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运用“感觉他涉”指导幼儿学习儿歌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运用 “ 感觉他涉 ” 指导幼儿学习儿歌

单一的感官感觉,通过理解、联想、情绪作用,又引起其他感官的感知觉兴奋和整体产生感觉的。心理现象为“感觉他涉”,也称“感觉挪移”。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在念儿歌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越小的孩子,越喜欢频繁地表演儿歌;对越不熟悉的儿歌,幼儿表演的痕迹越明显。这正是“感觉他涉”的“外显行为”。实践证明,人在感知一个特定现象时,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对特定对象的把握(理解、记忆)就越全面,越丰富,越精确,越深刻。因此,运用“感觉他涉”指导幼儿学习儿歌,以促进幼儿主动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一、运用“动觉他涉”指导幼儿学习儿歌

有些儿歌的内容、结构所体现的动作性较强,如果学习时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动觉去感知的话,就容易记得住,学得生动。儿歌《小雨珠》是小班的学习内容:“小雨珠,胖乎乎/房顶上学跳舞/窗户上,学敲鼓/玩累了,花盆里面打呼噜。”整首儿歌表现了小雨珠像娃娃般稚嫩,调皮的性格特征。学习儿歌前,先充分地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小雨珠从天而降,在房顶上、窗户上、花盆中调皮、欢快的情景,孩子们很快从有一定意义的动作提示中理解了有趣的情节内容,以及“先跳舞,再敲鼓,最后打呼噜”的结构顺序,很快学会了这首儿歌。

动觉能否起到对其他感知觉的“他涉”作用?这对动作的设计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动作所表达的意思要让幼儿理解,最好由幼儿自己设计,或者从幼儿设计的动作方案中挑选出来。其次,动作要简单,要有少变化、多重复的特征。因为动作只起到帮助幼儿对儿歌进行感知、理解、记忆的媒介作用,如果太繁杂,只会使动觉对其他感官的感知觉的传递不流畅,使学习的过程事倍功半。

二、运用“视觉他涉”指导幼儿学习儿歌

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因此,对一些形象。哲理性较强的儿歌,如果用简单明了的视觉符号将儿歌的内容、结构、情感(主题)固定下来,可以启发幼儿从画面中很轻松地进入学习。诗歌《春天》是大班的学习内容。诗歌把春天比作一本书,全诗共有三段:第一段把春天比喻成一本彩色的书(红的是桃花,白的是梨花,绿的是柳叶……);第二段把春天比喻成一本会笑的书(小池塘笑了,酒窝圆又大……);第三段把春天比喻成一本会唱的书(春雷轰隆隆,春雨滴滴哒……)。为了使幼儿能运用多种感知觉参与到活动中去,我设计了简单的三本书型教具(隐喻出诗歌的段落),用表示色彩、笑容、歌唱的视觉符号装饰在“书”上(隐喻诗歌的内容)。活动时,教师启发幼儿通过画面的暗示,对诗歌的主题、结构进行思考:“诗歌里把春天比作什么?”“什么样的书?”“为什么说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会笑的、会唱的书?”视觉的诗歌中色彩、声音的描述唤起了幼儿在视觉和听觉上对春天美丽景象的感受,孩子们纷纷表述出:红的是桃花(茶花、樱花),绿的是柳叶……小娃娃会笑,春雷、青蛙会唱歌……在学习诗歌之前,幼儿已获得了诗歌的主题、结构、内容等方面的有关信息,在进行诗歌学习的时候,幼儿非常积极、主动地参与了。

“视觉他涉”必须遵循幼儿可理解、可重复的原则,否则,单一的视觉感官对其他感官的“他涉”现象就不易发生,或适得其反,这样反而会抑制幼儿认知的发展。

总之,运用“感觉他涉”指导幼儿学习儿歌,首先要分析教材、了解教材的难点、重点,然后,根据幼儿的认知经验,心理感知特点,寻求让幼儿的多种感知觉参与学习,并找准学习的最佳切入点,从而达到最有效学习的目的。

编辑: cicy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10以内的序数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