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zhoulihong 感谢 zhoulihong 上传 0人参与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创设的有限环境中自由选择,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我探索、学习,从而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自己的经验感受,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更加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幼儿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和需要的活动,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发展水平,自主选择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进行探索和学习,可以体验到快乐、成功和自信,区域活动所具有的这些优越性使得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广大幼儿园的关注。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严峻的挑战,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及教育技能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理解,要组织和开展好区域活动,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充分发挥区域游戏的教育作用,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具备以下这些能力。 

  一、科学设置布局的能力 
  区域设置是否全面,不同区域的探索带给幼儿的经验和发展是不同的,教师在设置区域时应尽量全面。一方面,保证幼儿都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区,活动材料凸显幼儿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也保证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各种关键经验能以各“活动区”为中介展开,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区域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在设置区域的总体布局时,教师应仔细分析各活动区的特点与需求,以便合理安排不同活动区域在活动室的空间位置,布局时既要考虑美观,又要考虑动与静的结合,封闭与开放的结合,独立与组合的结合。如将容易产生干扰的“活动区”、“角色区”放置在与其他区域不易产生干扰的走廊上,将“图书区”放在安静、采光度好的窗户边,并形成相对独立的区域,以便幼儿安静的阅读。“科学区”、“植物区”最好设在向阳的一面,将若干个区域以主题、领域、材料性质为基础加以整合;将有可能产生互动的区域以开放式的隔离形式,组合成既独立又便于互通的一个小整体,合理的布置不仅可以发挥每个区域的重要功能,也会促进相邻区域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如“操作区”与“表演区”安排在相邻区域,以方便“操作区”制作的作品提供给“表演区”用,同时“操作区”也可根据“表演区”所需,加工和制作各种“表演区”所需的服装和配件,将“伞的制作”、“伞的装饰”、“发伞店”三个区域设置在一块儿,方便三个区域之间的流水操作,这种有意识的整合和布局促进了各个区域之间的互动。 

  二、灵活提供材料的能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区域活动是孩子通过操作、摆弄材料来感知和获取知识的自主性活动,所以材料是幼儿和知识之间的中介,是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 
  提供的材料要丰富、可变,仅仅丰富而没有变化的材料难以长久地引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要适时添加材料,组合材料,使材料引发幼儿新的探索活动,为幼儿创造性的学习带来更大的空间与挑战;提供的材料要蕴涵教育目标与内容,要考虑幼儿年龄特点,最近的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发展水平,使材料蕴涵或物化着教育目标与内容;提供的材料要有层次性、系统性,区域活动是幼儿个性化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教师投放材料时,应根据同一班级幼儿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为不同发展水平面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解出操作层次,并构成系统性,以满足幼儿学习的不同需要;提供的材料要有探索性,能引发幼儿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尤其是在动手的同时引发幼儿积极的思维活动。 
  此外,材料要依计划投放与变更,强调区域材料的投入要有目的、有计划,不能把材料一古脑儿全部投入进去,也不能过于频繁地变更材料,那可能招致放纵幼儿片刻兴奋的“毒瘾反应模式”;应分期分批地投放与依计划不断地更新材料,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与逐步深化的探究。 

  三、随机介入指导的能力 
  幼儿的年龄小,经验有限,在游戏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教师选择适宜的时机和方法介入到幼儿游戏中进行指导,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但是,如果教师仅凭主观愿望,过于积极主动地给予帮助,可能会好心地干扰幼儿的游戏活动。如果把握不住时机,又可能会使教育契机白白流失。教师在介入游戏时,不能盲目,如果不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想法和需要就介入到游戏中会打断幼儿游戏的思路,改变幼儿游戏的方向,甚至会影响幼儿的发展和创造。所以,在教师要介入到游戏之前,必须先观察幼儿,了解幼儿游戏情况之后,再介入到游戏中。如当老师观察到幼儿对所投放的材料性能不了解,或缺乏操作的方法与技能;或对某一区域表现出犹豫不决的情形时,就可在幼儿附近用同样的材料进行活动,不直接介入而是利用自身的榜样、示范,对幼儿进行暗示引导。当教师观察到幼儿的活动需要教师参与指导时,就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或被幼儿邀请,或自主扮演角色进入活动情境,通过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对幼儿的行为做出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以游戏中角色之间的关系隐蔽而又自然地引导游戏的发展。当观察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或出现争执现象,或出现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以教师身份直接进入区域游戏,对幼儿行为进行干预和领导。教师要依幼儿活动情形,灵活把握介入的时机,灵活选择干预的策略,有效地进行指导,从而帮助幼儿提高游戏活动的水平,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四、挖掘整合资源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要充分挖掘,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更好地为实施幼儿园教育目标服务,当前许多幼儿园在设计和开展区域活动中没有很好利用和挖掘社区与家长资源,没有意识到幼儿家庭和社区中可能蕴藏的巨大教育和发展价值。而区域活动强调区域空间的平衡与共生,倡导资源共享,要求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充分整合每一有效资源(环境资源、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使区域资源达到最佳利用,效能达到最优化。这就需要教师在工作中开拓思路,开阔眼界,把教育的触角伸向幼儿的家庭,社区,积极开辟新渠道,创造新形式,尝试新方法,让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要求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区域活动与幼儿家庭之间的双向、互动、互得的关系,让幼儿家长不仅成为材料的提供者,还要成为区域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评价者。 

  五、交流反思活动的能力 
  当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了探索、学习后,教师要组织幼儿讲评,交流体会与收获,分享快乐与成功,从而使幼儿以更大兴趣,更足的热情去期盼和投身到下一次活动中。从理论上而言,讲评是为了激励,为了导向,也是为了因材施教。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了自己讲幼儿听,对幼儿的感受缺乏共鸣,很少做到双向交流。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希望在讲评中能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得到同伴的认可,教师的表扬或帮助。因此,此时的教师角色更适合是一个旁听者、欣赏者、一个“司仪”。对不同年龄的孩子,交流讲评应有所侧重:小班年龄的幼儿可以通过具体的交流,培养他们对多种活动的兴趣;中、大班的幼儿则应更多激发其创造的意识,再探索的欲望,自信心的建立以及合作上的成功。真正做到:有感受,共分享;有经验,共交流;有问题,共探讨,为每个孩子创设在感觉自我的同时,也感受他人的机会。 
  《纲要》中指出教师反思研究的过程就是教育教学的过程,教师是实践的反思者,必须参与到反思的实践中去,每次区域活动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活动安排及结果有一个反思与自评,如活动目标是否实现,幼儿有否发展,材料的投放是否要进行调整,教育过程中的指导是否适宜,幼儿有否进一步活动的愿望。并思考为什么适宜或不适宜?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只有做到天天反思,天天出新,天天有一个新自我,才能有新收获。通过反思,才能让幼儿自主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感、想法、意愿,做一个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孤独症的临床表现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