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幼儿“第二次断奶”断得好
每年9月份开学的时候,各幼儿园的托、小班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大合唱”——新生入园的哭闹现象,这种现象被形象地喻为幼儿的“第二次断奶”。孩子稚嫩的小脸、泪眼汪汪的眼睛都写满了害怕、焦虑和不安。家长们牵肠挂肚、坐立不安、犹豫徘徊在幼儿园外久久的不忍离去。如何能够减轻幼儿在这一时期的焦虑与不安,让幼儿“第二次断奶”断得好呢?
一、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影响人的认识、情感、行为改善的方法有多种,结合幼儿教育的规律在这里仅以举例的方式来介绍一些便于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的方法。
1.强化法。幼儿刚入园时因害怕、胆怯而不敢或不愿开口交流,当他一旦敢主动向教师请教,教师就应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而给予积极的强化。
2.代币奖励法。当幼儿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应发给幼儿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让幼儿用代币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代币奖励可以使幼儿心理上变得成熟。
3.行为塑造法。有时我们所期盼的行为在幼儿身上很少完整地出现,这时我们可以一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行为的出现,逐步引导幼儿适应新的环境。
4.示范法。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榜样),是幼儿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示范法有以下几种:辅导教师的示范,他人提供的示范,电视、录像、有关读物提供的示范,角色的示范。
5.正面引导法。当幼儿犯错误时,不主张使用处罚法,应提倡正面引导,以奖励为主,尤其是新生入园时期更要以鼓励、表扬和引导为主。
6.自我控制法。自我控制就是让幼儿学会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其好处是:强调幼儿个人责任感,增加了改善行为的练习时间。
二、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1.全身松弛训练。全身松弛训练法即训练者要对肌肉作“紧张——坚持——放松”的练习,从紧张与放松的感觉对比中学会放松。这种方法看似复杂,其实操作非常简单,如:当哭闹的幼儿从家长怀抱中被教师接过来时,幼儿的全身肌肉是紧张与不安的,这时教师要以极大的耐心安抚幼儿,要尽量避免和其他哭闹的孩子在一起,否则会加重幼儿的哭闹情绪,引起“传染”效应,可以带托新生儿去参观游戏活动,必要时还可以参加到游戏活动中,使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达到“紧张——坚持——放松”的练习效果。游戏的愉悦可以让幼儿暂时遗忘离开家长的不安和焦虑,减轻紧张程度,并逐渐开始喜欢幼儿园的环境。
2.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的含义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时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应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例如:新入园的幼儿对幼儿园的环境、教师、小朋友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敏感反应时,我们可以通过教师们温柔的眼神、亲切的语言、细腻的关怀向幼儿传递着友好信息,以主动沟通、积极交往来消除哭闹幼儿的敏感反应,随后逐渐建立轻松和谐的师幼关系。
3.肯定性训练。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果敢训练,其目的是发展幼儿的自我肯定行为。
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请求,请求他人为自己做某事,以满足自己合理的需要。二是拒绝,拒绝他人无理要求而又不伤害对方。三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这种方法在新入园幼儿的情绪稍加稳定时使用效果很明显,能够有效地鼓励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改善幼儿的不安和紧张情绪,能较好地帮助幼儿尽快地适应新环境。肯定性训练的步骤如下。
(1)设置训练情境。这些情境都是当事人难以应付的情境。
例如:①排队喝水时有小朋友在你前面“加塞儿”;②老师不公正地批评了你;③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把不合格“商品”退回“商店”;④游戏时同桌抢了你的玩具,你不愿意;⑤因同桌小朋友会欺负你,你要求教师将你调到其他的座位上等等。
(2)以角色扮演方式逐一进行训练。
(3)决定其他变通方式。
(4)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学得的交往方式。
(5)评价训练的效果。
综上所述,要想尽快减轻和改善新入园幼儿的心理和行为上的种种不适应,还需要家长、教师及幼儿园的一致努力。教师要为新入园幼儿提供一种“家”的温馨环境,才能让“第二次断奶”期的不适应幼儿尽快地从紧张、焦和不安、哭闹中摆脱出来。
手工材料
关键词:断奶
- 断奶期宝宝的营养配餐 2012/04/21
- 断奶宝宝辅食添加要点 2010/08/30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