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绘画看幼儿想像力发展的研究-艺术领域论文
绘画以其特有的可视形象和色彩,典型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的美,以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加深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并能激发儿童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适当地进行美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发展儿童的观察能力,培养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操作能力和开放意识,并有助于塑造儿童的良好个性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增强其艺术感觉和艺术气质。
一、幼儿园绘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未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未重视绘画活动的创造性环节
教师采用固定模式,提供的范例只是模仿的样本,幼儿不需经过创造,只需模仿事例便可以直接地取得艺术效果。教师的示范只是展示了创作的动作过程,幼儿按照教师提供的样本来获得成果,与现有的指导方法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效的体系。当这种教育形式被摒弃时,大多数孩子只能坐在教室里,手握画笔,不能大胆地在纸上涂涂画画。幼儿的认知水平低,知识经验相对缺乏,教师未能选择一些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激发表现的欲望和能力。
2.美术活动中,缺乏对孩子交流的情感反应
教学中采用固定的模式,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着重于作品的完成,缺乏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幼儿作画的动机是出于游戏的愿望,看重画的过程,能够从中得到愉悦,并通过画面使幼儿认知、感情等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有一节中班会话教学活动,绘画教师通过设置某种情境,出示一幅热带鱼的范画(热带鱼有三角形、半圆形等几何图形组成),教师讲解示范后,幼儿悄无声息地照着示范画作画,其画面的构图、热带鱼的造型与色彩均与教师的示范图雷同,在这一活动中幼儿未能主动地参与,只是按照教师设计好的式样,机械地模仿而已。
3.以成人的眼光、框框去评价幼儿的作品
教师不能读懂幼儿的画,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大而化之,这样就不能激发幼儿再创造的欲望,并且教师只对少部分幼儿的作品给予表扬,挫伤了其他孩子的积极性,因而使幼儿对绘画的热情降低,对作品丧失信心。
二、在绘画中培养幼儿想像力的方法
1.家庭绘画教育方面
(1)肯定幼儿的绘画行为。自幼儿能抓得起笔时,幼儿就开始了“艺术”创作。这时候儿童的画虽然毫无章法,但也毫不节制。如果家里有处于“涂鸦”阶段的幼儿,家里就必定被画得一塌糊涂。一般家长很难理解此时地乱涂乱画对儿童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仅从“惜物”和“整洁”的角度出发,要求幼儿停止这种“毫无意义”的涂画。其实,家长应该认识到儿童绘画反映了儿童自己的思想、情趣、爱好以及自身对世界的认识,因此,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待幼儿的绘画,认识到蕴藏在“乱七八糟”的涂鸦中的教育价值,肯定幼儿的绘画行为。
(2)提供各种各样的支持。平时,家长要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绘画材料,比如水彩笔、彩色铅笔、油画棒、纸,等等。要幼儿通过操作各种材料来体验画画的乐趣和色彩的缤纷多彩。除了提供材料支持外,参与幼儿的绘画过程也是有力的支持。家长参与作画过程,不是要替代幼儿画画,也不是教幼儿画画,而是要通过开放性地提问启迪幼儿的思维,引导孩子观察。家长还应该经常带孩子出去,体验大自然的美好;也可以带孩子去参观一些美术馆、博物馆之类的场所,增长儿童的见闻。
(3)耐心“倾听”幼儿的作品。大多数情况下,幼儿的作品都是极其抽象的,成人很难直接看出孩子到底画了什么。如果儿童画上的物体的形象清晰,容易识别,家长就对儿童的画大大褒扬;相反,如果儿童的画模糊难辨,家长就会说:“画的什么呀?看不懂。”家长这样仅仅从画的表面来评价幼儿的画好还是不好是不可行的。其实,儿童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仔细倾听儿童的画,将会发现在那一片混沌之后有着多彩的世界。
(4)及时与幼儿教师沟通。家长与幼儿教师的沟通,既是了解幼儿在幼儿园表现的重要途径,也是家长学习科学的育儿观念的重要途径。家长可以就儿童绘画方面的一些问题询问幼儿教师,幼儿教师可以给家长提供一些专业化的建议和指导。家长在和教师的沟通中获得更多的认知冲突,引发更多的思考,可以更好地在家庭中给幼儿的绘画以帮助。
2.幼儿园绘画教学方面
