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如何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hanjia 感谢 hanjia 上传 0人参与

       幼儿从家中来到幼儿园生活,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大多数幼儿都会不适应,他们往往表现出恐惧、焦虑、胆怯、退缩等“不良反应”,这一系列“不良反应”均干扰了幼儿正常的成长发展。改善这些不适应现象,免去家长后顾之忧,缩短幼儿的“焦虑期”,让幼儿能以良好的情绪顺利适应集体生活,不仅有利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而且还能促进幼儿社会行为形成。所以,让幼儿以良好的情绪顺利适应集体生活,这是幼儿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幼儿不适应集体生活能力的现状 
  小班是幼儿入园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容易情绪化,而且经常是以情绪来支配其行动。幼儿在认识世界的初期,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但由于他们身心发展水平和能力的限制,经历和经验的缺乏,就容易遭受失败和挫折,产生消极情绪,如不愿说话,什么也不肯动,丧失热情和信心等。而这些就会进一步影响孩子健康的发展,使他们丧失前进的动力。通过调研得知,孩子现状与父母的教育观念有关。如果一直认为孩子比较小,什么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孩子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和口语表达的意愿,从而直接影响了他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幼儿教育机构对新入园幼儿基本情况统计数据显示,98%的幼儿没有离开过家庭,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幼儿能自己吃饭的占总人数43%、会自己入厕的占总人数35%、需要成人陪同睡觉的占总人数79%、能大胆与人交往的占总人数59%,这些情况不容乐观。 
   而在幼儿园度过一学期后数据显示,幼儿能自己吃饭的占总人数87%、会自己入厕的占总人数87%、不需要成人陪同睡觉的占总人数98%、能大胆与人交往的占总人数96%。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进步,是因为幼儿发生了如下转变: 
  一是情感上依恋性的转移。大部分幼儿由对环境陌生到对环境的熟悉、适应,或者平时对抚养者的依恋程度由强转弱。由于每天和老师及小朋友接触,情感的依恋程度和对象相对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分离焦虑也逐渐消失。 
  二是度过了习惯上的不适应期。幼儿经过一学期幼儿园集体生活,已经学会遵守统一的规则纪律,这种习惯上的适应使幼儿感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产生了喜爱上幼儿园的积极情绪。 
  三是能力上的压力感减低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同伴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等提出了新的挑战。经过一学期努力,幼儿已经会自己吃饭,能与同伴互相合作、愉快进行交流,这种种能力上的补缺都使幼儿产生了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了他们上幼儿园的良好愿望。 

  二、幼儿入园时产生不适应现象的原因 
  首先,情感上不适应。幼儿到幼儿园里,与他交往的对象是陌生的幼儿和教师,他要和他们一起游戏、上课、进餐、休息,于是感到害怕、孤独、没有安全感。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人最低级、最基本的需要。”幼儿在幼儿园里没有安全感,到处都是陌生的人和环境。中午也没有妈妈陪着自己休息,没有了妈妈讲故事,没有了爸妈的呵护和关爱,孩子一天的时间都要和爸妈分离,于是对家人产生了强烈想念。 
  其次,生活习惯不适应。幼儿在家里很自由,他什么时候吃饭喝水,什么时候休息、玩耍都可以自己选择,而在幼儿园,需要上课,有严格的作息制度,这些都与家里截然不同,所以刚入园的孩子很不适应一日生活常规。 
  第三,幼儿能力不适应。在家里,由于孩子的年龄小,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喜欢包办代替,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全由家人操心,以至于有些孩子不会穿脱衣服,不会拿勺吃饭,不会系鞋带,不会自己上厕所,有时尿床、尿裤子,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因此一时适应不了幼儿园的生活,幼儿在幼儿园感到特别无助,无能为力。 
  第四,集体生活不适应。在幼儿园里,老师要面对班里几十个孩子,不可能像妈妈一样在他周围跟着他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个性,老师也不会像家人一样顺着他、依着他。因此,他们不懂得怎样与别的小朋友友好相处,不知道怎样跟陌生的老师相处。幼儿的“绝对核心地位”被改变,所以心理上感到失落。 

  三、针对幼儿不适应现象,教师应采取科学对策 
  1.用真心帮助家长克服分离焦虑 
  以往我们往往关注如何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却忽略了家长同样也承受着与幼儿分离带来的焦虑感。只有先帮助家长克服分离焦虑,家园才能共同合作,才能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 
  家长对孩子的疼爱是造成幼儿不肯入园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在送孩子时,家长总会流露出一种依依不舍的神态,蕴含着对孩子分离时的不安,这样会加重孩子的恐惧和担忧。只有家长做好入园前的准备,比如提前带孩子来幼儿园参观,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向教师咨询担忧和疑虑的事宜,提前与老师沟通,就会消除一些不必要的担心和顾虑。并且,家长和幼儿之间的焦虑情绪是可以相互影响的,而且家长的乐观情绪也能对幼儿形成一种积极的情绪暗示。 
  2.用爱心营造安全信赖的心理环境 
  (1)教师亲切的态度是消除幼儿戒备的有力武器。如果教师对哭闹的孩子横加指责,那些暂时不哭的孩子看见了也会害怕,在心里留下阴影,感觉幼儿园的教师很厉害,不愿亲近教师;而当你用亲切的态度对待爱哭的孩子时,让他们感觉教师就像妈妈一样爱自己,就会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信赖的心理环境。 
   (2)教师的宽容理解能让幼儿心情放松。大多数幼儿刚入园时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难免会把饭粒撒在身上、地上,或者不小心尿湿了裤子等,这时候孩子肯定非常紧张,教师一定要有宽容之心,正确对待孩子的无意过失,即便是真的犯了错误,教师也要了解情况区别对待。 
   (3)欣赏鼓励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每个人都愿意听到别人赞扬自己,幼儿更需要来自教师的肯定。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孩子的点滴进步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且及时地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眼里自然流露出的欣赏之情和鼓励话语会让幼儿慢慢地建立起自信,感觉教师非常喜欢自己。 
  3.用知趣游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孩子年龄小,游戏活动要多种多样,富有吸引力,这样才能符合刚入园幼儿的心理特点,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绪。可在幼儿园内设置幼儿活动区域,如:“娃娃家、医院、商店等”多种活动素材,让孩子在活动区内自由活动,尽情玩耍。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角色活动当中去,同幼儿一起开展游戏。针对孩子缺乏安全感,还可以设计“拥抱”游戏,让每个孩子都上前拥抱教师。教师可以拍拍孩子的背或者摸摸孩子的头,也可以亲亲小脸蛋,通过拥抱拉近教师和孩子的距离,消除孩子们的陌生感。 
  4.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为了巩固教育成果,需要教师进一步把工作做细做实。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孩子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1)对待内向胆小的孩子,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对待调皮的孩子,教师一定要注意教育方法,多采用积极暗示的方法,杜绝批评惩罚的方法。(3)对待依赖家长的孩子,教师要不停的安慰,尽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是幼儿独立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孩子生活中的第一次重大转折,这次转折会给孩子在生活习惯、行为要求、生活环境方面带来诸多的不适。新入园阶段适应能力的培养是整个幼儿教育中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环。只要遵循这个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就能使幼儿很快步入正常的集体生活的轨道,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伴奏音乐:嗡嗡嗡小蜜蜂飞到西又飞到东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