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生活经验在美术课中的运用

来源: 06abc.com 作者: susan 感谢 susan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 教育是幼儿的教育,课程是幼儿的课程,幼儿是构成教学活动的最基本要素,他既是受教育者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对象。在认识幼儿主体性的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幼儿生活经验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它应该要在教材的编写、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得到体现。本文笔者就幼儿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做出了分析、反思,并对具体的做法提了一些建议,讲述了自己在教学中进行的一点实践尝试,以期引起大家的共鸣。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情感     生活经验   
 
在对儿童画的研究中,有一个著名的命题,即“幼儿描绘的是所知还是所见”。虽然至今各位学者在这上面也还存在着分歧,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所知”还是“所见”,都会关联到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
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幼儿经历着一种外化思维、内化认知的辨证统一的过程。英国当代学者里德在他的《通过艺术的教育》一书中指出:“艺术教育是使幼儿内在思想与感情得以表现,进而发展其个性。幼儿有追求美好事物的能力,他们能表现带情感的线条以及协调色彩的能力,幼儿在鼓励与支持下,可自由发挥其内在潜能,并且这都与幼儿即时的感觉、直觉、感情、思维有关。”我们应该知道作为个体存在的人——幼儿不可能脱离其生活于其中的客观的物质世界,所以他的感觉、直觉、感情、思维也取决于他的生活经验。
幼儿是构成教学活动的最基本要素,他既是受教育者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对象。这是个具体的社会群体,必定会有其自身的社会位置和社会角色。关注到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认识到了幼儿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性,就要客观地看待幼儿在身心发展中呈现出的“未成熟”,正是这种未成熟才提供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所以,幼儿园美术教学这就要求把幼儿从大人世界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我们以前提倡的“蹲下来与幼儿交流”不仅是指肢体上的,也不仅是指师生人格上的平等,更是指能够设身处地指进入幼儿的心理世界,为幼儿所认可、所理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教育的意义。要知道,幼儿眼睛里的世界是不同于我们大人眼中的世界的,幼儿画作品中表达的也是他们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反映的是他们的观察方式、思维方式,所以就会显得比较新奇、独特。
幼儿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从呱呱落地,到不断成长,每天都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并无时无刻都在对这些储存的经验进行处理。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和着眼点,必将活跃幼儿的感知和思维,这就为美术活动内容增进提供活力,这类美术活动中的开放性又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学习的结果又会反馈过来强化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的生活经验与美术学习形成一个双向助益的关系。笔者再以下表加以说明:
 
活跃思维
感受                              表现
生活经验                                                      美术活动
强化                              促进     
发展个性
 