(1)教幼儿多观察美好的事物,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简化教师示范环节。首先,要放开幼儿的手脚,让幼儿直接去认识客观世界。因为绘画活动是一种以观察为基础的艺术活动,它具有直观性和具体形象的特点。教师要带幼儿广泛观察各种不同的事物,大到周围环境,如山水、树木、人和动物的活动等,小到一只蜜蜂、一棵小草等,都应成为幼儿观察的对象。通过观察认识各种事物的形体、结构和色彩,积累起丰富的表象,教师在技巧上再给予适当的指导,幼儿就可以把各种美好的体验、美丽的形象表现出来。如在意愿画“春天的树”绘画活动中,有的幼儿画树上开满了花,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舞;有的幼儿画柳枝垂入小河,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有的幼儿画大树发芽了,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唱歌;有的幼儿画了一棵大树,几个孩子在树下高高兴兴做游戏……画面生动活泼,幼儿的想像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其次,不要给幼儿固定的模式。教师只是提出问题,让幼儿借助已获得的技能去独立活动,充分表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按自己的理解去做。比如画“鸡”,表现鸡的身体可以用三角形,也可以用蛋形、半圆形,还可以有各种变形。鸡的动态又是千变万化的,有的吃食,有的捉虫,有的相互打斗。如果教师只用一种模式给幼儿演示,幼儿脑海中先入为主地接受了这种模式,画出的鸡的形象和动态必然会“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很显然,这种做法(下转第207页)(上接第205页)阻塞了幼儿绘画的思路和想像力。
(2)给幼儿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绘画氛围,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在绘画教学中,给幼儿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非常重要,它可以激发幼儿以愉悦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要鼓励幼儿以独具个性的方式,创造性地体现绘画内容,表达自己心中的世界,并给幼儿必要的技能技巧上的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潜能。如在一次添画活动中,教师先教幼儿折小狗,然后要求幼儿将折好的小狗贴在画纸上,再添画上有关情节,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孩子们在教师的启发下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添画、讲述,每一幅画面、每一个故事,都洋溢着回味无穷的童趣。假如硬性地让幼儿照教师设计好的样子依葫芦画瓢,必然收不到上述效果,反而会使幼儿的思维僵化,失去最可贵的天真与稚气。所以,只有给幼儿创造自由、宽松的绘画气氛,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想像力。
(3)运用谈话、问答等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想像力。教师应充分了解幼儿的创作意图,认真倾听幼儿在绘画中的言谈,以便在指导时能有的放矢、恰如其分。当幼儿的想象在画面中不能完全体现时,要及时帮助幼儿拓展思路。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提示往往就能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如命题画“小熊”,起初不少孩子的画面上仅出现了干巴巴的一只小熊,教师一句简单的问话:“你的小熊在干什么?”效果就大不一样,幼儿的思维、想象马上活跃起来。于是小熊推车、小熊吹泡泡、小熊请客等各种逼真有趣的画面,很快跃然纸上了。在这里,教师的一句问话、一次提示,就好比打开幼儿想象大门的一把钥匙,这种适时适当的指导,是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
总之,幼儿有着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我们应该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像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教师应充分认识、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注意发现画面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能传达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幼儿点点滴滴的创造,提供机会与他们分享、交流,了解孩子,善于观察,让他们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快乐健康地成长。
手工材料
关键词:美术教育
- 我眼中的幼儿美术教育 2013/02/28
- 走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三大误区 2013/02/25
-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浅析 2013/01/29
- 美术教育中的一方沃土——漫画艺术 2013/01/29
- 对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尝试 2013/01/26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