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初探幼儿音乐教育之“奥尔夫教学法”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jinxiangyu 感谢 jinxiangyu 上传 0人参与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往往会有这么一种感觉:幼儿开学之初很喜欢音乐课,从上课开始就伊呀呀呀地跟着老师唱,教什么他们就跟着学什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对学唱音乐的兴趣在逐渐减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来,幼儿园“填鸭式”的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幼儿的天性,磨灭了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热情。课堂即使有一些所谓的“自主发挥”,也是在教师圈定的范围内,按照既定的方向进行。 
  “奥尔夫教学法”的到来给所有音乐教育者带来了新的思考,是一次全新的音乐教育革命。音乐家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其实,人类的传统音乐教育早在几千年前就形成了,那就是人们在劳作中、在生活中对音乐的自然感知。茶余饭后、劳作交际时尽情歌舞,这大概就是“奥尔夫”教育思想在中国最早的反映。
  如何将“奥尔夫教学法”与中国本土音乐教育相结合呢?笔者将以《春天序曲》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先让幼儿谈谈自己是怎样过年的,做了些什么,看到和感受到了什么?然后,将全班的幼儿进行分组,每个幼儿手里分发一些道具,尽量做到道具多元化,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爱好,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富有个性的艺术创作活动。例如,用扇子敲出悠扬的音乐,将手绢转起来或抛起来,甩纸模拟风声,让幼儿尽情地表现与发挥。然后,还可以拿出水彩笔,取出画纸,让幼儿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展开想象,让听觉上的旋律变成一幅幅优美的、充满个性的精彩画面。
  传统的欣赏课总是机械地分析段落,幼儿被迫说出自己还不太明白的大意,被动、机械地跟着教师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走,根本没有发挥自己在音乐体验中的主体地位,更没有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作品,体验作品。中国的许多音乐作品,积淀了华夏几千年的文明,作品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分为几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需要审美者自己去感受音乐。因此,教师不妨和我一样,首先选取一些极具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如《春节序曲》、《喜洋洋》进行尝试。其次,不要采用西洋的方式分析本土音乐,而应充分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或创设不同情境、提供丰富材料,或引导幼儿用心揣摩,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启发幼儿去想象、联想,去感悟美、体验美、发现美,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完成审美的教育。并给幼儿足够的音乐发展与表现空间,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创作能力,使幼儿的音乐欣赏在快乐中得到体验与发展。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小班区域化体育活动:到动物园去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