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园歌唱活动中图谱介入时机的实践研究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qinghe 感谢 qinghe 上传 0人参与

  摘 要:歌唱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它可以陶冶情操、抒发感情、发展语言、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音乐表现力。但由于幼儿受到年龄和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缺乏各种必要的感性经验,如果不借助一些形象的教学辅助材料,要理解和表现音乐是有一定难度的。通过我们的实践与探索发现:运用图谱会把歌唱活动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歌唱活动中,从而提高活动质量,达到教学目的。所以我们要恰当、适时的让图谱介入幼儿园歌唱活动中,真正的充分发挥它在歌唱活动中的有效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歌唱活动;图谱;介入
  歌唱是音乐艺术表现中最通俗、最普及、最富有感染力、最易为人们所理解和喜爱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也是人们表达、交流感情的最自然的一种表现手段。所以,歌唱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 幼儿歌唱可以陶冶情操、抒发感情、发展语言、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但在幼儿园歌唱活动的组织中,我们常常方法单一、形式单调、一遍又一遍的机械式跟唱使幼儿学得枯燥乏味,更不用说对音乐表现出积极情绪了,而教师又在教的过程中表现出辛苦无奈。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忽视了幼儿的主动性,低估了幼儿的能力,幼儿的学习是在被动接受过程中完成的。
  斯特拉文斯基说过:“音乐必须被看见,这样才能得到恰当的呼吸。”并且,我们知道幼儿的思维发展处在直觉形象阶段,加之受到年龄和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缺乏各种必要的感性经验,如果不借助一些形象的教学辅助材料,要理解和表现音乐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图谱在歌唱活动中的运用是一种视觉参与,它能更具体、更形象、更简单、更直观地展现歌曲的结构、内容。通过我们的实践与探索发现:运用图谱会把歌唱活动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歌唱活动中,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从而提高活动质量,达到教学目的。
  既然在歌唱活动中,图谱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如何恰当、适时的让其介入呢?

  一、当歌曲的歌词难以理解、记忆时
  歌唱活动中幼儿记忆歌词是整个活动的关键。但我们在活动中,经常会发现很多孩子对歌曲曲调容易熟悉,但是对歌词却记不住,以致出现了孩子哼着曲调却咿咿呀呀,表达不清歌词内容或自改歌词的现象。这时,我们就要把歌词的内容以图谱的形式出现,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对图谱产生正确的理解,并将图谱所呈现的画面与歌词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循序渐进地在孩子们理解图谱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再去记忆歌词。
  中班歌曲《大家来看灯》中,各种各样的灯较多:兔子灯、荷花灯、狮子灯、飞机灯、金鱼灯等等,歌词内容变化太多,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都难以记忆,何况孩子呢!这时,就需要图谱的介入,将歌词按乐句变成可视图谱,通过图谱的视觉提示,非常具体直观地将内容呈现出来时,幼儿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了歌词,在学唱歌曲时就不会混淆两段歌词中的各个花灯。
  再如中班歌唱活动《朋友越多越快乐》,歌词内容不断变化,我将歌词和图谱有机结合,如“一只小鸟树上落哟”,我就用一颗树上有一只鸟的图来表示;“一群小鸭下了河哟”,就用河里有一群鸭的图来表示,“一群小羊在山坡哟”就用上坡上有一群羊来表示;“对我唱起歌”就用音符表示;“对我笑呵呵”就用笑脸表示;“对我把话说”就用嘴巴表示,当幼儿理解这些图谱的含义后,在接下来有类似图谱出现的时候,他们很自然地将知识进行迁移,容易而有趣。
  歌词的记忆是歌唱活动的核心部分,形象的图谱给了孩子们直观的视觉刺激,可以提醒和加强孩子们对于歌词的理解和记忆。

  二、当学习运用多种歌唱形式时
  在歌唱活动中有时会采用领唱、合唱、轮唱、分声部唱或男女声对唱等多种形式,教师既要弹琴,又要指挥幼儿,常常显得分身乏术;幼儿在学、唱的过程中也容易跑调、抢调、跟调等混乱状态;并且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总是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分配好唱歌的角色,这样显得既生硬,孩子们又没有积极性,那么在一首歌曲中怎样让孩子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会不同的歌唱方式呢?这时图谱恰当的介入,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灵活地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颜色、线条、几何图形、男女娃娃头像等图形分别表达不同的歌唱形式。如,歌曲《我有一双勤劳的手》中,在图谱上贴上标志,幼儿学习领唱和齐唱,这样教师可以灵活的随时变换。也可以在画图谱时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幼儿学习领唱和齐唱。通过这样图示的标识,简单明了,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自己唱歌的时间,并且能够很准确地演唱出来。
  还如歌唱活动《闪烁的小星》,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都很简单,重点放在多声部轮唱上。教师准备两个声部的图谱,出示的第二声部图谱,摆在相对应第一声部的位置下面,让幼儿一看就明白,第一声部唱到什么时候时第二声部开始唱。这样能较好的激发幼儿的兴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当然,这些设计可以与幼儿共同来协商,逐步熟悉并形成习惯,这样,幼儿一看到相关的图形就能理解并很好地完成预定的目标了。

