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从指令中思考幼儿园体育活动规则问题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fuping 感谢 fuping 上传 0人参与

  规则是任何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而言,规则的应用是活动成功的关键。但是,在活动中,这又是极有可能被忽视的一个教学设计环节,因为教师往往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活动内容的设计上。许多班级完全忽视体育活动中的基本队形队列训练,集体讲授时大都随意站立,活动松散。这种现象在小班和小小班发生就不足为怪,但如果在中大班就应引起重视,事实上,体育活动中教师指令与幼儿活动规则的运用(规则的设计和传达)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教学策略的问题。 

  一、规则的类型 
  第一类是侧重控制整个活动局面、维持活动纪律和秩序的,例如,活动中的站位、队形、分组之类的规则,称之为秩序型规则。如活动刚开始的队列练习,教师的指令是:“队列练习:原地踏步→二路纵队→开花→四路纵队→二路纵队→圆圈→二路纵队。”幼儿在清晰明确的指令下,有持续的进行练习。 
  第二类是指导幼儿在活动中动作细节、动作技巧的规则,称之为技术型规则。比如,在案例中,教师非常清晰地传达:“身体贴近地面以手臂和腿的力量推动身体前进。”同时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地提醒幼儿,交代动作要领:“头不能抬起”、“身体贴地”…… 
  第三类主要是表明本次活动或者活动中某一环节的主要任务的规则,称之为任务型规则。任务型规则的传达直接影响到活动局部和总体目标的达成。一旦教师对任务型的规则交代不够清晰,就会导致活动的走样,最终偏离活动的原先目标。比如,体育活动《勇敢的小兵》中进行比赛环节时老师说:“看谁爬的快、动作迅速像解放军!”结果,孩子们为了追求快,有部分孩子是乱爬,不是匍匐前进。教师发现孩子们动作不规范后说:“看谁动作最标准,谁就最像解放军。”幼儿听到老师的指令后,动作规范很多!教师一开始的指令:“看谁爬的快、动作迅速像解放军”这是对动作要求交代不够清晰,所以让孩子只专注在速度而不是在于动作是否标准,幼儿因为不明确动作要求,将重点放在了快上,结果为了快,就不顾动作的规范,这样就偏离了原先帮助幼儿学习匍匐前进动作的目标。幸而教师调整指令:“看谁动作最标准,谁就最像解放军”,立即澄清了活动的任务:“看谁动作最标准,谁就最像解放军”后,该任务型规则清晰地传达之后,幼儿非常注意匍匐前进的动作,动作也标准了许多。又比如在活动中孩子碰到电网后说电网是假的,而教师在发现幼儿在活动中偏离了目标要求后,没有意识到真正的原因,仍用情景性语言进行指导,并没有调整交代的活动规则,更没有做出相应的“惩罚”,幼儿对于规则毫无感受,而教师的疏忽直接导致了下一环节的开展失败,活动目标达成不够。在第二次游戏时,教师及时关注幼儿的表现和出现的问题,并对幼儿活动中出现的错误进行适时地纠正幼儿,进一步提出规则,使幼儿明确动作的规范性,促使游戏顺利开展、活动目标达成。 
  明晰了规则的类型,有助于教师依据具体活动环节和情境相应地运用适宜的规则,促进体育活动合理、顺利地进行。在这个案例中,这三种规则有独立存在,也有交叉存在的部分。 