    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又是如何在合理运用幼儿的生活经验呢?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下面就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一、以景促情,以物动情,打开幼儿心灵深处的情感世界
我们的幼儿成长在一个富裕的时代里,他们受到各方面给予的关爱,一直生活在阳光、蜜罐子里,大人惟恐自己小孩受到挫折、遇到困难,久而久之,一味的“阳光教育”使小孩子不再有怜悯、同情、感激之心,变得麻木、浅薄,甚至于冷漠、自私、固执。作为一种情感教育的需要,在教学中,有必要让他们适当地接触一些艺术作品中的苦涩惨烈的情感教育,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幼儿心身健康,而且它能以一种独到的方式叩击幼儿的心灵,升华他们的生活经验,而这种被升华了的生活经验,不仅在以后的美术学习中能得以运用,更能在幼儿的生活中使幼儿成为一个重视感情、懂得生活的人。
如在我们准备给幼儿画《妈妈和孩子》的时候锁准备的图片就好像幼儿自己的经历一样,“每天晚上睡觉前,妈妈不管有多累,都要为孩子洗澡、洗脚……画中表现的内容你是也经常遇到,你妈妈是不是很像画中的妈妈”。平凡而伟大的母爱,亲切的话语,加上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足以感染每一个幼儿的心灵,它就是向幼儿诉说一个简单而有力的道理:妈妈爱你,你也要懂得爱妈妈。     
   二、从幼儿经验出发,表现最贴近幼儿的生活经历和习惯。
幼儿每天都有着不同的经历,而且他将对这些经历和经验进行记忆和储存,对小班的幼儿而言,记录生活,表现生活最需要也是最佳的形式那就是画画,它即直观又形象。虽然幼儿对生活的记录不象成人,只要是他在哪里看见过的,或是曾经记住过的,他就有胆量把房子画成透明的,睡觉的人是直立的,头部、脸部的表情是极其夸张的,许多摆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可以是悬空的等等。这就是生活中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在幼儿脑海里的积累和记录,在这一时之间把所有的储存物一跃纸上而已,即使是散乱的排列、无法认可的形式,但都是幼儿对现实的一种表达,来自于现实又脱离于现实,这就是幼儿画的特点,这也是非常符合小年龄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但也有一些老师和家长总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幼儿的世界,过早的以固定的模式向幼儿灌输事物的特定规律,这将压抑幼儿的发展知觉,否定幼儿所认知的世界。没有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站在幼儿的立场考虑问题,必将本末倒置。
现在各科教学提倡以幼儿为本,提倡人文教育,所谓“人文”,首先要让幼儿知道自己是个“人”,而且还是个“小小人”。所以在安排《画自己》这一教学内容,就是让幼儿第一次真正的认识自己、“正视”自己。古人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认识自己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是件很难的事,由于幼儿认识水平与生活经验的原因,对于“特征”的意义需要加以解释。在观察时,我们成人的观察顺序可以是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从头型发型脸型到五官的特征,而有些幼儿也许会一开始就指着自己的牙齿说:“老师,我这里有一颗牙齿没掉了”,难道我们还会苦笑的对这样的幼儿说:“你错了,你应该从脸型开始画”?。要知道,对细节的特别关注,是幼儿认识特征、也是他的生活经验所致。就比如:让他画一个苹果,他对上面的一个小疤结的注意力可能会远远大于对整个苹果的关注。而这恰恰这就是幼儿画最具魅力、最吸引大人的地方。教师应该正确、合理地引导幼儿的这种“观察经验”。
当然除了绘画的形式、方法要符合幼儿的认识规律以外,绘画的内容也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洗澡》这样的题目,本身就包含了许多生活的意味。洗澡,对于每个幼儿来说,都有着非常真切的感受,从小时候由妈妈帮忙洗,到长大一些去河里洗或浴室里洗,洗澡中发生的种种趣事,包括洗澡的动作、程序等等,幼儿有了切实的感受,课堂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再由幼儿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哪些事、哪种情况也会类似人一样需要洗澡的,这样就会想到汽车、地球、小鸟、小狗、新居旧房等等,生活中一些情景最后又都可以纳入“洗澡”的范围内了。
在教《我们身边的线条》这一课时,我们要首先认识到线是绘画造型的基本因素,线条本身有着极为丰富的表现语言:长短、曲直、刚柔、粗细,对这些特征的讲解,幼儿在生活中经验提供了素材,因为在幼儿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各式各样的“线”存在,在本课教学中,通过让幼儿去联系生活仔细观察,通过对生活中存在于物体上的线条或条状的物体的实际触摸、感知、分析,了解线条的种类,以及不同线条所带来的不同美感,甚至还可以凭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食物的不同味觉来对应不同线条所呈现的不同美感。如直线的平静;曲线的流畅;折线的尖锐、顿挫等。最后,引导幼儿欣赏艺术家作品中的线,让学说明白艺术家作品中的线,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线的提炼。所以,我们教师只有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站在幼儿的立场考虑问题,才能为我们的教学创造最佳的效果。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体裁,积累更多的经验,只有经验才能提供他们创作的可能;只有生活才是他们创作的源泉。
三、体验为辅,表达为主,营造震撼幼儿的生活氛围与情境。
太阳、下雨是幼儿非常熟悉的表现主题,太阳作为生命的第一要素,树木的生长,生命的孕育,无不体现出它的重要性,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反而定势了幼儿的思维,画出的太阳千篇一律,了无生趣。对下雨的表现也有类似的情况,下雨了,总是画面上划着一排排、一串串珠子般的斜线。在《太阳》《下雨了》这样的课业中,我们在教授这样的课时,如何打开幼儿的想象空间,创作思路,这中间发挥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很有意义了。通过在真正阳光中的体验与感受,提问:“冬天里你冷吗?”“你喜欢晒太阳吗?”“早上的太阳与中午、傍晚的太阳有什么不同吗?”“你听过有关太阳的神话传说吗?”“你了解一些有关太阳的科普知识吗?”尽可能地刺激幼儿回忆头脑中原有的对太阳的感受与认知。并让他们进行表达,有了生活中对太阳的种种感受的追忆,从各个角度积累观点与看法,再加上切实的阳光体验。有了这样的基础,对某一种特别强烈的感受再加以深化、强化,便可以想象着画出各式各样、生动有趣的“太阳”来。可见想象也并不是无源之水。先是需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作为基础的。下雨了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幼儿听下雨的声音“滴滴嗒嗒、沙沙、唰唰”,也可以用喷壶洒水在幼儿的手上,用这样的方法让幼儿追忆起下雨情境。“下雨了,你开心吗?”“被雨淋成落汤鸡了,你难受吗?”“上学、放学的路上,遇到过突然下雨的情况吗?”“下雨了路上的行人、路边的树木、花草有什么变化?”“雨天里你的雨具是怎样的呢?”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幼儿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讲讲下雨前、下雨中、下雨后的不同,从各方面谈谈对下雨的感受,或是兴奋、或是恐惧、或是激动、或是慌张,这样就很容易地激起他们创作的欲望。
再比如在《好吃的水果》一课的教学中,每个幼儿都是很喜欢吃水果的,对于水果的形状与颜色,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吃水果时的样子,幼儿往往不太留意。因此,我在上该课时先要幼儿自带水果,让幼儿尝一尝、相互看一看,教师可以问:“你吃水果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味道?是狼吞虎咽的还是细嚼慢咽的?”。不同的人吃水果时可能会有不同的姿态,在生活经验提示中,加上体验、表达、想象,幼儿就能很好地完成美术创造。
在教学中,就是因为有了切实的体验,有了幼儿天真、奇异的表达,给幼儿的作业注入了不可思议的内涵,即使他们这种不完善的绘画技能导致作品更多趋于浪漫的色彩、荒诞的内容,但这就是他们对这个世界最直率、最朴实的表达。这也是幼儿画的魅力所在。反之,一旦失去幼儿的生活经验,离开现实生活,想象又从何谈起,创作又如何下手,所以是生活富于幼儿想飞的条件,是体验、表达、想象富于幼儿会飞的翅膀。
总之,从幼儿的成长过程来说,幼儿生活经验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是一种潜能的开发,是精神的唤醒,是一种内心的表露,是主体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看,幼儿生活经验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是经验的共享,是心灵的共响。让幼儿用天真的眼睛清澈这个天空,让幼儿用真诚的心敞亮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尹少淳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术学科教育学》常锐伦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术教育展望》钟启泉总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艺术与创生》   滕守尧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科学常识课件:剪指甲为什么不痛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