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背景下中班幼儿科学区材料投放适宜性研究
作者:施 蕾
一、研究背景
新《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皮亚杰的观点,只有主动的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因此,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操作探索,而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满足好奇心并产生探索的欲望是需要环境和材料为依托的。
科学区的材料投放与幼儿的兴趣有着相互的密切作用。材料投放得好、投放得巧,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满足幼儿兴趣的材料能促进幼儿的思考。主题背景下的科学区活动是在主题活动中,以幼儿感兴趣、便于幼儿自己操作、让幼儿个别化探索、操作的活动,并从中获得初步的科学启蒙。
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教师们对科学区材料的投放往往存在不少的困惑,主要表现在:1、如何与主题内容结合投放相适宜的材料,减少材料投放的盲目性?2、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及时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增加材料投放的趣味性?3、教师指导如何支持孩子个性需要和发展,提高指导的策略?如何解决这几个难题,不让这些困惑影响了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得本该发生的教育过程被失落,“科学区”成为孩子们随意摆弄、打发时间的地方。因此,我们进行中班科学区材料投放的适宜性研究过程中,针对难点、结合实际,探索主题背景下科学区活动过程中材料投放的适宜性、教师的指导策略,努力使科学区域活动能激发幼儿兴趣、养成探索品质,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二、研究效果
一)、在材料投放过程中应尊循的原则:
1、注重与开展的主题内容结合的紧密性
在主题背景下开展科学区活动,是幼儿对主题经验的拓展和延伸。幼儿在相关经验的支持下,可以更大程度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如在中班主题活动中“常用的工具”,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笔宝宝大探秘”、“天枰”、“乒乓球站稳了”、“有趣的尺”、“摩擦起电”等等,孩子们在丰富、有趣的科学材料中,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与主题相关的经验,同时也获得了初步的科学启蒙教育。
2、注重材料投放的可操作性
幼儿的兴趣主要来自于材料,幼儿的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过程激发幼儿兴趣、获得操作经验。科学区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去学习,获得相关经验。例如“会亮的电珠”,往往是教师准备一些小灯珠、电池、电线等,但一味摆放出这些材料,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幼儿不知道操作后的变化,那孩子们就不会有兴趣去探索。一方面,教师可以帮助固定电线的一端和小电珠,幼儿只需接上另一端就会发现小电珠的变化,或通过提供了相应的步骤图片,也可以通过活动前的语言激发引导,幼儿在感受到一些方法、体验到自己成功之后,对游戏中有趣的变化、对材料的操作兴趣就会大大增加。
3、注重材料投放的多样性
材料多变,能促进幼儿从变中去探索。例如,在集体科学活动“小球站稳了”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不少材料,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让滚动的小球站稳。活动后孩子们意犹未尽还沉浸在这一内容中,于是教师拓展了材料的内容,除了提供的纸、盒、积木、扭扭棒之外,还提供了橡皮泥、双面胶、尺等等。因为由于有了相关的操作经验,他们会主动地运用多种材料发现更多的让小球站稳的方法,幼儿们在一次次的探索过程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可见提供丰富多样可以激发幼儿大胆探索和尝试,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因此,多样性的材料对幼儿的探索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注重材料投放的开放性
在幼儿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着各种各样的物品,教师要引导幼儿做有心人,随时随地收集身边易得的、卫生、安全的废旧物品,设置班级“百宝箱”,引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根据需要自由选取材料,使探索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如“沉与浮”的操作材料中,其中需要多种重的或轻的物品,我们引导幼儿去“百宝箱”中找一找,选择合适的材料,在水中发现它的不同变化,并进行简单的记录。由于新材料的加入,使幼儿的探索活动进一步深入了。允许幼儿自选材料实验,也就是允许幼儿尝试失败。正是因为是幼儿自己选择的物品,发现物品在水中的不同变化,这样的实验现象对幼儿来说会记忆深刻。
二)、教师指导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1. 充分观察了解的原则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如给幼儿提供的与主体相适宜游戏材料是否合适,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有是否获得发展,主题经验有了哪些丰富,新投放的游戏材料幼儿是否有兴趣等等,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分析。
2.采用开放式指导的原则
