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在结构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学会合作的探讨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内容摘要: 结构游戏 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之一,是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地再现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结构游戏具有群体性,幼儿通过个体的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从中学会共处与 合作 。作为教师,要在游戏中有意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技能,因此我以中班结构游戏为载体进行多形式的探讨。

关键词: 结构游戏合作

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一方面强调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但另一方面又更加注重个体间的通力合作,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并且得以发挥并发展自己,就应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借助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去解决、战胜困难。而今我们面对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合作能力缺失”是他们的通病。

幼儿的合作是指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纲要》指出,“同伴及其交往是孩子重要的学习资源与环境,孩子们在同伴群体中互相观察、教导、模仿、讨论、协商、合作,学习和锻炼着各种社会技能、社会行为,发展着适宜的情感、态度、自制力和多样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促进同伴间的交往,在孩子中建立一种积极、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孩子学习和发展的合作性学习氛围。”

一、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

(一)合作榜样的树立

合作是双方平等对话,共同参与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幼儿要真正的交流沟通,而不是单纯的上下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在幼儿的共同游戏中,教师应平等地与幼儿交流。教师在与幼儿的合作中,更应根据需要灵活地变换角色,参与到活动中去,充当合作者的角色。如:在建构“鸿运新城的房子”时,有的幼儿搭建的屋顶不牢固,很容易就塌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先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幼儿用分别围合,搭高的方法搭建屋顶,尝试失败后;又将中空的房屋填实,但效果仍然不佳。当他们丧失信心的时候,教师收集了一些纸皮、木板、草席和铁丝,然后鼓励幼儿:“试一试,用铁丝将草席和房屋的身体连接起来,会怎样?”幼儿再次尝试用草席和纸皮,结果做出的屋顶非常牢固。教师灵活地把握教育角度,随时转换角色,由原来老师的“教”变为幼儿的“主动学”,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的“合作伙伴”,自觉充当平等对话人,把握好“更有利的合作伙伴”的分寸,对幼儿的活动表现出好奇和关心,并以合作群体之一的身份,积极参与、提出建议和分担责任,或切磋学习的感受。在与幼儿平等对话的同时,教师与幼儿发挥了良好的榜样作用。

(二)合作机会的创造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首先要为合作能力的培养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创造其发展的物质条件,这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前提,现代社会独生子女问题使幼儿合作能力在家庭中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同时,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处处以自我位中心现象比较严重,这使幼儿在合作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就尤为重要了。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幼儿在活动中产生矛盾,解决矛盾,最终达到合作的目的。

1 、营造宽松的环境,引发合作需要

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避免过多的干涉,减少限制性的要求,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只要没有危险性,就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处理矛盾与冲突,因为适当的争吵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意见和接纳别人的意见,并最终达到协调的目的在幼儿游戏玩耍时,成人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不要因为怕幼儿与同伴玩耍时起冲突,怕幼儿受伤而干预幼儿的自由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自由交流协商,分配角色,并达到友好的合作。

2 、充分挖掘游戏自身的优势因素,激发合作行为的产生

自主准备、选择、使用游戏材料、共同商定建构方案。目前,教师们目前已尽力让幼儿自主准备、选择游戏材料,但指导的过程仍有包办代替的现象,忽略了游戏材料的准备带来的教育价值。如果材料都由教师包办,那么幼儿只能做简单的接受,游戏中幼儿的交往必然受到了无形的阻碍。因此,我们提倡和孩子一同讨论、收集游戏需要的材料,并通过选举制定搭建方案。如搭建绿化带时引导孩子们不断地进行商量、尝试。如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什么样的材料搭建喷水池、雕塑?”“酸奶瓶、筷子、拉罐瓶、纸盘、竹节、纸板、彩石等这些材料可以怎样进行组合修建栅栏、搭建亭子、小路、甚至更多的东西?”通过不断的商讨、尝试、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再通过投票选举确定搭建方案。这样并不把建构游戏局限于建构本身,而是通过多种途径充分挖掘了教育资源,大大提高了和同伴交往合作的机会。

3 、提供不同“难度”的合作活动,营造适合各种能力的合作氛围

首先,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一些合作游戏,如:共同搭积木完成一个造型,为幼儿的合作创造机会。这样,幼儿在活动时就不能只顾一个人玩,而需要二人或几人合作共同配合来完成一项任务,把每个人的想法和意见都溶进去,这时二人或几人协商的过程,就为幼儿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提供的活动应是幼儿感兴趣的,合作者是幼儿自愿组合的。

其次,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的合作机会。提供的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当然,活动的任务也不能太容易,要带有一定的难度。如让幼儿制作道具,如果教师提供了相应的制作图纸、材料、工具,教给了制作方法,幼儿完成起来很轻松,活动就没有了难度,也不存在解决困难、共同合作。如果教师只将任务下达,并没有提供材料,幼儿遇到了困难,就能协商解决,体验分工合作带来的快乐。

另外,对于幼儿来说,人数越多、合作的难度也越大;不同能力、个性幼儿的组合也有其自身的利弊:“强强”组合易在合作过程中发生争端,互不相让而导致合作的失败。针对这样的组合,先让幼儿体验合作失败带来的不快与失落感,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协商、学会理解和接纳他人的观点和建议,在必要时作出让步,真正做到强强联合;“强弱”组合的幼儿虽不会发生以上的情况,但往往是强者担当指挥者的角色,弱者只是随从者,长此以往,强的更强,弱者则进步不大。此时的分工显得尤为重要,让能力弱的人多思考,能力强的多帮助,做到强弱互补,共同提高;“弱弱”组合相应的比较缺乏自信心,很少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教师就应及时介入,给予鼓励与帮助,逐步树立自信心。