  三、当需要掌握基本的音乐素养时
  一首完整的歌曲除了要记忆歌词之外,还要引导幼儿掌握歌曲的节奏感、旋律感、结构感、音色感、速度感和力度感等不同音乐元素。此时,图谱的介入可以很形象地帮助幼儿掌握这些十分抽象的音乐元素。
  1、当节奏感难以解决时
  节奏感是对歌曲材料中的节奏和节拍的感知和表现。利用图谱,幼儿可以自由地摆放和组合图形卡片,得到不同的节奏型,并加以练习掌握。如:
  通过不同蛋壳里的小鸡摆放的位置不同,练习不同的节奏型。
  还如:中班“咚咚锵”的活动中,关于“咚锵”部分的节奏分为几个乐句如下:
  咚 锵/ 咚 锵/ 咚锵 咚咚/ 锵 —/
  咚咚 咚咚/ 咚咚 咚/
  锵 锵/ 锵 锵/
  在活动中,教师将“咚、锵”处分别用鼓和锣图片,伴随音乐节奏的出现,分别出示鼓和锣的图片,并用语言引导的策略,例如:“刚开始不会敲,敲的很慢,熟练一些后就敲得快一点,后来敲累了又慢了”等,幼儿演唱的效果非常好。直观的形象帮助幼儿梳理清楚了节奏的类型,有图谱的辅助,幼儿再现节奏比较容易。
  2、当较难把握歌曲的旋律风格,理解歌曲的情绪、情感时
  每首歌曲都有自己表达的情绪、情感,有些抒情、有些欢快、有些激昂。如果教师用语言单一枯燥的讲解,幼儿以他们的认知经验,难以理解。这时,图谱就要介入,通过形象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曲性质,正确把握歌曲的情感表达:抒情的歌曲,需要用轻柔、舒展的声音来表达,就可以画上柳枝、流水、波浪的线条等形象的事物或图形进行表达;欢快、活泼的歌曲,要求唱的轻快、跳跃的,就可以用小鸟、小雨滴或小白兔、小松鼠等轻巧跳跃的形象来表达;要求唱强音的地方把图形画大些或色彩浓些,弱音的地方则画小些或色彩淡些。如:歌唱活动《小兔跳跳跳》,前两句要求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唱,而中间则适合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来处理。为了让幼儿理解并准确地把握,教师在出示图谱的同时,可以在相应的图谱上用一组小兔子的脚印表示“轻快、跳跃”,用一组柔和的波浪线表示“优美、抒情”,按节奏的形式出现。根据这些图谱,幼儿可以很快地分清出哪几句需要唱得活泼欢快,哪几句需要唱得优美抒情。
  还如,歌曲《国旗国旗红红的哩》要求声音作出强弱之分,这时可以用颜色图谱介入,帮助幼儿准确把握。我们可以用红色块表示乐句前半部分强的演唱要求,用蓝色块表示乐句后半部分弱的演唱要求,以此更形象地展示每个乐句不同的演唱要求。
  当需要表现歌曲独特的演唱风格时,图谱也能恰当的介入。如《老鼠画猫》中,这首歌曲中有个很特殊的音乐符号,就是上滑音,出示小老鼠的尾巴可以很夸张的往上钩,这样可以起到提醒幼儿唱到“小老鼠”时,声音自然往上滑,把这首诙谐、滑稽的歌曲性质演唱出来。
  这样恰当介入图谱的教学方式比起教师单调的讲解记忆要有趣得多,并且印象更深刻。这些图谱采用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并与之产生共鸣。

  四、当幼儿缺乏学习兴趣时
  如果歌唱活动只靠语言来传递信息,则会给幼儿以单调和枯燥的感觉。有了图谱,活动内容的表述会更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当我们像变魔术一样拿出图片时,孩子们充满了兴奋和期待,注意力便能被充分吸引,学习兴趣也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在歌曲《小狗抬轿》中,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叙述和形象图谱的出示,使幼儿轻松愉快地进入角色,为活动的导入作了很好的铺垫。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五、当需要幼儿自主学习时
  图谱的运用,可以促使幼儿自己动脑,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让幼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积极思考,自觉主动地学,发挥幼儿自由探索的主体性。例如:大班《秋天多么美》活动中,共三段,分别有三种不同的农作物,并且词也复杂,容易混淆。教师先准备了六幅关键的图谱,在学歌曲时,先请幼儿听歌词按顺序找出正确的图谱,其余部分完全可以幼儿自己创编图来替代歌词。幼儿在听音乐找图谱的过程中,比以前更认真、更专注, 同时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幼儿的倾听和自主学习能力。
  还如,大班歌唱活动《春天》中,副歌部分比较容易唱错(啷里个啷里个啷里个啷,啷里个啷 啷里个啷,啷里个啷啷里个啷啷里个啷里个啷里个啷里个啷里个啷里个啷),三处副歌部分,分别用三张连续的拨浪鼓图片表示,为了更有节奏感,更清晰,“啷里个”用有两边有小辫的鼓表示,而“啷”则用没小辫的鼓表示。由于这个差别容易被忽视,老师在引导幼儿理解图谱时,提醒他们观察比较,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并猜想它们分别表示怎样的歌词。幼儿有了充分自主学习的机会,而且他们也很感兴趣,能投入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当然,图谱的出示还要给孩子们留一点想象的“余地”。比如,小班歌唱活动《碰一碰》中,对于前面的歌词“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碰哪里?鼻子碰鼻子”,采用图谱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是在后面的一句时,就把“鼻子碰鼻子”这里空着,留给幼儿想象的空间,让幼儿在讨论想象的过程中去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总之,歌唱活动不应该仅仅是听觉的感知活动,而应是多种感知协同活动的。图谱的恰当介入,对于幼儿园歌唱活动起到了支持和强化的作用。形象的图谱出示给了幼儿直观的视觉刺激,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体验和感受音乐,感受歌唱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独特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孩子们在歌唱活动中更加轻松自主,更加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并且拓展多方面的音乐素养能力。因此我们要合理、有效地运用图谱,真正的充分发挥图谱在歌唱活动中的有效作用。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促进寄宿制幼儿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几点做法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