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为取向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探究实践研究
作为一所长期从事科学教育课题研究的科技特色幼儿园,我们发现目前幼儿科学探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幼儿科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方面,而忽略了幼儿的能力发展,我园明确提出了以能力为取向的理念与原则,总结了幼儿园科学教育探究实践方面的经验,揭示了其探索的意义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一、我园实施科学探究的实践
1、各班创设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科学教育的环境,浓厚探究氛围
显性环境就是提供丰富的物质设备和活动空间。进行科学活动不仅仅在集体活动中,而更应该蕴含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渗透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中。
让区角活动、活动室、种植园和走廊都成为孩子实验验证的场所。设置科学区角,提供普通的瓶子、盖子等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研究;开展系列活动,如:大班电系列活动,中班好玩的水、膨胀系列活动,小班“有趣的泡泡”系列活动;开辟“自然角”、“种植园”,小朋友课间和散步时给植物浇水、松土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会问,为什么要给植物浇水?没有水喝,植物会怎样呢?布置狭窄的走廊,一楼的“电”世界让孩子在拼拼连连中了解简单的电路连接;二楼的“走迷宫”为孩子设计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迷宫,有的利用磁铁、有的利用标志......。三楼以感知觉为主题, “敲敲打打”让幼儿发现不同的声音;“摸一摸”让幼儿触摸不同的材料; “绕一绕”则让幼儿随心所欲的用线绕出不图形。在新大楼的”科技廊“,操作材料则显得时尚化,科技化。贯穿整个楼梯的树叶寓意着一年四季的更替。”穿越弯管“由许多管子组合起来的,在管子上还装了开关。旨在让幼儿动手发现水的流动性。”齿轮转转转“ 旨在让孩子拼装齿轮,探究让齿轮转动的奥秘,让孩子了解到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些走廊里的”新发现“,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2、隐性环境--创设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
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能使幼儿感到宽松愉悦,从而自主地进行探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要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用探索性语言来激发幼儿;允许孩子出错和失败,用激励性语言来鼓励幼儿,”让我们再来一次,好吗?“或”我可以怎样帮助你?“鼓励同伴间的交流、分享和质疑,他他们得到新经验、新信息;
3、携手家长,坚持”八个一“科教工程。即:每天一则科学小常识(小故事)、每半周一个科学小游戏、每周一个科学小实验、每两周一次家园科教互动、每月更换一次科技小墙报、每季一次科普实践、每学期开展一次科技小制作评比、每年五月举办一次科技节。如每学期的”科技节“活动,为期一周,引人注目,”科学幻想画比赛“、”科学智力大冲浪“、”创意无限变费为宝“等活动,常常吸引着家长及经过的行人停下匆忙的脚步,情不自禁地对孩子们精彩的展示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喝彩,给孩子们增添了一份自信和鼓励。
4、开设区角拓展空间,加强与主题、游戏活动的整合,生成科学探究系列。
围绕课题,结合省编《综合活动课程》实施,加强幼儿科学教育与主题活动,游戏与区域活动、家庭亲子活动有效整合。
提供感性经验积累的环境,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4月份开始,各班开展了两个月的养蚕活动,这是一段快乐的科学探究历程,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随着蚕的蜕变而愈发地强烈;关注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如大班区角养了一大一小两只乌龟,一天值日生发观盆中有一片龟壳。大家非常担心,询问会不会是乌龟受伤了......于是教师就抓住了这一偶发事件,顺势利导:”我们一起数数看乌龟总共有多少块甲壳,等它以后再掉了甲壳后我们再数数,这样我们就能知道乌龟的甲壳是越掉越少还是掉旧的长新的“,大家数了一下乌龟共有38块壳;组织公开课、科学特色开放研讨活动。前年4月,我园举办了“幼儿科学探究”暨‘做中学’项目推介会,来自各辖市区的园长、骨干教师200多人参加了活动。作为该项目的基地园,从幼儿园科学教育特色活动和环境介绍等方面切入,向与会者展示了一个较为完整而又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实施过程,精妙的设计、大胆的实践让观者赞叹!向姐妹园所传递经验,探讨问题。
二、研究的成效分析
1、挖掘出园本化的探究课题。
首先是科学探究内容应来自幼儿兴趣。比如案例《糖果宝宝不见了》中的实验材料“糖”对于三岁多的小班幼儿来说,是非常喜欢的,但往往因吃糖过多从而长了龋齿,家长也非常苦恼。根据这一普遍现象,设计了以糖为主的主题活动;其次是探究内容选择来自幼儿生活。水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孩子在玩水的过程中会自然地发现一些关于水的各种科学现象,如什么物品在水里沉下去、在水里浮起来、不见了等,这些有趣的现象深深吸引着孩子,孩子与水的游戏与探索没有尽头。再是探究内容来自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开包装袋”,让幼儿学会利用小撕口、锯齿边等打开不同包装袋。放手让幼儿给电动玩具、遥控器、收音机等安装电池,区分电池的正负极等活动,促使幼儿从小养成好奇好问好探究的习惯。
2、探索出科学活动适宜的结构化材料。
首先,提供的材料要既暗含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又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其次,材料应具有开放性,有多种组合的可能,能使幼儿便于操作、改变、组合;再是材料还应有较广的余地,能用多种不同的路子进行探索,有不同的发现。最后,提供的材料要能明显地看到事物间的关系,从自然结果中得到反馈。
3、形成了有价值的适合幼儿科学探究的园本课程。
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蕴含着丰富的探究内容和探究空间,开发有价值的系列化探究案例。如对一个内容的多个问题进行探究形成系列--中班的科学活动《吹泡泡》;对事物的变化过程进行连续研究形成系列--大班《植物的种子》系列:对物体多个特性展开多角度研究形成系列--《空气在哪里》的系列案例。
实践证明:不同的材料在科学活动中有着不同效应,只有充分、合理地挖掘、利用,才能使科学活动开展得更有价值。
手工材料
关键词:科学探究
- 幼儿科学探究学习的特点 2013/03/03
-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提问的设计 2013/01/10
- 如何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渗透乡土教育 2013/01/01
- 3—6岁幼儿科学探究的年龄特点及其引导 2012/12/23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