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关注细节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审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我们发现教师在某些教育行为上陷入了形式主义,有些错误的教育行为根深蒂固。如何引导教师走出这种误区,提高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效果呢 ? 对此,我们采取“现场诊断法”,仔细观察教师的教学 细节 ,并抓住某些关键细节提出质疑,深入对话,引导教师借助正确的教育理念挑战惯常的教学行为,从而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下是我们梳理出的几个典型的细节问题。

一、关于“游戏化”的适度性问题

1 .教学片段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椭圆形”的导入环节

师:今天,老师从图形王国里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猜猜是谁 ?

幼:正方形娃娃、三角形娃娃、圆形娃娃、梯形娃娃、菱形娃娃

师:到底是哪个图形娃娃呢 ? 我们一起来看看。 ( 出示椭圆形。 )

幼:椭圆形娃娃。

2 .现场对话

问:你预设第一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 它的价值在哪里 ?

师:以“猜一猜”的形式导入,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问:从幼儿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习惯在称呼某个图形时加上“娃娃”两字,这是为什么呢 ?

师:在教幼儿认识图形时,为了贴近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经常将图形拟人化,幼儿就自然而然称图形为“娃娃”了。

3 .诊断分析

以“猜一猜”的形式导入教学,教师的出发点固然很好,但仔细推敲这种开场白,就会发现教师陷入了形式主义,师幼双方在做着虽有趣却毫无意义的游戏。或许,一开始幼儿会被教师神秘的语气所吸引,投入到猜想中,但在盲目地猜了几遍仍不能切入主题时便会体验到失落感。因此,我们应该摒弃这种“花架子”,在导入部分开门见山,紧扣主题,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幼儿探索。

为了体现儿童化、游戏化,教师刻意追求童言童趣,往往给每个教学活动都冠以“王国”“娃娃”之类的情景,这些做法对有些教学活动是必要的,但有时反而会起反作用,使幼儿无法建立科学的概念。

二、关于回应的有效性问题

1 .教学片段

小班数学活动“分饼干”基本部分的第一环节

师: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饼干 ?

幼:圆形。

师:嗯,有圆形。还有呢 ?

幼:三角形。

师:对,有三角形,真不错 ! 还有吗 ?

幼:正方形。

师:好,有正方形,真棒 !

2 .现场对话

问:在第一环节观察饼干的师幼对话过程中,你重复幼儿的语言达 4 次。你觉得有必要吗 ?

师: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在对话过程中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回应幼儿,只好有意无意地重复幼儿的回答。

3 .诊断分析

教师频繁重复幼儿回答的原因在哪里 ? 追根究底,一是语言贫乏,二是缺乏教育机智,这两者其实是相互关联的。如上述案例中教师的教育机智就显得欠缺,提问太封闭,不够开放。如果换个问题:“有些什么样的饼干 ? ”幼儿就能从颜色、形状、大小、味道等多角度进行回答。如当幼儿关注到三角形饼干时,教师可随即问:“谁也找到三角形饼干了 ? 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幼儿寻找的过程也是一次集体检验的过程。在幼儿找出三角形饼干后,教师可接着问:“比较一下,这些三角形的饼干有什么不同 ?( 大小、颜色不同。 ) ”接着,教师可再问:“除了三角形。你还发现了什么形状的饼干 ? ”……这样就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幼儿的回答,而是既开放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真正发挥出教师的引领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往往只用“真棒”“真不错”之类的语言来回应幼儿,缺乏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不是让幼儿重复已有经验,而是不断重组和改建经验,所以教师应合理有效地帮助幼儿整理和提升已有经验。

三、关于有机整合的问题

1 .教学片段

大班综合活动“各种各样的报纸”的环节安排

第一环节:了解报纸的名称及基本用途 ( 现场用时: 8 分钟 ) 。

第二环节:制作报纸服装 ( 现场用时: 15 分钟 ) 。

第三环节:服装表演——报纸秀 ( 现场用时: 7 分钟 ) 。

2 .现场对话

问:这次综合活动的重点领域是什么 ?

师:科学领域,其主要目标是运用已有经验说说对报纸的认识,知道报纸种类和用途。

问:你安排的这三个环节有何联系,教育意图是什么 ?

师:目的在于将科学、艺术、语言领域的内容整合起来。

3 .诊断分析

活动形式看似丰富,但教师并没有挖掘报纸蕴含的价值。第一环节作为主体部分仅用了 8 分钟,活动大部分时间用在制作及表演上,显然偏离了重点领域,主次不分。建议作如下调整:加大第一环节的比重,可从报纸的名称、印刷、内容、用途等多角度挖掘。第二、第三环节与活动目标不切合,可取消,把它们作为独立的艺术活动来组织。同样是科学与艺术的整合,教师可在第一环节的基础上让幼儿自制剪报,以凸显小报的宣传价值及个人创意。这样的整合更切合主题目标,更具合理性。因为整合绝不是多种领域的简单相加或拼凑,而是领域与领域之间、目标与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

四、关于评价的适时性问题

1 .教学片段

小班科学活动“沉浮的水果”的讲评环节

“沉浮的水果”活动临近结束,一个孩子将一只橡皮小鸭放在水盆里,边用手拨动着水流边兴奋地喊着:“看 ! 小鸭子游水了 ! ”许多幼儿过来围观。教师费了一番周折,好不容易才让幼儿回到位子上,并按部就班地开始了讲评:“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谁来介绍一下 ? ”但举手者寥寥,即使有个别幼儿回答,也常常将话题转到“小鸭游水”上。于是,教师慌了阵脚,随便说了两句就草草收场。

2 .现场对话

问:在这个讲评环节中,你感到最困惑的是什么 ?

师:我感到困惑的是当幼儿的兴趣发生偏离时讲评是否要继续。

3 .诊断分析

幼儿的零碎经验,需要同伴间的集中交流和教师的归纳来提升。所以教师要处理好幼儿兴趣和讲评时机的矛盾,根据幼儿的现场反应灵活机动地调整讲评时间:如当幼儿注意力集中时,教师可按计划进行;当幼儿情绪不高时,教师可另找合适的时机再讲评;当幼儿正专注于探索新事物时,教师则可以合作者的角色参与探究,“惊奇孩子的惊奇”“感受孩子的感受”。总之,应视幼儿情况灵活应对,不必苛求活动结构的完整性。

五、关于延伸活动的可行性问题

1 .教学片段

大班科学活动“有用的稻草”的延伸部分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稻草,了解了稻草的用途。那你们看到过稻草生长在什么地方吗 ? 过几天老师带大家去野外看看。

2 .现场对话

问:你预设这个延伸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

师:回归自然,让幼儿了解稻草的生长环境,从而对稻草有全面的认识。

问:你真会组织孩子去吗 ? 有多大的可能 ?

师:当时我只考虑为这个活动安排一个延伸活动,也没想过一定去。

3 .诊断分析

一般在活动结束时,教师都习惯安排一个延伸活动。事实上,许多教师脱口而出的延伸活动只是为了使活动结构显得完整,并没有真正想要付诸行动。这种“为延伸而延伸”的教育观念很不可取,我们应坚决摒弃,还集体教学活动以“真实自然”。正如叶澜教授所说:“宁可留下真实的遗憾,不要追求虚假的完美。”

细节虽小,折射出的却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育智慧。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作为教师,关注细节,解读自身的教育行为,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作为管理者,只有不断地捕捉细节,挖掘细节,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总之,关注细节,才有可能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编辑: cicy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中班综合活动:环保袋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