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指令中思考幼儿园体育活动规则问题
规则是任何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而言,规则的应用是活动成功的关键。但是,在活动中,这又是极有可能被忽视的一个教学设计环节,因为教师往往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活动内容的设计上。许多班级完全忽视体育活动中的基本队形队列训练,集体讲授时大都随意站立,活动松散。这种现象在小班和小小班发生就不足为怪,但如果在中大班就应引起重视,事实上,体育活动中教师指令与幼儿活动规则的运用(规则的设计和传达)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教学策略的问题。
一、规则的类型
第一类是侧重控制整个活动局面、维持活动纪律和秩序的,例如,活动中的站位、队形、分组之类的规则,称之为秩序型规则。如活动刚开始的队列练习,教师的指令是:“队列练习:原地踏步→二路纵队→开花→四路纵队→二路纵队→圆圈→二路纵队。”幼儿在清晰明确的指令下,有持续的进行练习。
第二类是指导幼儿在活动中动作细节、动作技巧的规则,称之为技术型规则。比如,在案例中,教师非常清晰地传达:“身体贴近地面以手臂和腿的力量推动身体前进。”同时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地提醒幼儿,交代动作要领:“头不能抬起”、“身体贴地”……
第三类主要是表明本次活动或者活动中某一环节的主要任务的规则,称之为任务型规则。任务型规则的传达直接影响到活动局部和总体目标的达成。一旦教师对任务型的规则交代不够清晰,就会导致活动的走样,最终偏离活动的原先目标。比如,体育活动《勇敢的小兵》中进行比赛环节时老师说:“看谁爬的快、动作迅速像解放军!”结果,孩子们为了追求快,有部分孩子是乱爬,不是匍匐前进。教师发现孩子们动作不规范后说:“看谁动作最标准,谁就最像解放军。”幼儿听到老师的指令后,动作规范很多!教师一开始的指令:“看谁爬的快、动作迅速像解放军”这是对动作要求交代不够清晰,所以让孩子只专注在速度而不是在于动作是否标准,幼儿因为不明确动作要求,将重点放在了快上,结果为了快,就不顾动作的规范,这样就偏离了原先帮助幼儿学习匍匐前进动作的目标。幸而教师调整指令:“看谁动作最标准,谁就最像解放军”,立即澄清了活动的任务:“看谁动作最标准,谁就最像解放军”后,该任务型规则清晰地传达之后,幼儿非常注意匍匐前进的动作,动作也标准了许多。又比如在活动中孩子碰到电网后说电网是假的,而教师在发现幼儿在活动中偏离了目标要求后,没有意识到真正的原因,仍用情景性语言进行指导,并没有调整交代的活动规则,更没有做出相应的“惩罚”,幼儿对于规则毫无感受,而教师的疏忽直接导致了下一环节的开展失败,活动目标达成不够。在第二次游戏时,教师及时关注幼儿的表现和出现的问题,并对幼儿活动中出现的错误进行适时地纠正幼儿,进一步提出规则,使幼儿明确动作的规范性,促使游戏顺利开展、活动目标达成。
明晰了规则的类型,有助于教师依据具体活动环节和情境相应地运用适宜的规则,促进体育活动合理、顺利地进行。在这个案例中,这三种规则有独立存在,也有交叉存在的部分。
二、规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
一个体育活动并不只发展幼儿的运动技能,也必须关注非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指有效完成运动实践活动的能力,例如跑步能力、跳跃能力、投掷能力等。其它的渗透并参与体育活动的道德、审美、个性心理能力等称之为非运动技能,如模仿能力、交往能力、审美能力等。在一个活动里,运动技能和非运动技能没有绝对的区别,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我们可以有所侧重。因此,活动的目标也就相对地可以有侧重地指向运动技能或非运动技能。
秩序型规则旨在维持活动的纪律,建立体育活动的常规,不至于使活动失控。而技术型规则的传达,就要视活动的主要目标而定。例如,案例中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探索匍匐前进方法,练习匍匐前进的动作”,这个目标对幼儿的具体运动技能的掌握要求比较高。围绕该目标,教师就必须反复地示范,在活动的不同时间段里进行有针对性地传达技术型规则,适时地纠正幼儿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及不规范的动作。
案例:有一个孩子不小心就碰到电网,发现没有事,接着就开始无所谓了,不管动作是否标准的爬着玩。连续碰到几次后,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说:小心,要被电死了!可当老师到另一组去指导动作要领时,这孩子又碰到“电网”了。
一名幼儿冲他喊:“哟,你要电死了!”