4 、打破班级界限,创造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间进行合作的机会,如:大带小活动,这样可以拓展幼儿合作对象的范围,巩固幼儿对不同合作环境的适应性。幼儿经过这样与人商量、讨论的锻炼,使幼儿合作能力大大加强,体验到与人合作中遇到种种问题。这样幼儿的合作能力就会在反复的锻炼中得到提高。

二、幼儿合作能力的提升

(一)学会使用交流的语言

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要求、愿望,用语言解决各种矛盾。这样不仅可以增进与同伴之间的友谊,与他人更好的交流合作,同时也能丰富、发展幼儿的词汇。因此,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在游戏中丰富幼儿的语言并让幼儿用丰富的语言进行更好的交流。如邀请语:“你愿意和我一起玩吗?”“请你参加我们的游戏,好吗?”“谁愿意和我合作?”…… 商量语:“可以吗?”“还需要什么?”“能借我一下吗?”“换一种方法,好吗?”…… 还有如何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观点,如何向别人道谢和道歉,如何向别人提出请求,如何统一当前的意见等等。在每一次的活动中,我们总是鼓励孩子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多和同伴交流。久而久之,孩子们的话题多了、想法多了、交流多了,互不搭理的少了、争执的少了、协商讨论的多了,在一次次的交流中,孩子们学到了同伴好的合作经验,从而提高了合作技能。

(二)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学会解决合作中遇到冲突

合作是双向的、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协调一致的言行才能完成。但在具体的游戏活动中,往往因为双方的兴趣不一致或观点不同等产生矛盾冲突,而幼儿的合作技能又比较缺乏,致使活动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帮助幼儿学习合作技巧、提高合作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时,教师的指导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 1 )观察等待

在游戏中,对孩子的观察是尤为重要的,比如孩子需要什么、他们的游戏水平怎样,如果游戏水平得不到提高,那么孩子的交往与合作就会得到限制,在搭建 “鸿运新城”的停车场时,孩子们为停车场设计了停车位、地下通道,刚开始,他们为要不要搭建地下停车场各执己见、游戏迟迟不能开展,对此,老师没有加以直接干预,而是让孩子们在游戏结束后自己寻找游戏失败的原因:有些想法是不能实现的,须尝试后才知道。从而悟出怎样的合作方式是恰当的,逐步学会与他人的合作。合作行为逐渐由被动型转为主动型。

( 2 )点拨磨合

促进孩子交往与合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老师以怎样的身份支持、引导他们的活动。当幼儿与同伴间为了一种材料而产生争执的时候,我们老师就应该以支持者的身份出现,支持他们用分享、协商、交换等方法去解决问题。如教师可采取加入游戏活动的方式来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如:“你要跟他商量着玩呢。”“你们都想搭房子,没人搭停车场,怎么办?”“一个游泳池,如果是三个人一起搭,会怎么样?”“你跟他说,咱俩一起搭,试试。”“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采取大家都赞同的方式来解决。或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来提醒幼儿该怎样解决。这样,幼儿在协商的过程中学会了谦让、谅解等交往合作技能,懂得与人合作要友善、谦让、团结、互助,克服了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利社会交往合作的行为,使幼儿获得了与人合作时如何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 3 )因材施教

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在活动中易争强好胜,往往觉得自己什么能行,拒绝与同伴合作。对于这一部分幼儿,正面教育很难有效,而自我教育及体验失败的方法却能收到明显的效果。让这类幼儿在无数次体验失败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逐渐帮助他们摆脱自我中心,懂得合作的重要意义是切实可行的。

那些一味听从别人的幼儿,从表面上看是最会合作的,其实他们没有主张,活动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这样不利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对于这一部分幼儿,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他们尝试着表达自己的主张,次数多了,他们逐渐感到 我能行 、 我可以 ,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合作的主动性逐渐由主次型向双主型,最后达到和谐型。

还有些孩子胆小,不敢与同伴交往,此时,教师的身份就是孩子的合作者,带着他们一起游戏。班上有位孩子,因为没有进入自己想去的游戏区而闷闷不乐,我试着让他到别的区玩,他很倔强的站在那儿不动。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自己到了餐厅里,向服务员要了一些吃的,做得很投入的样子。这时,奇迹发生了,那个孩子看见我去玩游戏了,他也到餐厅里要了很多吃的,而且还主动和我说话,比如,你在哪里上班、你要了些什么吃的之类的话。看着他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我很高兴。

三、幼儿合作情感的体验

幼儿在与小伙伴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后,在交往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会继续产生合作的需要,产生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这时,教师让幼儿体会合作成功的快乐情绪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展示成果

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尤其是比较这次合作的成功与上次不合作或不能很好合作的不成功,更能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

(二)赞赏肯定

表扬合作顺利的幼儿,让他们讲一讲是怎样做的,对他们好的合作方式,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老师的赞赏对他们是一个促进。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比如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如,“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

(三)表扬激励

对合作中有冲突的幼儿要给予指导和激励使他们也产生积极情绪。教师的评价对幼儿的情绪很重要,这是使幼儿能否体验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对幼儿合作后的结果给予恰当的肯定和激励。对合作不好的幼儿给予肯定也要和鼓励。以免对合作对方产生抱怨情绪,从而打消继续合作的积极性。

孩子们在以结构游戏为载体的合作学习中,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游戏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孩子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所以,合作学习不仅能有效地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且能激发每个人高度的求异思维。

参考文献:

1 、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9 版。

2 、庞丽娟、秦旭芳:《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1999 年 9 月浙江《幼儿教育》。

3 、孙云晓、郑新蓉:《 21 世纪教师与父母必读》,北京出版杜, 1999 年版。

4 、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年版。

5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

编辑: cicy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数学教育方法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