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与游戏的心理功能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leili 感谢 leili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当前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幼儿心理问题的扩大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缩小化并存;其二是教育问题、生理问题与心理问题的混淆。幼儿园心理教育必须是健康的教育。游戏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营养液,主要表现为游戏是幼儿情感与冲突的解压阀。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游戏;营养液
   国际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指身体没有疾病,它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幼儿阶段是人的一生发展的关键期,同样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期,当前我国特殊的家庭结构和不合理的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产生,通过幼儿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突显出其重要价值。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心理问题的扩大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缩小化。当前幼儿园针对“心理问题”儿童,所采用的是一种医教模式,试图通过疏导、咨询和矫治使问题儿童摆脱问题行为,实施的是一种教育的补偿。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为了突显心理健康教育的规模与效果,许多原本只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速度上、气质上、性格上的个别差异,被纳入了问题矫正的范围,把许多正常现象例如:任性、胆怯、进餐慢等误解为问题行为。在教师的心目中这些孩子成了“问题儿童”,随着针对问题儿童的相应言行的出现,由于儿童对自我的评价主要来自成人,这些儿童渐渐接受了问题儿童的帽子。
  儿童心理发展中产生的有些问题原本是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成熟而自动消失的,但是当把本不是问题的问题作为问题对待后,这些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反而成为了问题。例如:为了矫治幼儿的偏食现象以牺牲幼儿的情感为代价,而强迫幼儿进食,导致幼儿呕吐,结果带来心理上更大的压力。即使教师精心采用情境法、角色转换法、模拟法和榜样法等来促使幼儿矫治那些所谓的不良行为,其结果也是看重即时效应而忽视长远效应,严重强化了孩子的自我否定心理。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未经过专门心理矫治训练的教师,以医教模式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潜在危险的。为此,改医教模式为教育模式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经之路。
  2.教育问题、生理问题和心理问题混淆。教师所认为的一些幼儿心理问题,很少是真正的心理问题。有些与幼儿所处的生活、教育环境有关,可以用相应的教育加以矫正,例如当前由于家庭结构出现的独生子女现象导致的有关幼儿行为问题。有些可能与生理问题有关,需要医教结合来加以矫正,如先天性的脑功能障碍或生理失调导致的行为问题。有些是真正的与心理有关的问题,要用心理调节来加以矫正,如因恐惧、分离焦虑等产生的问题。相同的问题行为可以由不同的诱因产生,但是要解决这类问题行为要针对不同的问题根源。
  当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行为矫正,只重视问题行为的诊断,不重视问题行为产生的诱因,或者只重视问题行为的矫正,不重视诱因的消除与矫正,结果出现了不少虚假的教育效果。如一幼儿不喜欢喝海带汤,但是在老师的奖励与威严下艰难地喝下一碗海带汤,老师认为自己的教育很成功,但是却导致这名幼儿以后见到海带汤就呕吐。有些幼儿特别好动,总是静不下来,而且喜欢“捣乱”,吃饭乱跑,排队加塞,活动不遵守纪律。教师采取的个别教育方法一是通知父母,家园合作解决问题,二是在一日常规中给予特殊的规则约束,强迫其安静下来。由于教师对他的好动行为的特殊关注,幼儿无形中接受了较多的否定性自我评价。教师不知道这种好动是由于幼儿的平衡分析器的障碍所导致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应当是健康的教育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种医学模式,而应当是一种教育模式,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它的主动性,教育应当对健康人格起着塑造作用,而不是改造作用。不能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特殊教育,特殊教育采用医教结合的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等同于特殊教育。教育是否能够塑造健康的人格,其关键的决定因素是教育本身是否健康。所以,做到健康的教育必须把握以下两点:
  其一,认识到教育的不当会影响、阻碍幼儿的心理发展。或许由于认识失误所导致,也可能是功利思想所驱使,但是现实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错误或者说不适宜的教育行为,结果是这些不适宜的教育行为在无形中伤害着幼儿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幼儿的正常发展。其二,要营造自由、安全的教育心理氛围。科学合理的心理环境创设对于健康人格的塑造具有很大作用。科学合理的氛围必须是宽松的与自由的。营造心理氛围是无形的,主要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带给幼儿的情感体验,心理健康需要积极的情感体验,轻松、自主、愉悦、宽松的环境给人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游戏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营养液
  游戏在人的一生发展的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与人类共始终,对于幼儿来说起着任何活动都无法取代的作用,游戏是幼儿的工作,是幼儿的生命体现,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无限制地表现自己的率性与天真。
  1.游戏是幼儿情感与认知冲突的解压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动力,幼儿的发展是在不断的解决原有发展水平不能满足当前发展需要的矛盾过程中进行的。幼儿教育的作用也正在于以超出幼儿当前发展水平的任务去挑战幼儿原有的发展水平,使其发生矛盾,并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使矛盾得到解决,进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认知冲突的过程通常也是情感冲突的过程,外在的认知要求是否符合幼儿内在的发展需求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当教师提出的要求高于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时,当教师以权威强迫幼儿做自己不喜欢、不愿意做的事情时,幼儿便会产生消极的情感,消极情感达到一定程度便会造成心理问题。按照推理,幼儿会在这种被动无奈中不断地体验到消极的情绪情感,从而阻碍到其心理健康。但是,事实是大多数幼儿并没有因此而出现心理问题,原因在于幼儿的游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避免消极情绪的积累,因为幼儿只要游戏就可以消解其负面的情绪,游戏成为幼儿情感与认知矛盾的解压阀,因此幼儿的消极情绪是很短暂的。
  游戏可以给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安全的心理环境。原因是游戏是假的,是与现实对立的,是幼儿自己内心真正的世界,它使幼儿在现实中不能满足的需要获得满足,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摆脱成人的规范世界,这充分体现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两种功能。
  其一是游戏对幼儿情感发展的功能。精神分析理论的游戏补偿说和游戏宣泄说观点认为游戏是假想的,具有对现实的象征意味,因此一方面可以使儿童避免现实的约束感与紧张感,使儿童实现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意愿;另一方面游戏为儿童能够发泄那些在现实中不被允许的冲动提供了安全的环境。其二是游戏的认知发展功能。认知发展理论的游戏练习说和游戏探究说认为游戏是一种同化大于顺应的行为,以说明游戏中幼儿不断重复的行为,可以起到巩固原有经验的作用。
  2.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怎样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当今社会的浮躁心态,使教育目的带有更多的功利化色彩,导致发展的可能性与教育目的之间的失衡,教育教学过于注重预设而忽视幼儿的生成活动,教与学隔阂加深,认知与情感发展不同步等,加上幼儿游戏的日益减少,使幼儿的消极情绪体验加深,幼儿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幼儿呼唤游戏的回归,幼儿教育者更要为儿童呼唤游戏的回归。
  游戏是幼儿精神世界的体现,是幼儿用来表现自己的,也是教师用来了解幼儿的最有效途径,只有让幼儿尽情地表现自己,教师才可能了解幼儿,进而因材施教。为此,不要着眼于手段的功利性,而是让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得到有效教学的依据,这才是以健康的教育保证幼儿的健康。要使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其一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心理健康的专业素养,对于幼儿教师的培养必须有相关的教育内容。其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与游戏观,给幼儿游戏创造宽松、愉悦、自由的游戏氛围。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中班音乐歌曲MP3:火车开了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