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自然角的三次研究给我们的启示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1人参与

因为教师在创设 自然角 、投放材料方面经验缺乏,不会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所以,在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决定开展自然角的研究。在查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 》 ( 以下简称《纲要》 ) 和一些科学教育书籍后,我们制定了研究计划,仍然是按照以往的研究方法安排两次研究——研讨活动和实践活动。

参与式培训拉开自然角研究的第一幕

为了发挥教师中优质的教育资源作用,使在科学教育方面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够在研究中将自己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让全体教师通过主动参与,明确自然角创设的意义、依据、教育价值及材料投放方法等内容。第一次自然角的研究采取参与式培训的方式,将教师分为两组,用逐步深入的问题引导教师研讨、学习《纲要》,寻找自然角创设和材料投放的依据及指导方法。从现场效果看,教师们的讨论非常投入,纷纷以她们不同的经验对所提问题做出了具体的回答。在冬天饲养小动物和用种子种植植物方面还引起了各组的争论、质疑,并澄清了一些认识。最后,我们下发了一些相关资料给教师参考。应该说这是一次较成功的研讨,因为从研究过程看,似乎教师已经很明白自然角创设的目的、意义,也知道应该怎样创设和指导了,因此,我们要求研讨后各班在两周之内调整自然角材料,并进行全园观摩交流。两周过去了,班上情况到底怎么样,我们的研讨是否有效果呢 ?

自然角的首次实践观摩带来的困惑

按照事先的计划,我满怀期望地带领教师们走进其中两个班去验证研讨的效果。

远看,班上的自然角有动物、植物,有老师带孩子种的,也有孩子从家带的,还有孩子们在秋天收获的果实,摆满了窗台,墙上和窗户上还配有幼儿探索过程的墙饰,看上去确实比以前丰富了许多。“效果不错,她们知道自然角该投放什么材料了。”我这样想。然而,当我们仔细观看自然角材料和听班上教师详细介绍自然角的目标、引导幼儿探索的问题时却发现,自然角材料虽然丰富起来,但教师们设计的某些问题,如“花盆里种的是什么”、“哪盆先开花”却是幼儿无法探索的。到底花盆里是什么, 连 老师都不知道,是孩子从家带来的,孩子和家长也说不清;而让幼儿观察谁先开花的两盆花,据老师说这学期是不会开了。这样的问题让孩子探索什么呢 ? 我不禁皱紧了眉头。不是上次研讨大家都明确了“自然角可以落实《纲要》中哪些目标、秋冬季节自然角应该投放哪些材料、不同年龄班应该渗透哪些目标、提什么样的问题引导幼儿探索”,今天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 我感到无奈也很着急,早已没有了初次研讨后的喜悦,反而感到困惑,缺少了再带教师研究的自信。

活动后我将问题提给园长,园长决定与我一起到各班进行观察,了解教师们在创设自然角方面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她们不能突破的“坎儿”在哪儿。经过观察我们发现,问题有三:一是有一部分教师仍不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动植物的特点提出幼儿能探索的问题;二是不会以幼儿能够看懂的方式和角度去呈现幼儿探索的问题情景;三是问题提得比较空,不具体;四是个别班让幼儿探索的问题在一个时间段内太多,幼儿探索不过来。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决定从问题入手引导教师结合实践进行第三次深入研讨,争取让教师将自然角问题弄懂弄透。那么,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式才能让教师认识到她们在自然角创设中存在的问题,主动进行反思和调整呢 ? 经过行政教研组的研究,我们决定变化以往教师到各班观摩,本班教师介绍的方式,而用换位思维的方式让教师把自己当成幼儿,从幼儿的角度去观察、猜想,而后再请 班上 老师介绍。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教师了解,问题怎样提有利于幼儿听懂并进行探索,怎样呈现问题和研究过程能够让人一看就明白幼儿的学习探索过程,从而意识到自己在提供材料和引导幼儿探索方面的问题,对自然角进行主动调整。