针对科学区活动不同环节,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及幼儿的不同行为表现,采取充分尊重、信任幼儿的原则,尽可能让幼儿独立主动开展游戏;多观察,少干预;多放手,少包办;多鼓励,少指责。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作为游戏的伙伴,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采用建议、协商的口吻,给予启发、点拨,依靠幼儿的积极活动帮助幼儿学习,但教师指导的语言应是开放式的,如“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请用它来试试,看看会怎样?”等,对大部分幼儿没有参与的结果,不做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留给幼儿探索的空间,发散幼儿的思维、引起幼儿的联想,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发现、总结,耐心倾听幼儿的发现,并用欣赏的口吻夸奖孩子,以激发幼儿的自信心,更有利于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发挥。
3.运用积极评价和自发交流的原则
中班幼儿往往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在科学区活动中,我们总是积极采用纵向评价使幼儿每次活动后都有一种成功感。自发交流是游戏同伴间对自己游戏的交流,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的交流,通过自发交流,让幼儿共同分享游戏的体验,探讨游戏中的问题,提高游戏水平。交流时我们多用谈话的方式,集思广义解决问题或推荐有创意的方法;还经常采用设问方式,作为活动的延伸,为下一次活动铺垫,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如在“会转的小花”游戏材料中,幼儿在边玩的过程中边感知,当他们得到一些操作经验后,我们就让幼儿互相交流观察心得和发现,“你是怎么让小花转起来的,什么好的方法要向大家介绍吗?”、“你是怎么让小花转的快一些呢?”等,再说说“是怎么发现小花转的不一样的?”等,使幼儿了解别人的视角与思维方式,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然后引导幼儿发现小花的转动与水的关系、小花的转动与手的关系,这样就激发了幼儿主动去尝试。最后以“下次你会怎么玩”等设问方式激发幼儿参与下次游戏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研究的效果
1、主题背景下科学区材料投放的研究丰富了科学区材料,完善了幼儿认知体系。
在主题背景下设计投放科学区材料,能激发幼儿科学兴趣、培养幼儿科学品质的材料目标。我们在设计材料时站在儿童的角度,深入了解孩子的需要,先动手玩玩、试试,找出主题、中心,确定知识点。正是这样的认真分析主题内容,并有序、深入拓展内容,使科学区材料更加具有层次性,科学区材料的投放的过程让老师全面熟悉主题的内容,使主题开展的线索更加清晰、适宜。孩子们在有趣、有序的材料激励下,更加愿意参与到主题互动中,凸显了幼儿参与的主动性。
2、提升了教师在科学区活动中对幼儿的观察指导能力
在幼儿的科学区活动中,教师从前期的准备、过程中的观察、到后期的反思,
教师们都全身心的投入。特别是活动中对幼儿的观察及对幼儿游戏的指导,老师们边实践边总结,教师在激发幼儿游戏兴趣、获得游戏方法、增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努力尝试,并不断总结经验。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观察指导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幼儿的游戏操作水平、对科学区参与积极性、与同伴的交往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
3、提高了教师对主题背景下科学区材料的设计和投放的
因为有了这一课题的研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观察指导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每一个主题材料的初步设想到生成,形成较完整的材料,都要经过教师反复的商议、讨论、修改,然后使材料逐步趋于完善。在教师们的共同参与、商讨、悉心研究下,一个个科学区材料就这样鲜明地表现了出来,有的材料设计是大家意想不到的,教师在不断的观察、反思、调整、揣摩、思索中创新着自己的思维,教师们的观察指导能力、教科研能力在实践锻炼中得到提高。在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边实践边总结,使各个主题中的科学区材料紧紧围绕主题内容,现在的老师们在投放科学区材料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使科学区材料的投放减少了盲目性、无趣性。同时也激发了老师在创设其他区域材料的过程中也要做到合理、有序、有层次。
五、研究的思考
1、在探索主题背景的科学区材料投放的过程中,教师对材料设计面还可再拓宽一些。投放的材料与主题相适应的、粗浅的、便于操作的科学区材料还可丰富些,更能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2、主题之间存在差异。有的主题内容可以拓展出较多一些的科学区材料,而有的主题相关内容会少一些,使得主题间出现一些不平衡,是否可以用非主体相关材料进行补充,我们将进一步探索。
3、要更多的关注幼儿在科学区操作的过程中,良好的科学品质的培养。科学区材料依托以主题为背景,可以为幼儿营造丰富环境,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发现的兴趣。但幼儿在活动中不能仅仅是完成简单的操作过程,而应该对操作过程无论成功与失败都要记录下自己的发现,以培养幼儿的积极思考、大胆尝试的科学品质。
手工材料
关键词:中班论文
- 中班幼儿体育活动中合作法的运用—幼儿园中班社会教育论文 2012/07/05
-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中班区域游戏论文 2012/07/05
-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育论文:生活活动中的语言学习 2012/07/05
- 中班音乐教育论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活动的开展 2012/07/05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