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里的“曲苑杂谈”
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其优美的旋律、饱含民族乡土气息的风格、复杂多变的故事情节、爱憎分明的形象、委婉曲折清丽的唱腔等,都会让幼儿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因此,把戏曲活动纳入课程,可以增强幼儿的节奏感,充分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和艺术潜能。
戏曲特色教育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结合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戏曲教学活动的主要方法有:
1.故事理解法。幼儿的学习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在戏曲教学中,我们常常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剧情内容、人物性格、唱腔特点。如在组织实施“红脸”“黑脸”“白脸”“黄脸”脸谱系列活动时,老师们就创编了《桃园三结义》《刮骨疗毒》《单刀赴会》等儿童化的故事,帮助幼儿了解红脸的关羽、黑脸的张飞、白脸的曹操、黄脸的典韦等人物形象,为以后脸谱教学的开展打好基础。
2.游戏法。“寓教于乐”一直是幼儿园推崇的教学方法,戏曲欣赏活动更应如此。如在认识乐器的过程中运用听声音猜乐器的游戏方法,在认识戏曲表演角色时采用教师语言描述幼儿动作表演的形式进行。这种游戏的学习方法既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又有助于幼儿对不同乐器音色和角色的有效识别,达到快乐学“戏”的目的。
3.降调与改词法。戏曲的曲调一般都比较高,比较适合成人演唱。鉴于幼儿喉头柔嫩,声带发育尚未成熟的特点,我们对孩子们喜欢唱的一些戏曲作了降调处理,孩子们学唱起来更轻松,也更有兴趣和信心了。有些戏曲中的唱词比较深奥难懂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特点,选用优美动听的戏曲旋律,引导幼儿改编、创编歌词。
4.动作表演曲段法。正规的戏曲动作讲究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即所谓的程式动作,视觉效果华美流畅,很适合欣赏,不过幼儿不容易模仿学习。我们对一些基本的戏曲动作进行适当分解,并配上唱词和快板节奏,编成一个个富有童趣的小曲段,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兰花”“云手”“套手”“云步”等戏曲的基本动作。
兴趣源于自信,而幼儿的自信则是通过成人肯定的评价与鼓励而获得的,因此,在欣赏活动过程中,通过鼓励幼儿,以正面、肯定的语言评价幼儿,使其体验成功的快乐,进一步产生自信心。另外,我们还请舞台经验丰富的专家来园为幼儿做现场示范表演,弥补教师在戏曲专业知识和经验方面的不足。
戏曲是一门综合音乐、美术、化妆、服装、表演、器乐等多种门类的较复杂的艺术,在研究中仅靠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争取家长配合支持,共同营造学习环境。
手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