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巧用错误资源生成精彩课堂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helanping 感谢 helanping 上传 0人参与

    在日常教学中,一些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往往纠偏后就放下了。事实上,教师若能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视“错误”为珍宝,灵活地调整教学预案,会给课常教学带来新的亮点,引出新的精彩。 

  一、“错误”引出新的教学进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英国一位心理学家说过:“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错误”资源,让学生开启智慧大门,迈人知识的殿堂,实现新的教学进程。 
  一次,吴正宪老师上《分数的认识》一课,在学生知道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月饼的1/2后,吴老师让小朋友用课前准备好的纸折出 1/2、并涂上颜包表示。等学生折得差不多了,吴老师让大家把自己的成果粘贴在黑板上,和别人一样的就不用粘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上黑板粘贴作品。这时,吴老师发现一个学生把纸平均折成了4份,用红包涂了其中的一份。于是,吴老师让这个孩子把他的作品粘贴在黑板的最上方。全班交流的时候,吴老师有意把他的作品放在最后评讲。 
  师:请大家看看这位同学的折法,谁来说说?(这时学生有的迟疑不决,有的举起手。) 
  生1:这个红色部分不是1/2,是这个图形的1/4。因为这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1份就是它的1/4。(其他的同学点头表示同意。) 
  师:那这样的2份是多少?3份呢?4份呢?那么,你们觉得他的折法怎样? 
  生1:折错了。 
  生2:他没有听清老师的要求。 
  师:这些1/4、2/4、3/4、4/4,我们是怎么认识的呢? 
  生1:是王同学折出来的,才让我们认识的。 
  生2:我觉得我们要感谢他。 
  上例中,那个同学折出的图形不符合教师的要求,但是吴老师并不是简单地对其进行对与错的评判,或置之不理,而是借用这一生成性的资源,加以适当引导,得出新的结果,既巧妙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义实现_,新的教学进程。 

  二、“错误”生成令人惊喜的公式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学生有r错误,教师要适当引导点拨,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在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找到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当学生交流长方体棱的特征时,出现了这一精彩片断: 
  师:谁来说说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征? 
  生1:长方体有24条棱。 
  生2(抢答):不对!长方体有12条棱。你们看,1条、2条……(他手拿长方体框架数给大家看) 
  师:你能主动发言应该表扬。但如果能让人家把话说完就更好了,你说对吗?(生2点头坐下)(对生1)你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生1:我原来想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棱,那么就应该有24条棱。看来我错了。 
  师: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棱,这种想法好像有道理呀?那怎么只有12条棱呢? 
  生(叽叽喳喳议论起来):是呀!是呀! 
  生1:老师,我知道了!应该是6×4÷2=12(条) 
  师:为什么要除以2呢? 
  生3:我知道。因为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相交于一条棱,也就是说长方体的每条棱都是两个相邻面的公共边,不除以2,每条棱就算了两次,所以要除以2。 
  生4:我发现要求长方体有多少条棱不需要数,只要用每个面上的边数乘面数再除以2就行了。 
  生(全班齐声):你真棒! 
  师:其实这个方法不但适合长方体,也适合其他多面体。同学们真了不起,创造出一个求多面体棱数的公式。你们说我们应该感谢谁? 
  生(全班齐声):应该感谢生1。 
  这是教师课前未曾预料到的有价值的错误(长方体有24条棱)。这位教师没有简单处理,而是宽容、理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及时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给生1解释的机会,为其他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通过讨论、交流,不但生1弄清犯错误的原因,而且生4还创造了令人惊喜的求多面体棱数的公式。这样教学不仅氛围宽松,让“错误”变成学习的资源,更重要的是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发展。 

  三、“错误”创造新颖的方法 
  在课常上,由于偶发事件,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失误,是 
  如教学二年级《测量》一课时,学生认识了厘米、分米、米之后,教师让学生用尺去量铅笔的长度。学生量完,教师请学生上讲台演示,前面两个学生正确地量出自己铅笔的长度,而第三位学生上来量时却引起学生们的哄堂大笑,大家都说他量错了。他把尺倒过来量,用20厘米处作零刻度,原来他的尺断了一截,尺上没有零刻度。很显然他量的方法与大家俄然不同。同学们都认为他量错了,那么他到底错不错呢?教师没有以一个简单的“错”字堵住学生的嘴,而是给他提供解释的机会。这个学生说:老师,我的尺断了,我用20厘米的地方作起点量,量到铅笔的另一头到11厘米处,中间隔了9厘米,我就知道铅笔是9厘米长。这时教师用询问的目光看着其他同学。大家同意这样的方法是对的。接着老师追问:“看到他的这种创造性的测量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吗?”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可以用他的尺从11厘米的地方开始量,量到20厘米处,铅笔的长就是20-11=9(厘米)。”有的说:“如果从10厘米的地方作起点就更容易量了。”有的同学甚至说:“我可以把尺上任意一个刻度作起点,只要够量都行。”这里教师“将错就错”,因势利导,变“错误”为教学资源,让学生毫无顾忌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教学,不但让学生澄清了“错误”,这样的“错误”却闪烁着孩子智慧的火花,而且还创造出一些新颖的测量方法。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课堂能因“错误”而精彩。只有善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误中求知,从错误中探索,课堂才会是鲜活灵动,教与学才具有价值。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错误资源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中班科学教案:刷子用处大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