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浅谈幼儿攻击性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yulan 感谢 yulan 上传 0人参与

       在现在的工作和越来越多的案例中不难看出,幼儿的攻击性越来越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调查研究表明每个孩子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个体发展的一种不良倾向,往往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利于形成人际间的良好关系。

        一.幼儿攻击性的原因
        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很多,通过对相关方面资料的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安排不合理
        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动静交替,因为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易疲劳特点决定。但在幼儿园中经常看到孩子趴在桌上静息或长时间在户外活动中活跃,这种长时间的抑制和长时间的兴奋,使孩子的情绪极为不稳定并出现了较多的攻击性行为。会出现打闹、争吵的现象。同时,班级活动内的分工也会影响幼儿的情绪,当幼儿感到心里不平衡时,也会有发怒、打架等攻击性行为。
        2.长辈过度溺爱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往往是家庭的中心,更是长辈眼中的“小皇帝”。由于父母工作比较忙,孩子从小基本由老人带,而此时正是幼儿个体社会化的初始阶段,是个性形式的奠基时期。而老人带孩子常常有这样的状态,当小孩子不小心摔跤,老人便赶忙说:“都是这条路不好,把我孙子摔倒了,”甚至还踩踩石头说“石子不好,谁让你把我孙子摔倒的!”采用这种方法,当时还真能奏效,小孩不会更哭泣,因为他的注意转移了,但时间一久,就养成了一种习惯,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则易怒、发脾气,觉得什么都是别人的不对,没有自己不对的。到了幼儿园,与同伴有了纠纷时,总责怪别人,不能协商决问题时,攻击性行为就产生了,此时如果被欺负者退缩,则更助长了他的攻击性行为。对幼儿的心理也有很大的影响。
        3.教育误导
        家庭对独苗过多关注,顺从多、宠爱多,要求少、教育少,常常是爸爸“得罪”了孩子,妈妈出来“赔礼”,妈妈批评几句,爷爷姥爷都成了孩子的“后台”,这就造成孩子骄横、任性、自私、事事“唯我独尊”以致养成孩子独占,独霸的习惯,在家什么好东西都是他一人的,容不得别人,他要什么,就得给他,不许别人有,也不会与别人分享,在幼儿园常发生争玩具,抢座位等现象,不讲道理,也不会讲道理。有的父母对孩子攻击性行为不仅不制止,还听之任之,甚至有助长苗头。他们认为,未来社会充满竞争,要使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站得住脚,从小就应培养孩子不能吃亏的意识,有时还教孩子:“别人攻击你,你一定要还击”,使孩子从“以牙还牙”发展到欺负弱小。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出人头地”,对孩子的任性,粗暴表现视而不见不加以约束,以致出现了错误引导。
        在幼儿园,有的教师也缺乏对孩子基本的尊重和理解,经常用严厉、强硬的态度来要求他们,孩子一出问题,轻则批评、否定,重则训斥、指责,甚至讽刺,挖苦、恐吓,长期处于这种缺少接纳、关爱、赞扬和肯定的环境中,幼儿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产生自卑感,同时又嫉妒同伴,于是,常常发生攻击性行为,如推倒同伴刚搭好的积木,或踩坏同伴的手工作品等。
        4、模仿
       有的影视片,打来打去的很多,孩子觉得好玩,无形中就学习一些不好的榜样,还有现在孩子非常喜欢看像《神龙斗士》、《奥特曼.》等带打斗的动画片。经常看,也就模仿起来,常常在幼儿园与同伴学着动画片中人物打打闹闹,这样一来免不了会乘机攻击他人,再有就是当孩子自己犯错时,父母有时会为一时出气打他,使孩子感到父母教育自己不要打人,可他们自己却打人。在幼儿园也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打人,如果没有得到老师的留意,别的孩子也会跟着打斗起来。
       心理学家认为,攻击是宣泄紧张、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攻击性行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独生子女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幼儿园阶段主要表现为吵架、打架,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些的孩子更多是采用语言攻击,谩骂、诋毁,故意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分为身体攻击和非身体攻击两种。身体攻击包括打、推、咬、踢或是从别的孩子那儿强夺物品等,非身体攻击主要指骂人。怎样解决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给幼儿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除了先天的原因,更多的是与后天的教育环境因素有关。那么,就要有效控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1.家园合作,注重成人的榜样作用,逐步转变幼儿不良行为首先,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日常中多阅读有关书籍,认真学习,深刻领悟,根据自己班幼儿发生的不良行为,结合教育的经验,逐步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对待幼儿要一视同仁,尽可能给予每个幼儿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不以自己的喜恶影响幼儿与同伴的关系,即使幼儿有一些行为问题,也应该把它看作是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耐心去引导、教育。在一日生活中能充分利用细节来对幼儿进行正面引导教育,培养正确的交往习惯和交往方式。
        2.注重对幼儿交往方面的培养,对幼儿进行心理教育和素质培养。教导幼儿采取温和的方式宣泄情绪。
        幼儿阶段是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培养期。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应该引起我们幼儿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认识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原因并领悟教导和改正的方法,将教育工作深入,努力控制这一现象的发展。幼儿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