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对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思考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langhua 感谢 langhua 上传 0人参与

  摘 要:活动区活动源于开放教育的理念,是以个别化学习为前提的教育方式。但是由于对开放教育的“开放度”识别不清而导致对于活动区活动的教育理念也模棱两可。笔者认为尽管活动区活动有它自己出现以来的历史,但是面对问题重重的现状,我们也需要对活动区活动有一个“根”念的重新认识。有了“根”的认识便可能对活动区活动做出明确的、清晰地布置与指导,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空间。
  关键词:活动区;活动
  从20世纪90年代起,活动区活动在全国各地的幼儿园中悄然生根发芽。霎时间,“活动区活动”一词成了幼教领域的流行风尚。从它“流行”之日起到现在,幼儿园教师就忙碌于对活动区活动的认识和应用,然而当在将活动区活动这一理念进行切实应用的时候,她们却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甚至出现了一些有失偏颇的现象。换句话说,我们知道“活动区活动”是一株美丽的植物,但是却无法向他人描述这株植物是怎样的美丽,也不知道要怎样培植才能展现它健康的美丽。关于活动区活动,笔者对它的认识也有过一段时间的彷徨和犹豫,但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和观察发现仍然有一小部分是可以拨开云雾见月明的。现在拿出来给大家分享,就算是给同样处于困惑中的幼儿园教师关于活动区活动认识上的一些诚恳和可能的参考吧。
  要应用活动区活动这一理念,我们最先应该做的是对它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笔者认为,“活动区活动”一词可分为两个层面,分别为“活动区”和“活动”。在这两个层面上两者没有孰轻孰重的意味,而是在活动区活动中处于天枰上同等的两端。
  “活动区”,顾名思义,就是用于活动的一个区域。一提到区域,有人可能直接就想到划分的各个区域,但是在这里,笔者将活动区分为两大类:集体性活动区域和分组的活动区域。集体性活动区域是说要有一个集体活动的场所,可以将一个教室当作主题活动室,也可以把这个区域直接移到户外。集体性活动区域的创立是为了幼儿能够融进集体性的活动和接受扩大了的同伴交往,同时感受由集体性活动所暗示出的规则性、纪律性、规范性、合作性等等。分组的区域活动是指在一个室内或室外设置不同的活动内容的区域。分组的活动区域的大小、多少、封闭性程度等是由幼儿的数量、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发展水平以及活动场所的面积来决定的。冯晓霞教授在《活动区的创设、利用及活动指导》中说:“一般来说,每个活动区的最佳容纳量为5—7人。这样,按活动室面积50平方米左右,人数为30—35名计,每班需要且可以设置6—7个活动区。……区域之间要有适当的‘封闭性’,避免因‘界限不明确而产生消极影响(如幼儿无目的地‘乱窜’,分散注意力等)’……至于封闭到什么程度为适当,不同类型的活动区、不同年龄的儿童有不同的要求。”“活动”一词突显了经验性、操作性和参与性的特征。这个词是杜威非常推崇的,他的教育理论中无不有这个词的伴随。由于信仰“活动是人生存的方式”,现在已有很多领域在关注“活动”。他们对活动的研究无非就是围绕活动的主体、客体、中介以及活动的目的和功能等来展开的。这里,笔者不是要用各种理论去支撑“活动”的宏观认识,而是回归到幼儿园“活动区活动”中“活动”的具体认识。毋庸置疑,幼儿园活动区活动中的主体是幼儿,因为,活动区活动需要的是幼儿在活动,而不是幼儿被活动。为了显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需要用教师在活动中的观察者、引导者、调解者和合作者的地位做出对比,这也是与传统中教师主导和幼儿被导地位不同的地方。材料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幼儿活动中的客体。这一客体的意义性不仅是让幼儿有物可操作,更重要的在于隐含在客体中的教育影响和引导成分。由于材料的这一特性就使得材料的提供者务必慎重选择合理、合适的对象(以幼儿的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发展水平等为基准)。“活动”的目的和功能是指幼儿园中创立活动区活动的原因以及它在对幼儿的发展中有什么价值。冯晓霞教授在《活动区的创设、利用及活动指导》一文中的论述可以给我们很好的答案。她认为,活动区活动是实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儿童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积累有关活动情况的经验和感受,从而产生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和评价,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活动区活动多数属于自选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能够体验到成功感和愉快感,有利于培养自信心;活动区活动通常是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这为幼儿提供了更多交往的机会和自我表现的机会,等等。