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教师应注重强化儿童化口语表达能力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qinghe 感谢 qinghe 上传 0人参与

  教师的教学语言,指的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所采用的符合教育心理,合乎语言规定,注重启发,研究表达艺术的一种口头语言。它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也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一些教师特别是一些刚刚走上幼教岗位的年轻教师,在幼儿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不很好地运用儿童语言讲课,尽管他们对教材十分熟悉,教学环节严谨,内容讲得准确,重点突出。但听起来让人感到抽象,课堂气氛沉闷。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可见语言是十分重要的。幼儿教师从事的是儿童教育教学工作,他们的儿童化口语掌握得如何,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加强幼儿教师口语能力的培养。

  一、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儿童化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儿童,这就规定了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口语除具备准确、明白、生动规范外、还要求儿童化。这是因为:1儿童化口语与儿童的心理言语习惯相近、相吻合,用儿童化口语进行教育和教学,师生心里贴近,儿童就容易接受,上进心和求知欲就易于激发;2、儿童阶段,特别是小班低龄儿童,孩子们的言语能力较低,说话不够规范,语言模式尚未定型,不少人还不能用完整语句来表情达意,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对教师还有很强的信任和崇敬心理,教师儿童化口语的运用,有利于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因此,儿童化口语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二、培养儿童口语化的有效途径
  1、从理论上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言语习惯 人们说话的特点与其年龄的心理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通常学习儿童心理学,可以了解各个时期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以及知识、能力的水平和认识规律。同时还可了解儿童言语的一些特点,理解能力不强,所以他们往往使用一些浅显易懂,具体形象的词语,较小简单的句式,结构等。各年龄段儿童口语特点是不尽一致的,应当有所区别。上述诸方面情况,是学习儿童化口语的依据和基础。
  2、开辟多条渠道和儿童言语,培养敏锐的语感 可以经常地接触儿童,参加他们的活动并与之交读。届时作细心地观察、体味,从中可感知活生生的、富有表现力的儿童口语。 可以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供视听形象,如听录音,广播,看录像,电影等。这些有关儿童的节目往往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所以儿童的口语更为纯净、规范、简明。欣赏时,认真地领会,琢磨。收益会更大。 可以观摩一些小学优秀教师的课。优秀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口语风格,他们熟悉儿童的心理及知识、能力水平,其教学口语往往适应儿童的言语特点,又具有风采,值得学习吸收。 可以去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是从儿童日常生活的一般用语中经作者选择、提炼出来的,较之日常生活用语更准确、简洁、生动、形象。读后加以分析、揣摩,可以了解儿童言语的词汇、句式等。
  3、利用课堂内外各种机会和场合,多方式地进行训练或实践 可以安排说话课,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习训练。增加机会,面向儿童,在现实生活这个具体的语言交际环境中锻炼儿童化口语的能力。模仿录音、广播等练习说话并录音,再对照自己仿说的录音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不足之处,化口语能力。予以改正,如此反复进行,效果显著。 组织兴趣小组,开展内容丰富,富有情趣的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等,或创设特定情境进行小品表演或做游戏等。

  三、儿童化口语学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否则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努力抑制自我。要进入特定情境,进入角色,把准角的情感,切记游离其外,一开口便容易成人化或拿腔调不自然,虽说初次困难较大,只要多体验,多实践,一定会提高适应程度的。
  2、要有儿童意识,运用“心里换位”。就是时刻把自己当作儿童来提醒,认真考虑,琢磨自己的每一句话是否为儿童所明白、接受,倘若有所偏差,则应摸清存在问题,分析其原因,然后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随时根据获得的反馈信息,调整语言信息输出的速度、节奏、程序、方式等,以保持语言的最佳效应。 总之,儿童化口语,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从事幼教工作的广大教师不能认为这不过是“小儿科”而不屑一顾。其实要真正学好它,也并非易事,需要一个充分调动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记忆力等的过程,一个多接触、多感悟、多积累、多实践的过程;也唯有掌握了这一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教育教学工作。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纵向解读个体差异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