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围棋教学 乐在棋中棋乐无穷
围棋作为一项古老的益智游戏和传统的带有极其深厚辨证哲学的思维艺术,自古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古语云“千古无同局”,棋局的变化有如浩渺的星空,每一局都是新的,每一次选点的不确定性、不可测性,更增加了围棋的趣味性与不可预知性。围棋也以它的神奇、美丽;简单、朴素和博大精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其中。
在幼儿园开展围棋教学活动,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幼儿围棋教学面对的是幼儿,因此,我们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学习方法,在围棋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扮演好一个围棋教师的角色,更多地要把幼儿教师这个角色扮演好,在围棋教学活动中同样要体现出现代幼儿教育的特点: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是桥梁与媒介,在考虑幼儿年龄特点的前提下,以人为本,培养其兴趣,化被动为主动,引导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和幼儿之间是互动的,活动气氛是活跃的,幼儿的学习是愉悦的,让幼儿真正体会“玩中学,学中玩”。
一、运用生动形象的故事、琅琅上口的儿歌来阐述围棋内容与规则,让幼儿快乐地学棋。
幼儿生性好动,善于模仿,并具有具体形象性思维,注意力不稳定,持久力差等特点,要将枯燥、抽象的围棋知识转化为幼儿能够接受的教学内容,并对此内容感兴趣,故事、儿歌形式的运用无疑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1、故事的运用帮助幼儿直观、形象地理解了围棋的棋理。
幼儿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对童话故事情有独钟,因为故事适合幼儿想象的无意性和再造性特点,再造想象是指在别人的语言描述或图形示意等外界事物的引导下,结合过去的知识经验,对旧表象加工改造而进行的想象。由于幼儿头脑中所储存的表象相当贫乏,因此幼儿时期是以再造想象为主,它是幼儿学习生活所必需的。童话故事描述生动,绘声绘色,人物多是象征性的,行为动作非常鲜明,情节极度夸张,这一切都深深吸引着幼儿,幼儿的思维和想象都跟着故事内容转,因此,在围棋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抓住这些特点,把抽象深奥的围棋知识通过夸张的情节、拟人化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这样一来,教学内容能紧紧围绕围棋教学目标进行,目的是让孩子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围棋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为围棋教学服务的,因此,童话故事的重点是要清楚地阐述围棋的棋理,语言应生动、情节应精炼。
比如:在学习“双打”这个内容时,我讲述了“小猫抓鱼”的故事,通过“小猫在河边看到了两条鱼,总有一条能抓到”这样一个故事情节传达了“双打”的基本含义,即:下一子后,能同时打吃两边的棋子。还有,在学习“关门吃”这个内容时,我们以故事“围棋王国里的鼠患”讲述了围棋王国里的棋宝宝们一起对付大老鼠的故事,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朋友知道了要抓到老鼠,必须把它关进门里,要关门打老鼠,这样才能把老鼠消灭。
在学习“破眼”时,我们又创编了“黑白军队来打仗”的故事,黑白军队打起仗来,黑军士兵站成了直三(大眼)的队形,白军士兵把黑兵团团围住,不让黑兵有路可逃,为了尽快消灭这些黑兵,白兵指挥官又派了一名勇敢的战士打到敌人内部,扔了一个烟雾弹,让黑兵的气越变越少,更无路可逃,直至消灭所有的黑兵。
这样一些简短、形象、有趣、生动,又蕴涵着深奥围棋基础知识的小故事,在我们的围棋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几乎在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中都会运用到,因为幼儿对故事的兴趣,从而也大大提高了幼儿对围棋活动的兴趣。在幼儿听故事的过程中,往往还伴随着老师、幼儿的操作,在理解棋理的同时,幼儿的实践运用能力得到了更多的提高。
2、琅琅上口的儿歌是老师帮助幼儿学习、巩固围棋知识,形成良好棋德的好方法。