她还认为,活动区活动可以给幼儿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经验,使他们在一种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学习,通过活动区的活动幼儿可以获得认知、社会性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对活动区活动有了比较简单明确的认识之后,我们就要着手于具体的活动区活动,首先最重要的是考虑活动区活动的背景布置。在这里,笔者引用蒙台梭利的一句话“follow the child”,也引用马拉古奇的一句话“我们为幼儿所做、所想的一切只能从幼儿身上找到答案”。这些话是活动区活动背景创设中的信念和指导原则。考虑到幼儿是活动中的主人,以及我们是在做促进幼儿发展的一件事,那当然由“主人”决定自己家里的事宜,而作为特别“客人”的教师只要提供一些善意的建议和指导就可以了,由此我们得出第二指导原则:尊重、相信儿童的能力。事实也告诉我们,儿童不是没有能力的、毫无逻辑的、胡搅蛮缠者。即便你还是不相信儿童的能力,那也应该遵从儿童的冲动、兴趣、需要等这些孕育儿童生长点的特性。所以,无论是集体性区域活动中的主题环境中的创设和布置,还是分组的区域活动中活动的种类、进行的方式等都要有教师和幼儿手拉手去做出选择。幼儿的经验、需要、兴趣以及发展趋向起决定性作用,而教师的经验作补充辅助。由于各有的内容会随着影响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活动区活动的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以及材料的投放,活动进行的方式,活动的中介等都要适时做出调整。这体现活动区活动中的两个很明显的特征:动态性和过程性。而把握这两个特征的重任就落在教师身上(由于年龄特点的原因,幼儿只管变,而从不去关注寻找自身变化的原因和结果,这时候教师的任务就是总结、整合和调整促进幼儿发展的辅助物,以便幼儿能够更好的、更健康的发展)。此外,在活动区活动的选择上,教师要在放手幼儿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观察幼儿的需要、兴趣、长处、不足等等,以幼儿的存在状态为基本立足点丰富和延伸幼儿的活动区活动。具体来说就是,在活动区活动中,幼儿的自主选择与参与和教师有计划的组织是相结合在一起的。两者在不断的交替出现中,教师发现了幼儿的发展水平与方向,并在此基础上适当的调整或变化活动区活动,顺应并提升幼儿的发展水平。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似乎可以达成一个共识:活动区活动中教师角色的重要性。有人认为,既然创设活动区活动的目的在于给予幼儿一个自由、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那么教师的责任就是敢于撒手、放任幼儿的一切。这是对活动区活动中教师角色的误解。笔者认为,倘若真正的实施活动区活动这一理念于幼儿,教师的责任非但没有简化,而是更加复杂和专业了。教师既要管理好自己,又要调整好幼儿的活动。所谓“管理好自己”是指在活动区活动中教师要避免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自己掌握上位的、全面的、正确的知识,并且以自己的经验作为衡量幼儿活动的标准),教师要控制好自己不要去过多的干涉幼儿的活动,教师要有拿得起放得下的情怀,相信幼儿有自己走路的能力,给幼儿自己的一片展现自我的天地。其实这些都是传统教育中不能放手的习惯。所谓“调整好幼儿的活动”是指在幼儿活动中引导幼儿活动的持续性和生长性,当幼儿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并变换问题的呈现方式(或者分解,或者重构,达到幼儿解决问题的水平),及时观察发现幼儿的需要和兴趣调整活动的背景和进程等等。这需要很高的教师专业成长能力。

  以上是笔者对活动区活动的一个粗略的认识,希望能够起到去除一些关于活动区活动的困惑。其实,很多时候,事物的本身并没什么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运用,也在于对其有着重要影响的人如何去主导或操作它。笔者不再向他人一样强调活动区活动对于幼儿发展中的价值所在,但是希望实践者在动手之前请仔细认识一下它的面貌,辨认出怎么样的一个方向或道路是在大原则之下适合自己的内容,因为这是“实践”的“根”。有句话说的好“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才能叶茂”。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衣服整理歌——幼儿园儿歌(文本)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