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怎样才能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huiyi 感谢 huiyi 上传 0人参与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对幼儿来说,学数学算是他们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的基础课,人们形象地称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幼儿园进行数学启蒙教育,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从事幼教工作多年的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在数学活动中,怎样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把数学教学融入到幼儿园各科教学活动中呢?

  一、在情景中引发幼儿自主学习
  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是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基本途径和条件。课堂教学中师幼之间的情感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情绪,师幼情感是激发幼儿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的有力因素。教师要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愉悦的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参加学习,使幼儿充满强烈的学习欲望,形成一种以自主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心理趋向。如果幼儿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不能体会到学习的愉悦。为此,我们不能生硬地把知识强加给幼儿,不能为了教而教。而是要把生动的、带有故事色彩的教学手段带进课堂,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会知识。如在大班“十以内相邻数”的活动中,我并不是以单调的数字为主让幼儿找出这个数字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而是创设一个游戏的情境,让幼儿胸前挂上十以内数字卡片,老师也挂上一张卡片,站到前面说:“我是数字8,今天,我要找两个好朋友和我一起上台表演节目,这两个朋友必须是比我小1和比我大1的数,猜一猜我的朋友是谁,快请我的两个好朋友站到前面来。等游戏熟练以后,请小朋友来代替老师的位置。这样,和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一起参与活动,让他们觉得老师是他们的好伙伴,与他们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会了找相邻数。这样,通过游戏就能较好地调动幼儿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不断体验到自由感和成功感,感觉到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二、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
  在加减数学中无论是数的互逆关系,还是应用题的学习,总伴随着用语言表达数与数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与结果,以促进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6的加减时,我给幼儿准备了小彩旗,由两名幼儿一起来玩,在游戏中回答教师的提问。先请一名幼儿插彩旗,教师提问:“你插了几面小彩旗呀?”幼儿回答说:“我插了2面彩旗。”教师接着说:“请你再插上4面小彩旗”。幼儿又插上了4面。教师提问:“现在一共有几面彩旗?”幼儿回答说:“一共有6面。”教师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幼儿回答说:“我是用加法计算的,因为我先插了2面,又插了4面,一共有6面小彩旗。”教师继续问:“应该怎样列式子呢?”幼儿答:“因为2和4合起来是6,所以列算式为2+4=6”。再请另一位幼儿插彩旗,教师提问:“你一共插了几面小彩旗?”幼儿回答说:“一共插了6面。”教师请一个幼儿拿走2面彩旗再提问:“你的彩旗被拿走了几面?”幼儿回答说:“被拿走了2面。”教师又问:“现在还剩下几面彩旗?”幼儿回答说:“还剩下4面小彩旗。”教师再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幼儿答:“因为一共有6面小彩旗,拿走了2面,还剩下4面,我是用减法计算的。”教师继续问:“应该怎样列式子呢?” 幼儿答:“因为6减去2个,还剩下4个,所以应列算式为6-2=4。”用此方法练习6的加减法,幼儿在问答中用语言表达了运算过程和结果,在游戏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自主学习的动力。

  三、培养幼儿的自立学习的激情
  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提供丰富的可探索性的操作材料,应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引导幼儿开展探索性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自己发现、获取和巩固数学知识。如教大班幼儿学习“二等分”时,我先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分蛋糕”,故事的大概内容是:有两只小熊在路上拾到了一块蛋糕,他们都想吃,可又不会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半,这时来了一只狡猾的狐狸,它说要帮助两只小熊分蛋糕,可是狐狸特别狡猾,最后两只熊只吃到了一点点蛋糕。故事讲完后,我便向幼儿提出问题,“你们能不能帮小熊把这块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块?想一想,看看谁能第一个想出好办法。”这样,用激励和鼓励的语言、请幼儿自己动脑去想,然后用圆形的纸当作蛋糕让幼儿进行操作的实践活动,比比看,谁分得最好。在分完圆形的基础上,我又提出了让幼儿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各种形状的“饼干”,看谁的方法最多。在教师的鼓励下,全班幼儿跃跃欲试,立即动手进行操作。操作一段时间,有的幼儿已分完三种图形,但对正方形、长方形的“二等分”只有一种方法,这时,我就提醒幼儿,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分的方法,比比看谁的方法多。经过教师的启发、鼓励,幼儿又活跃起来,纷纷继续动手操作,最后他们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指导比较和自己的探索操作,找到了正方形、长方形的其它等分方法,又用剪开来比一比的方法验证了其他方法的正确性。验证成功之后,一个个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在分完之后,我总结了刚才的活动,“向这种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半的方法叫做二等分。” 孩子们对这一活动的过程特别感兴趣,知道了“二等分”的意义。这一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励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数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让幼儿成为数学活动的真正的主人,这是我们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反思而实现的目标。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儿童睡前故事MP3:审判动物的奇闻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