乐的熏陶,也应在编曲上融入爵士与流行的音乐风格,旨在使幼儿在音乐经验更多样,培养其兼容并包的音乐涵养。 

   四、对家长与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建议 
   从家长方面应该尽早开始幼儿的音乐欣赏之路,就其角色扮演上,最重要的莫过于陪伴自己的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幼儿音乐细胞的发展潜能如果以大脑新皮质的成长做同步推算的话,三岁前后的发展最为快速,到六岁时成长已达85%以上。如在此期间尽早建立起多重管道的神经细胞连接,日后在听觉细胞的发展上会更顺遂,这将直接影响幼儿未来的音乐学习能力。在幼儿的音乐学习道路上,除了给予适当的音乐引导之外,家长本身的一路陪伴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功能性的音乐鉴赏活动中,让幼儿与父母一起,借助简单的“亲子游戏”来进行动态的音乐欣赏活动,会使整个幼儿音乐教学引导的进行更具功效。 
   对于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引导其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应注意乐曲规模的大小并结合运用本土教材。循序渐进的幼儿音乐欣赏引导教学,对幼儿未来音乐要素概念的形成具有正面的意义。在实施教学的初期,基于“幼儿的注意力无法集中过久”这一特点,所选择欣赏的乐曲长度不宜太长,以免幼儿失去耐心而导致反效果。此外,在功能性音乐的创作设计与教学规划上,单一音乐要素的强调与重复出现是必须坚持的,如此较能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融入音乐的世界。目前国内为数不少的儿童音乐教材,多是以国外的音乐素材为范本,采取翻译或自行编写,较少考虑到本土音乐的发展特色,导致国人对于本土音乐文化反而缺乏应有的认识,这是幼教工作者不可忽视之处。 
   在幼儿的启蒙过程中,教师与家长通力合作,创作一个富有启发性、激励性、多样性,且丰富有趣的家庭学习环境。 
   ★该论文是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高师音乐专业地方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12400450411。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7.589. 
   [2]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890. 
   [3]陈鹤琴.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71. 
   [4]马卡连科.家庭和儿童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97. 
  [5]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82.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和树叶宝宝的“亲密接触”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