儿歌是幼儿喜欢的学习形式之一,其语言精炼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既容易总结知识的重点,又易于记忆,是总结围棋教学内容的好方法,如:区分真假眼的儿歌“真眼假眼分仔细,田字四角关键棋,两角被我抢占去,此眼必定是假眼。”还有双打的儿歌:“双打吃,真奇妙,总有一个逃不掉”。还有“两个虎口相对应,黑白不能来回提。回提要先找劫材,对方应劫才能提”等等,这些儿歌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幼儿在轻松地朗诵中理解了吃子、走子的方法与规则。
在教学活动中,还有部分儿歌反映的则是在围棋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与要求,或者说是下棋者应该具备的棋风、棋德,比如“学棋三字歌”,中间就说到:“勤思考,多动脑;摸了子,就走子;子离手,不后悔……;遇强手,莫害怕,遇弱手,不轻心;常对弈,易提高;常拆棋,经验好……”字字句句中都透露出对一个好棋手的要求以及达到这个要求的方法与途径,通过对这些儿歌的诵读,幼儿自然而然地了解到了这些信息。
二、游戏的运用给围棋教学活动增添了更多的趣味。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鲁迅先生也曾经说过:“游戏是幼儿最适当的行为,玩具是幼儿的天使”。其实围棋本身就是一种游戏,一种模拟战争的游戏,棋盘是辽阔的土地,黑子与白子是争夺土地的两支军队,下棋者则是两军的指挥官……每一次的围棋课就是一次游戏活动:教学是在讲述游戏方法,对弈是在进行游戏过程,整个围棋教学的组织就是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其中。孩子就是在快乐的游戏中不断体会围棋游戏带来的乐趣,感受它的魅力。
1、专门性的围棋游戏活动
这一类游戏是指为了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围棋中的某一内容而专门创编或改编的游戏活动。这类游戏都有着完整地情节,比如:在学习“棋子找家”这个内容时,我们根据音乐游戏“小羊和狼”进行改编,设计了“狐狸和兔子”这个游戏活动,在大棋盘上,幼儿随着音乐时而扮演小兔在草地上悠闲地玩耍、吃草,时而因为狐狸的出现而急忙躲进家中(棋盘上的交叉点),在这样一个有着起伏跌宕情节的游戏中,小朋友很轻松地掌握了“棋子找家”这个学习内容。
再如:为了复习“棋子的气”“堵气”等内容,我们设计了“猫捉老鼠”的游戏,以黑猫警长带领它的警士们一起抓老鼠为主要情节,通过找气、堵气,幼儿在大棋盘上扮演猫,把棋盘上的老鼠(棋子)所有的气都堵住,并把老鼠杀死(提掉)。通过角色的扮演,我们把平面的棋子游戏变得更加立体,更加形象,这样更符合幼儿思维的直观形象性,更能激发幼儿学棋的兴趣。
2、配合幼儿的操作活动而设计的游戏。
这类游戏往往穿插在幼儿的操作活动过程中,对幼儿掌握教学内容起辅助的
作用。这些游戏一般情节都比较简单,利用黑白棋子扮演各种角色,这些游戏往往会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它在围棋教学活动的运用非常普遍。
比如在学习“双打”这个内容时,我在讲过“小猫抓鱼”的故事后,就开始
用棋子玩起“小猫抓鱼”的游戏,我把白棋子比作小河,黑棋子则比作河里的小鱼,要想抓到河里的这几条鱼,我们该把小猫(棋子)放在哪里?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我们把这个游戏情节贯穿始终,看小猫是否能利用双打的方法抓到更多的鱼,并把鱼给吃了(把死棋提掉)。
在学习吃子方法的活动时,我让两个幼儿分别用棋子来扮演警察和小偷,玩起了“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小偷”在第一线上跑,“警察”在第二线上追,直至把“小偷”逼到另一边的角落里把他抓住,幼儿在独自操作或与同伴两人对弈中也扮演起了“警察”与“小偷”,在第一线和第二线上玩起了游戏,当“警察”抓住“小偷”时,幼儿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们高呼“小偷被我抓住喽!”
还有,在渗透性围棋活动中,这些小游戏的运用也比较常见,比如:我们一起扮演魔术师,玩棋宝宝变魔术游戏,变出房子、花朵、飞机、火箭、金箍棒等等;把棋宝宝装进各种小瓶子变成乐器,玩节奏游戏;把棋宝宝变成装饰物,玩装饰照片、盘子等游戏……
幼儿园围棋教学是一种素质教育,是一种启蒙教学,绝对不是培养专业棋手,因此,在运用教学方法时,我们要充分了解幼儿年龄特点,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把培养孩子的兴趣、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放在首要地位。在与围棋的积极互动中,让所有的孩子们都能乐在“棋”中,感受“棋”乐无穷。
手工材料
关键词:围棋
-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围棋文化的策略 2012/04/23
- 特色教育:展围棋教育魅力,促幼儿社会性发展 2012/01/10
- 小班围棋活动“猫捉老鼠” 2011/04/04
- 中班围棋活动:棋宝宝的眼睛 2010/10/27
- 小班围棋活动:找气 2011/04/04