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社会因素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己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幼儿教师作为教师群体的一部分,面对改革的浪潮,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必须扎根幼儿园,立足具体的教育实践,并以此为基础发展自己、提高自己、超越自己,才能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但是,我国目前现状而言,幼儿教师的素质普遍较低,这不排除社会认同、社会制度等社会因素没有给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利的环境。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 教师专业成长; 社会因素
学前阶段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一个国家学前教育的质量也是国家发达程度的衡量指标之一,作为学前教育的主力军—幼儿园老师的素质对于儿童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对于教师的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被提及。幼儿园教师专业化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全美幼教协会(NAEYC)指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应体现在:对儿童发展有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善于观察和评价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课程计划的依据和设计个性化课程的依据;善于为儿童营造和保持安全、健康的氛围;计划并履行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全面促进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发展;与儿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成为儿童发展的支持力量;与幼儿家庭建立积极的有效的关系;支持儿童个体的发展和学习,使儿童在家庭、文化、社会背景下得到充分的理解;对教师专业主义予以认同。但是,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还很低,这大部分是由社会因素而制约的。
一、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专业认同度不高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随着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而受到关注的,但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专业认同度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师的专业地位还没有完全确定。人们对教师是不是一个专业性职业还没有形成共识。199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虽然赋予教师专业性职业的地位,但并没有确认教师就是专业性职业,只是提出“教师的工作应该被看做是专业性职业”。其次,幼儿教师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幼儿教师作为教师类别的历史比较短,西方最早的幼儿社会教育机构也是在工业革命后才产生的,在我国更只是百来年的事。而且,无论是西方还是在中国,对早期幼教师资的称呼都是“保姆”。社会对于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不认同,未能给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
二、社会制度保障不完善
政府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幼儿园教师身份待遇的规定难以落实,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之间相互冲突。《教师法》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机构、职业中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可见,从法律角度而言,幼儿园教师本就与中小学教师地位等同。然而,国家后续出台的一些法律法规却出现了与《教师法》不一致的地方;其次,即便按照《教师法》,履行对幼儿园教师的待遇标准,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能享受正式教师编制和待遇的幼儿园教师所占的比例也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民办幼儿园的数量在我国幼儿园总数中占据绝对多数。政策的缺乏,资金投入的不足,也给幼儿教师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他们觉得自己的基本利益无法保障,所以他们也没有必要去为幼儿园付出过多,不会考虑自身的专业发展问题。
三、幼儿园内部人事关系
“个体排他”(individualist exclusion)是帕金提出的概念。它指通过所制定的屏蔽、筛选标准有利于个体竞争, 而并不是将某一身份群体整体排斥在外。对大量的幼儿园教师,我国的人事政策使用了“个体排他”制度进行分割, 主要操作方式是通过某种方式将他们分为有编制类与无编制类。除了这种制度上的“排挤”外,还有来自“人情世故”的压力。中国向来是一个讲究人情世故的国家。幼儿园里也不例外。通过与幼儿园教师的交谈,了解到,幼儿园内部的同事之间的关系也给幼儿园教师甚至园长带来很多压力。
幼儿园教师职业劳动对象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其专业成长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这使得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在现实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而其影响因素大体可以分为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教师自身的因素。在当前我国教育情况下,社会因素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社会上必须认同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的专业化,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幼儿园、教师及教育研究者要内外协同努力,才能逐步推进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提高我国学前教育的质量。
手工材料
关键词:专业成长
-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和探索 2013/02/17
- 利用园所发展差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13/01/11
- 幼儿园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策略探究 2012/12/25
- 农村幼儿园促进非公办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管理研究 2012/12/18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