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中的幼儿探究式学习之我见-优秀幼儿园科学论文
一、幼儿探究式学习的实质
很多人认为探究只是科学家的事,是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研究,探究的问题主要来自于高深的学科领域,儿童没有探究的能力。其实他们误解了探究的概念。《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探究是一种有多侧面的活动。”幼儿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就是教师为幼儿创设一种类似于研究的情景,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经验,体验活动的乐趣。幼儿在自然、自主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的学习,往往正是儿童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并不是科学家才能够探究,幼儿照样也能探究。
幼儿的探究活动虽与科学家的探究表现出质的差异,但就探究过程而言,还是有许多共性的内容,都包含了探究过程的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观察、发现、提出问题。观察客观物质世界,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探究式学习”的源泉;发现问题的心理实质是个体觉察到现有的某一状态与欲想的状态之间存在差距,这一差距可能是明显的、整体的,亦可能是内隐的、局部的。提出问题是发现问题之后,表征和界定的结果。作为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可分为“界定良好的”(即初始情境、目标情境、可能的操作等都是清楚确定了的)和“界定不良的”(即一般缺乏这种清晰性的)两种。rq幼儿发现提出的问题以后一种居多。第二个环节,确定执行问题的解决策略。确定利用多种不同性质的解决策略为收集证据服务。儿童此时体验着实证方法在问题的解释和评价中的作用。第三个环节,形成问题解释。儿童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学习推理、预测,找到事物的属性、现象的因果关系或其他的解释,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当然,有些时候表现的水平较为低下。第四个环节,评价探究结果。一般地,儿童通过与成人、同伴,特别是与教师的接触中,获得对探究结果的评价。同时,也可在对事实性材料的观察分析中,形成评价,但儿童更多依赖于他人的评价。第五个环节,交流探究结果。交流是儿童探究后的自然流露。儿童探究结果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有言语的,但更多用的是实例、模型,结合言语而进行交流。
二、探究式学习是幼儿学习科学的基本学习方式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幼儿是天生的探究者,从一出生开始就在不断地探索周围世界,建构自己的知识,幼儿的科学与成人的科学在本质上没什么差别,都是一种探究活动,而且是对生活世界中有意义的问题的探究活动。探究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在儿童来到学校之前,探究一直自发地开展着。儿童进入学习以后,探究的实践不应被禁止或割断,而应在教师的支持、鼓励、帮助和指导下继续开展。因此,探究作为一种天生的本能,无需儿童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探究内部的结构、如何表达他们的发现,他们天生是“讨厌的”提问者、“可气的”拆卸者、“可恶的”破坏者、“可恨的”涂画者和“烦人的”嚷嚷者。(“一粒小小的种子怎么会长成那么大的一颗树?种子里面有什么神奇的东西?”“植物吃泥土吗?”……)
但是,这并不是说探究式学习就是先进的,也不是说什么都能拿来探的。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是人类经过几千年探究的结晶,要求学生在较短的受教育时间内学习完这些知识,同时经历历史上的探究过程,这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而且,从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来看,真正适合学生探究的内容毕竟是少数。“为探究发现而教”“为问题解决而教”“为批判性思维而教”“为创造性而教”,也必定包含着有效地传授基础的、用途广泛的知识,并使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正确理解、牢固掌握、清晰储存,以及在需要时快速检索与有效提取。肯定探究学习而否定授受是没有道理的。任何名副其实的课程都必须把系统地传授、学习和储备组织好的知识本身作为一种明确的目标,即使在学前教育阶段也应该如此。
因此,尽管基于直接经验的、探究式的学习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但间接知识的学习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毕竟是大量存在的。另外,有些知识内容,由于各种原因,难于设计成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去获取;还有大量的学习内容,虽然可以设计成探究活动,但由于具有较高的难度和挑战性,只有少数幼儿能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多数幼儿却成了“陪探”。因此,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如果用探究的方式,放在由少数有志趣、有特长的幼儿组成的课外兴趣小组中尚可;放在班级中,让全体幼儿开展探究,不仅效率太低,而且效果往往不如授受式学习。
三、科学教育中的探究式学习强调“手脑并用”
动手做,即在“做中学”,在幼儿教育界被广泛重视,是由于儿童对具体事物的操作感知是其形成自己的经验结构和智慧结构的主要方式,是由于“做中学”的方式符合了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的特点,满足了幼儿需要直接经验奠基的发展要求。但手的操作还必须和心智的操作、改变相互结合,“不仅要有幼儿对物体的操作,更要有原有认识与操作结果的相互作用所实现的对原有认识的强化和调整”。
因此,探究不仅强调动手做(hands-on),更强调动脑筋(minds-on)。毕竟,真正的学习并非发生在儿童的手上,而是发生在他们的脑袋里。这包括强调儿童在观察中的思考,对探究结果的猜测(假设),为后续探究制订计划,考虑变量的选择和控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等处理,在与同伴的对话和交流中相互质疑和评价,反思自己的预设,考虑可能的其他解释,最终得出结论和报告,并向其他人展示或陈述,等等。这一切,都是不仅要动手,更要动脑才能完成的。尤其是随着年级的不断提高,对动脑的强调会越来越多。
手工材料
关键词:科学教育
- 幼儿科学教育如何渗透整合性 2013/02/28
- 用科学态度对待科学教育 2013/02/18
- 充分利用农村环境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2013/02/06
- 幼儿园小班开展科学教育要做到“四化” 2013/01/26
- 关于幼儿科学教育的几点有益尝试 2013/06/04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