这个孩子回答说:“假的,又死不了”。这句话就像个炸弹丢进了鸡窝,炸开了,有几个幼儿都说:“是的,我刚刚也碰到线的,是假的!”这一活动环节由于碰网的幼儿较少,教师没有发现。但这个环节结束时,孩子们却悄悄地沉静在“电网是假的”这一发现中。幼儿开始游戏《攻碉堡》,在过电网时,孩子们越来越不在意动作是否标准,仅仅追求快爬,赶紧去打敌人,在猛爬的过程中,绑着“电网”的椅子甚至被扯离了位置。
案例中游戏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为动作技能的练习做巩固,而且教师没有针对幼儿发现“假电网”后的故意违反动作提出要求,随后的指令又让幼儿把关注点放在了打敌人。虽然活动到这里俨然是个高潮,孩子们也很兴奋、激动,充满了成功的喜悦,然而这个活动却与本来的目标完全背离了。教师虽然一开始用指令传达了技术性规则,可在发现幼儿犯规情况出现后没有及时纠正,就直接导致了这一环节开展的失败。
任务型规则中的任务是比较封闭的,如:明确地指出“看谁动作最标准,谁就最像解放军”、“爬过电网,打死敌人”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如果活动的目标主要侧重于幼儿的运动技能的发展,那么在这种目标的指引下,对于规则传达的时间来说,教师应该在活动开始之前传达,也可以在活动过程之中传达,而且交代的时间和次数要远比非运动技能型规则多得多。活动规则的传达主要是让幼儿自主探索、尝试、体验及与教师一起总结技术技巧,共同讨论怎样做得更加合理、规范。
三、规则传达的方式
规则传达的多种方式是指在传达体育活动规则时,教师以幼儿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为依据,综合地运用语言、神态、动作、图示、音乐等手段有效地传达活动的规则。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规则的传达主要是靠口头指令的传达,而指令传达的清楚与否,就决定了幼儿能否完成任务的关键。
首先,是教师的言语口令。教师在言语传达规则时,除遵循一般体育活动的常规口令之外,还要针对幼儿的特点进行口令创编。比如,“看谁动作最标准,谁就最像解放军”这样的指令就是抓住幼儿喜爱并崇拜解放军的心理。又如,在集体讲授、热身运动时教师用简短的语言或手势发出指令,用游戏性的富有童趣的语言——“嗨嗨嗨,四列火车开过来!”这样的形式指令幼儿以四列纵队站立,不仅减少幼儿无意义的等待和教师组织的时间,减少时间浪费,还便于养成幼儿必要的规则意识和秩序感。其次,是表情,表情中效果最为明显的就是教师的眼神。比如教师把向左还是向右的规则口令表现在眼神里,幼儿会更容易接受,因为在活动中大多数幼儿是非常注意老师的神情的。最后,是肢体动作。教师进行示范的动作要领,和向幼儿传达队形、方向、站位用肢体动作比较直观,幼儿更容易理解。
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令明确才能让活动规则更加明确、指向性强,才能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更好地服务。
手工材料
关键词:规则
-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规则教育 2013/02/14
- 幼儿园规则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及思考 2013/02/04
- 简析幼儿园规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013/01/17
- 试论幼儿园规则教育与自由的关系 2013/01/02
- 美国幼儿园规则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2012/12/30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