  二、规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 
  一个体育活动并不只发展幼儿的运动技能,也必须关注非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指有效完成运动实践活动的能力,例如跑步能力、跳跃能力、投掷能力等。其它的渗透并参与体育活动的道德、审美、个性心理能力等称之为非运动技能,如模仿能力、交往能力、审美能力等。在一个活动里,运动技能和非运动技能没有绝对的区别,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我们可以有所侧重。因此,活动的目标也就相对地可以有侧重地指向运动技能或非运动技能。 
  秩序型规则旨在维持活动的纪律,建立体育活动的常规,不至于使活动失控。而技术型规则的传达,就要视活动的主要目标而定。例如,案例中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探索匍匐前进方法,练习匍匐前进的动作”,这个目标对幼儿的具体运动技能的掌握要求比较高。围绕该目标,教师就必须反复地示范,在活动的不同时间段里进行有针对性地传达技术型规则,适时地纠正幼儿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及不规范的动作。 
  案例:有一个孩子不小心就碰到电网,发现没有事,接着就开始无所谓了,不管动作是否标准的爬着玩。连续碰到几次后,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说:小心,要被电死了!可当老师到另一组去指导动作要领时,这孩子又碰到“电网”了。 
  一名幼儿冲他喊:“哟,你要电死了!” 
  这个孩子回答说:“假的,又死不了”。这句话就像个炸弹丢进了鸡窝,炸开了,有几个幼儿都说:“是的,我刚刚也碰到线的,是假的!”这一活动环节由于碰网的幼儿较少,教师没有发现。但这个环节结束时,孩子们却悄悄地沉静在“电网是假的”这一发现中。幼儿开始游戏《攻碉堡》,在过电网时,孩子们越来越不在意动作是否标准,仅仅追求快爬,赶紧去打敌人,在猛爬的过程中,绑着“电网”的椅子甚至被扯离了位置。 
  案例中游戏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为动作技能的练习做巩固,而且教师没有针对幼儿发现“假电网”后的故意违反动作提出要求,随后的指令又让幼儿把关注点放在了打敌人。虽然活动到这里俨然是个高潮,孩子们也很兴奋、激动,充满了成功的喜悦,然而这个活动却与本来的目标完全背离了。教师虽然一开始用指令传达了技术性规则,可在发现幼儿犯规情况出现后没有及时纠正,就直接导致了这一环节开展的失败。 
  任务型规则中的任务是比较封闭的,如:明确地指出“看谁动作最标准,谁就最像解放军”、“爬过电网,打死敌人”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如果活动的目标主要侧重于幼儿的运动技能的发展,那么在这种目标的指引下,对于规则传达的时间来说,教师应该在活动开始之前传达,也可以在活动过程之中传达,而且交代的时间和次数要远比非运动技能型规则多得多。活动规则的传达主要是让幼儿自主探索、尝试、体验及与教师一起总结技术技巧,共同讨论怎样做得更加合理、规范。 

  三、规则传达的方式 
  规则传达的多种方式是指在传达体育活动规则时,教师以幼儿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为依据,综合地运用语言、神态、动作、图示、音乐等手段有效地传达活动的规则。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规则的传达主要是靠口头指令的传达,而指令传达的清楚与否,就决定了幼儿能否完成任务的关键。 
  首先,是教师的言语口令。教师在言语传达规则时,除遵循一般体育活动的常规口令之外,还要针对幼儿的特点进行口令创编。比如,“看谁动作最标准,谁就最像解放军”这样的指令就是抓住幼儿喜爱并崇拜解放军的心理。又如,在集体讲授、热身运动时教师用简短的语言或手势发出指令,用游戏性的富有童趣的语言——“嗨嗨嗨,四列火车开过来!”这样的形式指令幼儿以四列纵队站立,不仅减少幼儿无意义的等待和教师组织的时间,减少时间浪费,还便于养成幼儿必要的规则意识和秩序感。其次,是表情,表情中效果最为明显的就是教师的眼神。比如教师把向左还是向右的规则口令表现在眼神里,幼儿会更容易接受,因为在活动中大多数幼儿是非常注意老师的神情的。最后,是肢体动作。教师进行示范的动作要领,和向幼儿传达队形、方向、站位用肢体动作比较直观,幼儿更容易理解。 
  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令明确才能让活动规则更加明确、指向性强,才能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更好地服务。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芬兰幼儿园为啥不“上课”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