换位思维看实践让教师恍然大悟

活动开始前,我将这种新的观摩方式跟教师们一说,她们都感到非常新鲜。于是,我们来到各班看着自然角,对照该班的目标以及让幼儿探索的问题等进行了猜想。当教师对照某中班“它们的生长有什么不一样”的问题时,观察自然角两个一组的种植物,她们的猜想五花八门:“是看生长环境吧 ? ”“是看种子 ? ”“是让看谁高谁矮 ? ”“是看谁先发芽 ? ”……猜着猜着,教师们越来越摸不清,着急地问起 班上 老师:“到底是探索什么呀 ? 你这问题是不是提得太笼统了 ? ”教师们的议论使该 班 老师自己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她在介绍前先主动表示:“刚才老师们提得对,我们班在这方面确实有问题。”这种方式显然让双方均体会到为什么问题要提得具体,提什么样的问题能够让人理解。活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转班看、比较、研讨、再次读《纲要》等活动,教师还了解到了一些直观形象的问题呈现方式,和不同年龄班幼儿适合探索的问题数量等等。

连续三次研讨给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带来了收获,她们纷纷主动将自己的感受写到了教育笔记中。如,有的老师写道,开始觉得自然角不过是摆设,起不了太大的作用,通过研讨明白了它的意义和价值;有的老师写道,开始以为自然角投放材料越多越好,现在知道关键在引导幼儿探索什么问题,不在数量多少,不同年龄班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适宜的问题和数量;有几位仅工作半年到一年的年轻教师觉得,通过研讨,知道自然角创设应该依据什么了。

教师们的反应既让我们感到欣喜、欣慰,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促进了我们对“教研怎么做才能发挥实效性”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教研怎么做才能发挥实效性

此前的教研,对于怎么能够让教师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理解《纲要》中的教育理念,发挥教育的实效性,我们也曾考虑了许多,也尝试着改变了一些研究方式,采用案例研究、参与式、建构式学习方式,使教师学习理解《纲要》中倡导的理念,掌握了一些教育策略。应该说,这些方式调动了每位教师学习、研究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分析、解决问题和反思能力,有助于教师对《纲要》的理解,但为什么对于某些问题教师仍然理解困难,存在困惑呢 ? 究其原因,不管是什么方式的研究,我们更多的还是让教师从教育者的角度去观察思考,推测幼儿可能出现的一些表现,而常常忽略让教师从学习者这个角度去观察问题,看待问题。遵照《纲要》精神,我们引导教师要关注幼儿,但教师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往往不知道关注幼儿什么,她们很难体会作为学习者的幼儿会有什么想法、做法,所以有时提的问题会是幼儿无法探究和理解的。试想,做口我们不采用这种方式研究,仍然像往常一样给教师指出“你的问题太笼统,不具体”,要求她调整,教师也可以改,但她们并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她们的调整仍然是被动的,目的不明确。换位思维让教师真正体验学习者面对问题如何思考,使教师觉察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合适。可见,亲身体验不仅是幼儿学习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教师的需要,它将有助于教师对问题的理解,将观念转化为行为。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自然会关注到幼儿的感受和想法,会自觉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使之不断地适应幼儿发展。不仅如此,从管理者角度来说,要让教师关注幼儿,我们首先要关注教师,应该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了解她们不能理解的真正原因,而后采用适宜的教研方式,引导教师通过实践和亲身体验去感受和发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自觉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

实践是我们检验教师是否理解理论,将观念转化为行为的最佳途径,因此,教研决不能仅停留在说上,仅满足于研讨的成功,而一定要落实到实践上,只有实践出了效果,才能证明研究的实效。另外,教研应抓住普遍问题做深入系统的重点研究,提高研究的质量,不能因为面临的问题多,而只考虑解决了多少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而不重质量,使教研流于形式。

总之,教研既要研究幼儿,更要研究教师,要像研究幼儿一样研究教师的心理特点、需求和水平,才可能发挥教研的实效,教师才可能获得专业成长。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1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热心网友 2009/3/15 13:58:00 发表
不好!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儿童歌谣(文本):什么虫儿空中飞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